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4句话,识破降糖骗术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骗子”的能耐,让曾龙驿教授印象深刻。
  几个月前,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主任,曾龙驿教授到基层医院义诊。有病人拿着药盒前来,问他这进口降糖药能不能吃。
  曾龙驿一看,那药盒上全是英文,药品名跟当时世界上最新出的肠促胰素类降糖药GLP-1一模一样。
  国际新药这么快就到了中国的偏僻小镇?曾龙驿心下疑惑,打开药盒,只见里面是一板药片,顿时明白了:肯定是假东西。GLP-1只有针剂,哪有口服的!
  “卖假药的跟风跟得特别快,医学界刚出什么新理念、新药物,他们立马拿来用。”曾教授说。
  这些年,降糖骗局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要逐一揭秘,往往落后骗子一步。
  但其实,这些骗局抛出的噱头,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你能牢记以下4句话,降糖骗局基本骗不到你。
  一、糖尿病须终身治疗,说能根治,都是忽悠
  “5个月还你一个新胰岛”“3个疗程治好糖尿病”——只要看到这样的广告语,你不必再细看该药物的作用原理,就可以坚定地说“不”了。因为,至目前,糖尿病尚无法根治。
  曾龙驿解释道:“糖尿病不像细菌引起的疾病,把细菌杀死,病就断根了。它是多因素引起的,一方面是遗传,一方面是后天环境,跟饮食、运动、工作压力等相关。迄今为止,我们还没能够针对这些病因进行治疗,因此不是断根的治疗。”
  目前的降糖药治疗,基本上只是通过干预糖尿病发病的某个环节,来改善糖代谢。
  以前医学界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三个环节,俗称“三重奏”: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无法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无法有效降低血糖;肝糖生成增加。传统的磺脲、双胍类降糖药,正是针对这些机制起效的。
  后来发现,糖尿病的发病,实际存在“八重奏”,肠道、大脑、脂肪组织及肾脏等,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出现了胰岛素增敏剂、肠促胰素、糖苷酶抑制剂等一系列新药。
  手术治疗,也不是糖尿病根治术。通过胃旁路手术改变肠道、胃部生理结构,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血糖,有病人术后的确不必用药。然而,曾龙驿指出:“严格来说,手术也不能算是病因治疗。对部分糖尿病病人,肥胖肯定是个病因,但还可能有遗传等其他因素在里面。有些病人术后生活方式没有改善,血糖会再升高。”
  二、纯中药降糖起效慢
  西医无法根治糖尿病,中医呢?也别抱太高期望。
  广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简小兵教授指出,近年来,不少经验丰富的中医,都在尝试用纯中药治疗糖尿病。不过,这种纯中药治疗,还未能达到普通人对“根治”糖尿病的期待。那些使用纯中药治疗的病人,往往还需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持续用药。
  目前在各大中医院,纯中药降糖尚未成为主流。更多中医是“两条腿走路”,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糖尿病。
  简小兵认为:“西药的优势在于,能迅速把血糖水平降下来,中药在降低血糖数值方面,相对来说起效比较慢。中医的优势,是能改善糖尿病病人口干、多饮、多尿、头晕、四肢麻痹疼痛、疲倦乏力等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有助于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病人感觉会比较舒服。”
  很多时候,号称纯中药的降糖假药,能迅速降低血糖,往往是违规添加了西药,欺瞒所致。
  三、“停药、不打针”,不能听广告的
  现在有些“药骗子”也学精了,不提“根除”“治愈”,只说可以“停药、不打针”,与糖尿病长期共存。不试试看,有些病人总觉得不甘心。
  但病人往往都发现,使用“特效药”、把西药减量后,血糖猛涨,有些还出现各种不适。“停药、不打针”的骗局,不攻自破。
  曾龙驿说:“在临床正规治疗过程中,只有两种情况才需要减药或停药,一是血糖控制过头了,出现低血糖,二是出现与药相关的不能耐受的副作用。”
  “很多病人吃药后,发现血糖指标比较正常了,也要求减药。其实,这正说明治疗方案见效了,应该继续坚持下去。”曾龙驿说,这些停药要求,其实是病人认识有误。
  还要注意,即使经医生确认“暂停用药也能维持血糖正常”,病人也应严密监测血糖,不能放松生活方式的干预。
  管住嘴、迈开腿,虽是老生常谈,但也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延长停药的时间。
  四、西药之“毒”可控,打胰岛素不会“上瘾”
  卖降糖假药的,惯常宣传套路是,夸大西药种种毒副作用,把病人吓个半死。于是,他们号称“天然无副作用”的“祖传秘方”“生物芯片”“全息疗法”,就成了救星。
  曾龙驿指出,临床上各种降糖西药的作用机理、副作用都非常明晰,这使医生可以准确地预测、减轻可能发生的副作用,病人完全无须恐慌。
  比如,如果病人胃不太好,医生就会意识到,给病人使用二甲双胍时要格外小心,因为这种药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这时可以让病人先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或饭后服用,减少副作用。
  而且,现在的降糖新药,肝肾安全性越来越高。比如DPP4抑制剂,无论病人有何种程度的肝肾损害,都可以使用,有些药物甚至不需要调整剂量。
  曾龙驿说:“反倒是那些‘祖传秘方’‘进口特效药’,到底暗含什么风险,无从知晓,更难以规避。”
  目前胰岛素只有针剂,可不少病人怕打针,于是,“长期注射胰岛素会‘上瘾’,使胰岛丧失功能”的说法深得人心,“植物胰岛素”“口服胰岛素”热卖。
  “这完全是一种误会,胰岛素对胰岛只会有好的影响。”曾龙驿说,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使胰岛β细胞失去活力,无法产生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可以把血糖降下来,让胰岛β细胞休养生息,重新恢复产生胰岛素的能力。
  “近年来胰岛素的使用还有种新理念:对部分新确诊的II型糖尿病病人,及早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受损的胰岛功能得以恢复。这样,停用胰岛素后,病人就可以少用药物,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不用药物。”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照料和护理等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河北提出,将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规定就近在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  同时,该省将逐步推广家庭医生与居家老人签约工作机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计生基层网络,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期刊
2月3日,武汉市发布2015年武汉人口老龄化报告,截至2015年底,武汉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163.76万人,占户籍人口19.74%。全市394位百岁老人中,男性仅有97人,比女性少近200人。  (摘自:《楚天都市报》)
期刊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研究讨论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  “这是继2009年4月出台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意见后,国务院又一次就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于文明说,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编制中医药发
期刊
近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项目捐赠仪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目前新疆有25家养老机构获得受助资格,获赠物资共计价值500万元。据介绍,该项目由国家财政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批准成立,于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项目内容为城市、社区和乡镇低收入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关爱服务,包括专业护理床、轮椅和电动康复机等4类16项。  (摘自:《健康报》)
期刊
一位猎人走过湖泊,看到成群的鸭子在水中嬉戏,便对站在岸边的青年说:“我对鸭子开3枪,打死算我的,付你多少钱?”“200。”青年爽快地回答。付过钱后,猎人便举起手中猎枪。“砰砰砰”3声,几只鸭子应声倒在水上。“这下你可亏大了!”猎人对青年说。青年回答: “没关系,鸭子又不是我的。”
期刊
作者:马炳元,男,回族,宁夏自治区党委政研室退休干部。  菜园欢歌  (一)  艾依河畔一沙包,多年荒芜长杂草。  我自苦干一冬天,挖平沙包变成田。  铺上黄土半尺厚,死树枯枝围菜园。  农民家有羊牛粪,袋袋骑车捎到田。  建筑工地铁路旁,积冬民工积肥忙。  羊牛人粪混合沤,蔬菜水果好食粮。  金沙黄土拌粪肥,深挖两遍不愁长。  做好园门上把锁,分半菜园有模样。  (二)  春暖花开布谷唱,种瓜点
期刊
“师父,白龙马能让我骑一下吗?”八戒凑过去问道。  “还是算了。”  “为什么?”  “你要考虑一下白龙马的感受。”  “什么感受?”  “被人骑了,很正常。如果被一只猪骑了,你说是什么感受!”
期刊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研究发现,多种情感交织是思维复杂的体现,而非优柔寡断。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在情感复杂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东方人较西方人思维更复杂,情感更丰富。  两所大学研究人员对全球16个不同文化中复杂情感的出现几率以及人们对复杂情感的态度展开分析研究。研究涉及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通过文本分析工具测量130万个网站和博客中复杂情感表达的出现几率;另外两个则是研究参试者在日常生活中情
期刊
人留胡须,是时尚还是邋遢?  英国BBC电视台进行的一项实验为留胡须“正名”,男性胡须内的细菌种类可达百种,但它们相互竞争以生存,有望帮助科学家培养出新一代抗生素。  研究人员在英国卡姆登镇街头随机对20名男子的胡须进行了擦拭取样,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伦敦大学学院微生物学家亚当·罗伯茨博士在实验室对这些样本进行培养,并成功培养出100多种不同细菌,这些细菌通常也会在皮肤上发现。  研究中发现,
期刊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一类新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治疗靶点,该靶点能够显著提高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目前这方面的治疗方法通常是通过破坏免疫系统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大约40%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并不能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如果进一步抑制免疫反应,则会引发感染。”来自美国UCSD医学院的副教授Bottini博士说。他认为成纤维滑膜细胞能够释放蛋白酶消化软骨组织,同时它们能够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