绘画作品赏析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塑造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追求艺术之美。优秀绘画作品蕴藏绘画者的独特创作理念,在赏析绘画作品时,大众与创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可以提升审美能力。但是,部分人对绘画作品了解甚少,不利于塑造审美能力。绘画作品是塑造审美能力的有效工具,因此本文简要分析绘画作品赏析对大众审美能力塑造的意义。
  美不仅仅存在于高雅的艺术殿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被美的事物包围。但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快使得大众丧失了发现事物中美的能力。绘画作品有助于培养大众的审美能力,大众可以赏析优秀绘画作品,与绘画者进行深入的灵魂交流,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一、审美能力分析
  (一)审美感受能力
  调查发现,审美感受能力是大众审美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文化互相影响,精神小伙、二次元等流行文化的受众范围比较小,却引起不小的社会效应,即使很多人对其并不感兴趣,也并没有表现出反感的态度。这些文化的时效性比较强,在传播一定时间后,很容易被其他新出现的流行文化所取代。只有底蕴深厚的文化才被称为审美文化,这种文化经久不衰,比如,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化即使在现代也广为流传。这种文化绝非历史长河中过眼云烟的流行文化所能相提并论。
  在塑造大众审美能力时,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审美感受能力。这对于塑造审美能力起着领路人的作用,可以确保审美方向正确。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审美能力塑造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为社会带来正能量。比如,我国民间画能够反映社会百态,延续民间文化。其次,引导大众纠正错误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水平。
  (二)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对艺术作品产生新理解或是开发新题材都是审美创造能力的体现。審美创造能力培养方式多样,大众要不断提升审美创造能力。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琅琊榜》《将夜》等网络小说流传甚广。这些小说不仅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开辟出很多新意境,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得到广泛好评。在电视剧《将夜》中,演员将原著小说中的人物感情生动地演绎出来,结合特效,给大众震撼人心的体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大众的审美能力。
  二、绘画作品赏析是提高大众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大众审美能力的塑造要循序渐进,及时进行巩固,以免出现下滑。鉴赏美术作品是大众塑造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部分家庭会装裱和展示一些名人书画。人们通过绘画作品赏析,可以塑造审美能力,充实精神,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未来,绘画作品赏析应用领域会逐渐增大,它可以有效地塑造大众审美能力,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
  三、绘画作品赏析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塑造
  (一)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随着年龄的增加,大众的审美能力会逐渐提升,有助于增长见识,扩宽眼界。相比其他办法,绘画作品赏析是大众审美能力塑造不可或缺的方法。近年来,很多国际知名绘画作品出现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中,被大众更广泛地认知,如梵高的《星月夜》、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等。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源于画家的现实生活,经过世代流传和推广,最终被人们熟知。这些优秀艺术作品大都被收藏于博物馆中,即便是临摹品,都能带给大众震撼的艺术感受。通过欣赏这些国际知名绘画作品,大众可以更好地塑造审美能力。部分家庭会购买优秀画作的赝品,将其悬挂在客厅中,以促进艺术熏陶,消除生活疲劳,塑造审美观念。
  (二)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
  绘画创作就是利用绘画形式对生活之美进行处理,再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中。大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与画家进行深入的精神交流,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比如,《岩间圣母》是达·芬奇创作的著名油画作品,该画作完美地诠释《圣经》中的圣母形象,让人感受到圣母的高洁、慈爱、端庄和神圣不可侵犯,生动地展现了西方文化,大众通过赏析可以塑造审美能力。油画《星月夜》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夜晚星空的美好,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寄托了当时社会大众对自由的渴望。因此,优秀画作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唤起大众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切。
  (三)丰富审美体验
  大众审美能力的塑造不应该遵循同一路径,当前要普及相关知识,让大众了解和掌握审美方向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比如,部分人对审美能力的理解存在误区,简单地认为线条随意组合就能创作出美术作品。其审美心理不健全,缺少美术作品审美体验,对绘画作品没有正确认识,容易丢失审美能力塑造的方向,步入错误轨迹,影响审美能力的提高。比如,梵高的油画《罗纳河上的星夜》将深邃的蓝色作为主色调,表现夜晚的美好,体现梵高对生活、自然的独特感受。只有进入梵高的绘画世界,欣赏者才能体验到他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美术作品潜移暗化地影响大众审美的塑造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绘画作品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可以更加清楚地展现画家当时的精神面貌,有利于大众和画家进行心灵的交流。
  四、结语
  赏析绘画作品是大众塑造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大众要有效掌握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合理发挥想象,提高绘画作品鉴赏水平。在赏析绘画作品时,大众要用心感受作品的内涵,用灵魂沟通作品,发掘作品深层的意蕴,潜移默化地塑造自身的审美能力,以更好地体验和享受生活。
  (咸阳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苏轼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创作、文艺理论批评等领域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其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三次贬谪,但正是这些不幸的遭遇成就了今天不朽的苏东坡。本文以苏词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念女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四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境界高低及境界性质问题,并结合苏轼的三次贬谪经历,探讨诗词创作时间的先后与词人的境界并非存在必然的关系,最
期刊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钢琴音乐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及成果,经过不断的发展及完善,我国钢琴音乐在教学、演奏以及创作等方面都获得极大的进步。作为特殊的艺术类型,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相对悠久,在持续探索的过程中,其呈现出本土化的发展特点。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钢琴音乐中民族器乐音色特征,论述了钢琴音乐中民族声乐的音色特征体现,并探究了钢琴音乐中所融入的传统美学,进一步推动我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发展。
期刊
钢琴音乐文化传入中国以后,其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在中国肥沃的土地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催生了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中国古曲融入钢琴曲中,使钢琴曲显示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迷人之处,使中国钢琴曲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法更为丰满。我国作曲家先学习、借鉴西方钢琴乐曲创作方法,再逐渐结合民族风格,对中国古曲进行改编,赋予其新的表现力,它们不仅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也具有西方音乐文化的韵味。  一
期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增多,我国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我国声乐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融入民族精神。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受到很大的冲击。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兼容其他艺术元素,适应世界潮流。本文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路径,以促进我国艺术文化保持繁荣昌盛。  信息时代,各国
期刊
无论在话剧舞台上还是在影视剧作品中,台词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演员通过台词处理的抑扬顿挫、音色控制的低沉或尖锐、语句停连的急促或缓慢、气息控制的绵长或虚浮、段落基调的沉重或轻快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阐述人物关系与戏剧冲突,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缔造一个又一个形象鲜明、情感充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因此,台词细节的处理和把控对于角色塑造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台词  (一)台词(戏剧表
期刊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更高,合唱艺术表演形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一台完美的合唱表演离不开高质量的合唱指挥,而合唱指挥的完成需要多种肢体语言的综合应用。肢体语言表达艺术以合唱指挥表现出来,可以增强合唱的多样性,但是应当遵循一定原则,合理应用肢体语言的表达进行合唱指挥。在合唱表演中,合唱指挥者合理运用面部肢体语言、手势肢体语言、形态肢体语言和下身肢体语言,最终形成全身动态肢体语言,从
期刊
艺术创作可以从多个方面充分展现美术研究的重大成就,同时可以科学合理地总结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然而,伴随学术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化,美术理论逐步形成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在艺术行业中发挥指导作用。艺术创作既可以当作美术作品的代名词,又可以朝多种艺术转变,这就需要创作人员充分认识艺术的本质含义,从而深入探索其蕴藏的含义,为今后其他艺术创作提供借鉴。  美术理论知识可以有效地指导艺术创作的开展,从而使艺术作
期刊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契合民族学的方法论——田野工作法,二者在多元性和生活性层面实现了逻辑的必然统一。田野工作法在舞蹈艺术历史与现实、实践与探索、艰苦性和变化性、学科单一性和多元性等层面给予了民族民间舞蹈科学的启示,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促使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正悄然经历一场巨大变革。其折射于民族民间舞蹈工作领域,该领域的文艺工作者急需做好准备,强化
期刊
文艺复兴是欧洲社会进入一个全新时代的开端,也是人类社会在那个时代的文明光辉。其间,湿壁画艺术在意大利发扬光大,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文艺复兴三杰在此领域都创作出很多杰作。  中国和欧洲都有大量壁画作品,其大多出现在建筑内外墙壁和洞窟内部。由于时间流逝、人为破坏、自然风化等原因,部分文艺复兴时期壁画作品的画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者剥落,而这并没有影响到学者对文艺复兴时期壁画艺术的研究,图像修复可以
期刊
中阮作为一种常见的拨弦乐器,在我国民族乐器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阶段,中阮经常作为丝弦五重奏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组合乐器而出现在民族音乐表演中。其他四种乐器分别是琵琶、扬琴、二胡和古筝。丝弦五重奏作为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民族乐器组合形式,在现代民族乐器表现艺术中拥有较为重要的演出地位。中阮具有可塑性强、融合性强的乐器特征,逐渐引起诸多演奏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民族乐器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