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公共部门的庸官懒政现象亮剑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庸官懒政”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阻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已成为公共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需要认真严肃对待。要解决庸官懒政现象重点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庸治懒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官员的认识问题;同时必须建立行政问责制,引导各级官员大胆工作,勇于负责;还需要不断增强官员为民服务的精神和为官行政的危机意识,真正树立起为民服务的观念。公共部门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自身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勤政廉政善政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够从源头上彻底杜绝“懒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关键词:公共部门;庸官懒政;行政问责制
  引言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之后,伴随着反四风令行禁止和反腐败的强力推进,政府官员“吃拿卡要”现象少了很多,官场风气明显好转。与此同时,现在要求多了,规矩严了,当前不少官员又出现因为过于惧怕工作中出事和媒体网络的关注,从而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因此导致工作中做事动力不足。过分求稳妥怕冒险。对于那些有利于经济发展但需要创新精神和闯劲的事情,有些官员往往选择的是能拖就拖,能不办就不办,将主要精力放在所谓的“安全”上。这些官员为了不出事,宁肯不干事,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懒政”思维。试想一下,如果领导干部头脑中不怀揣百姓之事,心中不念想为民之责,手里头不干利民之绩,不犯事也不顶事,那这样的官员又有何价值?正是这种当“老好人”和“太平官”的念头,使得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敢硬碰硬,遇到问题就绕,碰到困难就躲,最终将耽误了改革创新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为官不作为也是作风问题,庸官懒政同样属于渎职行为。
  那么,当下公共部门这种不作为的“懒政”思维原因何在?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各级领导干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敢做善成的担当投入到为民尽责的工作中?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够找到问题发生的症结所在,并探寻一条合理可行的治理途径。
  一、懒政的现实表现
  所谓庸官懒政,主要表现是一些官员工作能力平庸,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经常出现出在岗不在状态、办事拖拉散漫,工作效率低下的行为,工作中更是业绩平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严格整治领导干部队伍中出现的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李克强总理也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对于庸官懒政、当官不作为的应当曝光其行为并大力追究其责任。在公共部门当中庸官懒政现象其具体表现如下:
  1、对工作缺乏责任心,贪图安逸不作为。公共部门少数领导干部缺少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对工作缺乏上进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甘做“南郭先生”,敢于“滥竽充数”;具体表现在平时工作中缺乏使命感,有的因为本身存在的问题没被发现,心存侥幸心理,因此表现为吃喝玩乐、追求享受;有的选择明哲保身,自作聪明的认为倘若不干事自然也就出不了事,干的不对反而容易违纪。因此表现为贪图安逸,因循守旧,平时一杯茶、几根烟,同事家事聊半天,晃晃悠悠就一天;一张报,几张嘴,花边新闻侃大山。[1]甚至有极个别的干部的官架子大,凡事讲究排场面子,喜欢表面文章,爱作“重要指示”,心思只放在比待遇、比安逸上。
  2、对人民缺乏公仆心,唯利是图,经常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公共部门少数干部认为做官就是为了发财、享乐,一门心思“权利寻租”,经常在岗不在状态,不位不谋公事,吃喝玩乐,追求享受,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以致于导致纪律涣散,无视群众疾苦,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2]有的干部无利可图时不作为,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玩弄权利从为自己的升官发财谋利益。工作中善做表面文章、形象工程,当工作有名利可图时办事神速,而当无名无利可取时便散慢懈怠,如此发展下去,这类私心和私欲过重的懒官必然会发展成为贪官。此外,也有少数干部他们虽然不敢拿好处,但同时也不好好办事,不是人为增加事情处理的复杂程度,就是态度冷漠找各种理由尽量拖延或者不办事。
  3、为官缺乏创新力,避责求稳不作为。公共部门中少数干部错误的认为只有少干事才能少犯错误,不办事就不犯错误,因此工作中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工作思路老套,工作方法陈旧。表现在工作中避难求稳,对百姓实际的困难不管不顾,只会“打官腔,说好话,做老好人”,只要遇到工作中“难事、棘手的事、可能引发矛盾的事”则能躲就躲。不敢说真话,不敢得罪人,不敢去碰硬,更不敢承担责任。
  二、公共部门慵官懒政的诱因
  公共部门领导干部的职业生涯当中会面临很多诱惑和挑战,同时也面临很多次升职升迁的机会和考验,但是考验公仆心、百姓情的大考却是一次一生,因此容不得半点思想的松懈。有鉴于此,对造成庸官懒政现象的原因是也应该从多个维度和方面进行缕析:
  1、“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是造成庸官懒政在体制上的根源之一。公共部门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重点在“上”和“下”、“进”和“出”上。而现实中干部选拔任用的竞争择优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未能真正做到干部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这样就使得干部在工作创新中的明显会动力不足。
  2、“隔靴挠痒”式的干部监督机制是庸官懒政存在的机制层面的原因。这就极易造成表面走程序、背后歪风邪气盛行,而且由于缺乏“高压线”的监督,对于干部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隐形失职”行为尚未实行有效的问责。[3]由此容易致使工作中乐打马虎眼,干好干坏没有差别,这样会更加促使庸官懒政现象的加剧。
  3、“难官为上”的官本位思想是公共部门庸官懒政在文化层面的原因。这种官本位思想具体表现就是当官就是为了得到权利,而一旦得了权,有了享乐逞强的金饭碗,就可以忘乎所以,为所欲为。[4]正是这样病态的为官思想让少数干部丧失党性原则,变得骄奢淫逸,为所欲为。长此以往,官只能越做越懒、越做越腐化,政也只会越理越庸,越理越乱。
  4、“多栽花少栽刺”的思想作怪也同样使公共部门少数干部丧失原则。这种思想使得一部分官员在工作中睁只眼闭只眼,一味充当“老好人”,不愿得罪人,认为如此便可以得人心,为今后提拔奠基铺路;不断经营、建立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小圈子”。这种提拔多、降撤少、奖励多、处分少的现状,会使干部缺乏危机感、紧迫感、压力感,久而久之,就会使得部分官员丧失最起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造成庸官懒政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严治懒官,纠治懒政,刻不容缓
  公共部门的庸官懒政现象最终将会导致误政,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由此可见一名好的官员对于国家治理和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两会政府报告当中两提“为官不为”非常具有针对性,由此可见治理公共部门“太平官”为官不作为的现象已经迫在眉睫,因而必须要雷厉风行地向庸官懒政现象亮剑。
  1、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立党为公的执政理念。公共部门领导干部所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应该从百姓生活当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出发,所有工作最终的落脚点和考量标准也应该是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当常怀为民之心,敢于带头做事,敢于奋发有为,承担起立党为公的责任,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盼。[5]在实际工作当中,要经常总结反思在处理工作当中的不足,常思为民之责,采纳合理的意见,改进工作当中的不足;争当焦裕禄式的领导干部,向无所事事的“清闲官”说不。
  2、严把选人用人关,因才量用,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好的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基层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执政大厦地基中的“坚固钢筋”,因此,应当注重对基层领导干部的考察,尤其是对“德”的考察,将党风纪律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而选出责任担当和服务理念兼备的好干部。同时要不拘一格选人才,把扎根基层一线艰苦岗位的人利用起来,给想为百姓做事的干部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让“地基中的钢筋水泥”更加坚韧有力。
  3、严格监督考评标准,健全和落实行政问责制。庸官懒官担心的不是百姓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他们最害怕的是自己的官帽是否戴的安稳。因此,治理庸官懒政应该拥有一套从严治吏的标准和硬性制度。以权力的“瘦身”为勤政“强身”,真正把为民服务和清正廉洁的理念和风气坚持下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时一阵风的口号。同时,应当切实加强干部的行政问责制,对干部的德、能、廉等方面进行公平公正的量化和综合考评,引导干部放开束缚和禁锢,大胆工作,勇于负责,从而目标清晰的展开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
  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干部的“正能量”和创新力。应当大力做好官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不论职位高低,工作大小,在位就要谋其政。应当勤政务实,扎实肯干,切实提高公共部门领导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6]完善教育机制,要从“德政”和“育才”两方面入手。“德政”重点对领导干部进行品德教育,积极发挥身边好干部好官员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育才”就是对领导干部加强从政治技能方式方法的教育,提高其从政做好官、主好政的才能。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出的是用人导向的问题。只有分清优劣,严明惩戒,公共部门的各项事业才能够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人民群众才更有信仰,民族发展才更有希望,国家建设才更有力量。
  结语
  如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一样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庸懒官员,从古至今并不鲜见。可以说,公共部门的庸官懒政成了当今官场上存在的一大顽疾。
  其实,从某个角度而言,庸官懒政并不亚于腐败给社会带来的致命伤害,同样也会严重危及到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庸官懒政极大地有损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影响到了党员干部先进性的发挥,在人民群众当中造成极其恶劣而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庸官懒政的存在,会不停地削减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感,同时不断制造着群众与党和政府的紧张矛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积怨越积越深之时就会极易变成险象环生的“政治堰塞湖”。最终,可能一个小小的冲突,都有可能导致大量群众不满情绪的爆发,从而酿成公共危机和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因此,应该向公共部门的庸官懒政亮剑。治理公共部门庸官懒政,一方面需要官员们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另一方面,更需要有关部门将庸官懒政上升到腐败的高度,加强制度建设,出重拳、下猛药,以强硬手腕掀起“问责风暴”,形成人人自省、人人自警、人人负责的局面,同时要敢于向公共部门的庸官懒政现象亮剑,让那些官场中的“南郭先生”无所遁形。(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打造战略支点与区域创新发展研究生学术论坛”,项目编号:YCLT2014009。
  参考文献:
  [1] 薛建中.懒政并不是“无为而治”[J].特别策划,2014(09).
  [2] 王薇.浅谈我国行政机关的“懒政”现状及其解决办法[J].实证分析,2012(06).
  [3] 马宁奇.庸官懒政的现实表现及治理路径[J].行政领导,2014(09).
  [4] 郭建民.向懒官懒政现象开刀[J].特别策划,2014(05).
  [5] 沈小可.力戒懒政庸政误政[J].大家谈,2013(12).
  [6] 蔡永飞.客观评估地方懒政现象[J].热点述评,2014(10).
其他文献
近年来涉企民商事案件多发,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如何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已成为当前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温岭市是全国首家股份
诗与酒是孪生兄弟,人生有酒就唤起激情;人生会诗就有热烈向往。一代枭雄曹孟德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怅然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企盼中,更有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雄心。是啊,
期刊
摘 要: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不仅关系着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还制约着统一劳动市场的形成,而且加重国家财政负担,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本文基于以上背景,着重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全面
场景1记者微博被盗用rn在新浪微博推广期,某媒体记者集体注册了加V的实名认证微博. 2015年,该媒体两位记者的微博由于长期未用,被他人盗用.其中一人的微博被盗用者发了满屏的
期刊
1956年2月,正在中南海颐年堂开会的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向毛泽东报告说,在学术界一些领域,乱贴政治标签,例如说中医是封建医,西医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的学说是社会主义的,孟德
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吃个饭喝个酒,都会往空调屋里一坐,优哉游哉.那么在古代,炎热的夏季,人们宴饮时是怎么防暑降温的呢?rn我们知道,早在先秦时代,我国的集市上就有了饮食店,《
期刊
叶飞点点头:是该让他们试试刀锋了  在1949年5月的上海战役中,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第二十九军受命夺占浏河、狮子林、月浦等要点,而后会同兄弟部队攻取吴淞、宝山,切断上海市区守敌的退路。  战前,兵团司令员叶飞关切地对二十九军军长胡炳云说:“老胡,你们这次任务很艰巨吶,浏河、狮子林、月浦等地历来都是残酷的战场,又紧靠吴淞、宝山,敌人必然拼死防守,你准备怎么打?”  胡炳云道:“渡江战役时,八十五师、
著名诗人歌德有句名言:“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