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之“审美教育的渗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zzz21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具有凝练生动、婉转和谐的特点,能够传达出一种真、善、美的情感,给学生更多精神的感悟。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诗词教学的契机,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诗词教学;核心素养;审美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人们对教育有了新的认知,以前单纯的知识灌输已经不能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词本身就蕴含着很多审美要素,学生通过鉴赏,可以发现其中的意境美、绘画美和音乐美,并在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但是当前不少高中语文教师仍旧没有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诗词教学中不注重审美教育的渗透,没有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做法,既不符合新时期的教育要求,也不利于提升诗词教学的质量,更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对此,教师应做出一系列调整,从引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意境美、音乐美、绘画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诗词教学中渗透意境美
   意境美,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特定意蕴环境。中国古代的诗人、画家特别讲究意境,这从中国山水画中就可以充分看出来,山水画讲求意境(即神似),而不讲求形似。在诗词创作中,古代词人同样注重意境表现,通过诗词意境的构建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诗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板块内容,它们大多含有丰富的意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美。教师应该积极挖掘诗词中的意境,用一些可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营造与诗词意境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受到感悟。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为例,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构建相应的意境: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无数英雄人物也在这浩瀚的江涛中逐渐消逝,但是在一个地方,有一个英雄故事却一直难以被人遗忘,这个人就是三国时期的周瑜。周瑜所在的千年前的赤壁古战场,如今是一片石壁高耸入云、惊涛拍岸的景象,那些因为江涛拍打而卷起的浪花就好像千万堆白雪一样恢弘壮观。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被人誉为江东双绝之一的小乔刚嫁给他时,周瑜更是充满豪气,面对意图一统南北的曹军,在敌众我寡极为不利的局势下,周瑜依旧可以从容应对,他手摇羽扇、头戴纶巾,在谈笑之间,就能指挥士兵将敌船烧得灰飞烟灭。词人神游当年的赤壁战场,不由得心生感悟,想想自己多情善感,还早早的生出一头白发,其实都不比周瑜那一份豪情,想到此,就感觉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梦,还不如洒一杯酒祭奠江面上的明月更令人痛快。
   在诗词的意境中,学生的情绪被感染了,久久深陷其中,虽然不忍心打断学生,但是教师仍旧需进一步的教学,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视频中呈现的诗词画面,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深陷其中,也受到了词人的感染?其实,这个视频就是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对这首词进行详细鉴赏。”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了一个富含意境美的画面,让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并逐渐对诗词产生兴趣,由此,教师渗透审美教育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二、诗词教学中渗透音乐美
   古诗词带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式,一方面是为了追求严谨的艺术格式,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音乐美,可以配着乐曲弹唱。很多人觉得诗词不能体现出多少音乐美,更谈不上将其融入教学之中,其实并非如此。比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之时,大家都被其中的清淡格调所影响,一些学生出现了昏昏欲睡的现象,对此,教师不应着急教训学生,应该让学生参与一个实践活动,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演唱《赤壁赋》,活动已经开始,大家振奋起来,不再犯困了。通过歌唱演示,又请几个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表现,重点突出此文的基调。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的唱词视频,让大家进一步分析这首词的音乐美,并具体分析它的韵律。比如说《赤壁赋》具有骈散相间的特点,句式参差,读起来和谐优美。韵律的优美配合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恬淡舒适画面,使得整首词的音乐格调进一步得到渗透。
   三、诗词教学中渗透绘画美
   古诗词是一个有色彩的艺术形式,包含着丰富的线条色彩,利用优美的诗意铺染了一幅幅特定的画面。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合适的契机,将诗词中的绘画美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诗词的画面美感。前文提到的两首词都富含绘画美,一个是江岸的壮阔美,一个是江水的恬淡美,词人在写词之际也在“绘画”,既给读者一种心灵的熏陶,也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幅鲜亮的画面。对此,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小小的“写生课”,让学生将诗词中表现的景象通过画笔描绘出来,画面不一定要好看,但要突出其中蕴含的景象和意境,学生在绘画中可进一步感受其中的绘画美。
   四、结语
   诗词鉴赏可以让学生窥知过往岁月的繁华,让学生理解屈平的悲愤、青莲的豪放、东坡的旷达,一次次在诗词对话中获得精神交流,获得美的感动。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积极的审美教育,将诗词中的审美要素不断传输给学生,循序渐进,一步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洋梅.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5):94-95
   [2]谷誼楠.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透过古诗词的文本感受古诗的魅力[J].学苑教育,2015(11):43
   [3]莫兰花.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阅读旬刊,2011(5):254-255
其他文献
对初中语文而言,课外阅读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任务,它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感态度及学科素养。同样,课外阅读不能变成一种程式,让学生只进行表层阅读,应使学生多维地了解它、深刻地体验它,使之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要组织一定量的主题阅读,进而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立体的了解。主题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它以相关的主题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口。现以《创业史》为例,展示粗浅
期刊
【摘 要】英语是高中教学阶段的一项重点教学项目,也是最具难度的一项教学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探究时应当注重方法与模式的创新,或整合性应用来增强教学成效,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前景,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实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导学案来为教学内容的导入进行准备性工作,加强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与培养。而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便可将导学案与微课教学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两项教学模式的教学优
期刊
【摘 要】目前,越来越多的课程加入到教学改革的行列中,初中英语教学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就是教师用中文讲课,照着课本让学生读英语,然后是讲英语语法,让学生做题,这种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英语成绩,忽略了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形成了现在学生只会做题,不会交流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实施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英语学习,这样既满足素质教育要求,也符合培养
期刊
【摘 要】空间感知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针对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及如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地理模块当中促进学生地理水平的提高和地理素养的提升,老師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引导学生积极复习,让学生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知识,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和对空间差异的分析比较能力。本文结合实践教学,主要以区域地理为例,对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思维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过程中,语文教学目标也已发生了变化,在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重点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语文学科在所有的学科学习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为学生打好语文学科的基础,这样有益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和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然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过分追求教学课件外在形式而忽视语文课程本身的美质、一味依赖多媒体设备而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语文教学被PPT占领而忽视了学生对课程本身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即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期刊
【摘 要】如今,在农村初中生教育过程中,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语文的作文形式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就是通过细节描写的方式,描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细节描写可以“扮靓”记叙文的语言。但是,大多数农村初中生在写作中总是存在跑题、纸上谈兵、难以表达情感等问题,为了减少这类问题出现,需要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存在的细节,依托教材中对细节描写的方式,形成自己的记叙文的描写方法。本
期刊
【摘 要】记叙文选材要学会用一双“慧眼”,写真实人生;要学会用优美语言,绘温馨场面;要学会带一份感悟,寄情山光水色;要持一份自觉,捕捉地域传统之光。  【关键词】记叙文;真实;温馨;山水;传统   在中考卷中,作文的分值几乎占据了一半。60分的作文是初中生最头疼的一项。每每学生写到作文,无外乎母爱、考试之类的选材。当然,这的确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但千篇一律的文章让阅卷老师看来索然无味。   作为阅卷
期刊
【摘 要】培养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任重而道远,笔者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现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语境;基础;听力;电教;英语   提升初中生的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南通市从2009年开始,英语中考采取“人机对话式”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为了顺应教育发展的新潮流,广大一线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落实贯彻新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有效课堂”,主要是指使每节课能在限定时间内卓有成效地达到一定成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落实“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不仅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又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有效课堂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结果。那么,课堂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有效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理念   “有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满完成一定质量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认真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