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开展主体学习的有效方法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60791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人最早的启蒙教育,既为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夯实根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观,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人才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主体学习,使学生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语文的主人呢?
  一、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必须变“满堂灌”为“畅所欲言”,就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希望。在此,就要让“注意听讲,不许插嘴!”“发言必须先举手!”这样一些话语从语文课堂销声匿迹,换之以“想说可以大声说!”“等不及举手可以马上起来说!”“老师最喜欢大胆发言的人!“看谁的见解与众不同!”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发出疑问的声音,发出讨论的声音,发出研究的声音,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二、营造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
  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的营造要做到:
  1、尊重、爱护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课堂上,记住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能把你读懂的地方告诉大家吗?” “大家允许老师说说我的看法吗?”“请你来帮助他?”这样亲切的话语,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感染学生的力量,使师生之间有一种亲和力。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差异,崇善个性,让孩子们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这样师生间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才能形成。
  2.投入满腔热情。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这里所说的“倾注感情”,并不是说把语文课上成是教师慷慨激昂的演讲课。这里所谈的感情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只有在一堂课中注入那涓涓的情感细流,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此时学生的感情,人格也才会受到感染,情操也才能得到陶冶。他的爱、恨才会自然流露,学生的个性也才能得到体现。
  三、选用新颖的学习方式
  1、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进行搭配分组(四人一组),每组都有一个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组长,其余三人各有任务,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通过组员的合作,既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又提高了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可设计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小组先自己阅读这篇课文,读熟后在小组里互相讲故事,最后各个小组推荐一个学生参加竞赛,到讲台上把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各小组大声朗读,为了能迎接挑战,组员读熟课文后,就互相讲起故事来。这种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既体现了民主化教学的“全体性”,又使胆小的学生得到了锻炼,使那些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2、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如,学习《荷花》一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交流学习心得,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选择内容的原因,有的人甚至还画了一大朵漂亮的荷花,学生还可感受到他自己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景象。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别人好的看法还会潜默移化地影响一些学生的个人观点。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把书读“活”的好处,使其个性不断完善。
  3、變换角色。就是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自己坐到学生的位子上去仔细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来体验做老师的甘苦。如,上作文评讲课,就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到讲台上去引领着全班学生评讲作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有没看到的地方,教师也可来上一句“允许老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吗”,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场面,往往令学生终身难忘,别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早就在无形中进入了学生的头脑,下次作文,他们就会扬长避短了。在这样的场景中,往往还会使很多学生受到感染,在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学生会更谦虚,在发表看法的过程中,胆小的人也会争着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是就把学生的个性引向了好的方向了吗?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努力营造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以灵活的教法,新颖的学习方式关爱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东川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清朝是由满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受满族审美文明的影响,清代女人服饰一改明代儒雅俭朴的风格,而朝富丽堂皇的审美转化。颜色富丽、造型夸张的服饰代表着满族人的典型审美特征,人们能够经过清代文献对满族人的着装记述和描绘,来了解这一时期的着装特征及服饰审美的情况。指甲套是清代女子常佩带的一种首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满族女子日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探讨了明清指甲套的来源、原料、工艺以及演化和流行等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课堂上很难注意力集中,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引路人和组织者,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实现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总结和研究,并结合教学中的实例论证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仅供教育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我乡位于河北省宽城县的边远山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导致剩余劳力多,从而使我乡成为一个农村劳务输出乡,存在著大量的“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学生”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
期刊
摘 要:19世纪,欧洲充满了矛盾与动荡。启蒙思想影响下的解放运动——法国大革命以拿破仑的军事独裁而告终,1815年维也纳国际会议重新恢复了欧洲各国君主专制统治。然而大革命毕竟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社会基础,许多国家继续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欧洲的民族主义已经从前几个世纪的模糊状态发展成为一种明确的信念和理想,成为社会文化变革的强大推动力之一。  关键词:浪漫主义流派;客观存在;主观表
期刊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
期刊
摘 要:拓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且重要的一种方法,在开展拓展教学时要注意和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应该科学地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乃至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去观察并感受现实世界,耳濡目染,不断熏陶,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感知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教学;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中职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是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提高篮球教学的教学质量,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合作学习的运用,极大地改善了传统中职篮球教学的现状,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文章分析了合作学习运用在中职体育篮球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中职体育课中篮球教学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希望恩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职;体育;篮球教学;
期刊
摘 要:情景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场景,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更加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教育学的教学分析,情境教学法属于构建主义,即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课,而是主动在原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对新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与外部环境相互配合。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音乐;游戏  在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中,情境教学法作为一套
期刊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對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
期刊
一、转变教学思想,提高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摆脱旧的、传統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将教育的成功归结于考试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时,放弃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学生;注重智育(高分数和死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