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分析海原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海原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宁夏海原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131-02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距离首府银川270 km,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下辖17个乡(镇)、1个管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201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6.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2万人,占总人口的87.3%。全县土地总面积4 989.55 km2,其中耕地面积16.29万h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9.32%。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稳定在3.67万hm2,重点建成了中南部产业集聚带。马铃薯后续产业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品初加工渐上规模,销售市场逐步得以拓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但是海原县的马铃薯产业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抓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可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海原县经济的发展。
  1 发展现状
  1.1 生产情况
  到2013年,海原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67万hm2,初步形成以中南部各乡镇为主的淀粉型马铃薯产业带和东部各乡镇为主的菜用型马铃薯产业带,种植品种主要为青薯168、青薯9号、陇薯3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5号、克星1号等,预计总产量达49.6万t,总产值396.6万元,总收入238万元,预计农民人均马铃薯收入约600元。
  1.2 市场流通体系现状
  通过自治区产业化项目的大力支持,初步建立起年加工马铃薯在2 000 t以上的企业3家;年加工马铃薯在500~1 000 t的企业4家;组建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28家,流通大户57户,年销售马铃薯鲜薯26万t。建设马铃薯贮藏窖10 t以下的1 540座,60 t以上的909座,2 000 t的贮藏窖2座,年贮藏马铃薯25万t以上。其中种薯贮藏5万t,商品薯贮藏20万t。海原县马铃薯市场规模小,设施陈旧,管理落后,没有电子信息系统及检测系统,而且周边50~100 km范围内无大型马铃薯交易市场,加工、流通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当地马铃薯流通需要。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海原县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为优势产品的流通筑造平台,通过完善现有的市场流通基础设施,有效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亟需建设一批能够适应海原县优势产业发展的市场流通体系,对带动优势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十分有利。
  1.3 机械化种植情况
  海原县总耕地面积16.29万hm2,适宜机械耕作的面积不到6.67万hm2。2013年,全县共投入机械1 434台(大中型拖拉机325台,三轮车、手扶864台,马铃薯播种机160台,马铃薯收获机85台),全县共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种植面积1.33万hm2左右。
  1.4 推广队伍建设
  宁夏海原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县农牧局下设的事业单位,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57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人员63人,初级职称人员171人,从事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技术人员有40人,他们长期坚持在生产一线从事新技术推广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近年来,为探索马铃薯产业“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栽培管理技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已先后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有效地克服了技术落后、品种退化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率,使海原县在马铃薯良种繁育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应用上有了长足的发展,集成推广了马铃薯系列化配套栽培技术,先后承担了国家、自治区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项目和良种区域试验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成果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和推广奖2项,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1.5 种薯基地建设现状
  2013年建立原种繁育生产基地266.67 hm2,建立一级种繁育基地2 666.67 hm2。一级种推广面积6 666.67 hm2,种薯供应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陇薯3号、宁薯9号、青薯168等良种普及率达到了100%,马铃薯产量由2010年的12.75 t/hm2提高到2013年的13.50 t/hm2,马铃薯“两化”(品种专用化、种薯脱毒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2 存在的问题
  2.1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小、产量低
  海原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67万hm2左右,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种植不足30%,由于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种植成本逐年加大,加之受连年干旱影响,单产水平较低。
  2.2 种薯繁育设施落后,繁育规模小,种薯质量差
  海原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67万hm2左右,要实现全面脱毒化,每年需建立一级种薯基地3 666.67 hm2。目前,全县脱毒原种年生产量不足4 000 t,只能满足2 666.67 hm2一级种的用种需求,生产量与实际需求量相比,还有缺口,且繁育的种薯差别较大,整体质量不高。
  2.3 品种更新换代慢,不适应市场需求
  海原县常年生产的脱毒种薯以中晚熟的青薯168、青薯9号、陇薯3号、冀张薯8号等品种为主,由于受地方传统种植技术水平和氣候等因素的影响,品种的更新换代慢,专用品种少,满足不了外地市场对专用薯的需求,因此经济效益还比较低。
  2.4 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健全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和重茬作业次数增多,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的几率越来越大。由于县内监测和防治设备缺乏,病虫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尚未建立。
  2.5 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规模小
  马铃薯田间作业仍以传统耕作为主,全县马铃薯机械化作业面积仅占40%,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6 贮藏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在产业化项目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建设了各种类型的马铃薯贮藏窖,但要保证种薯、商品薯安全贮藏是远远不够,常出现种薯与商品薯混存矛盾突出,有时因贮藏设施不好,造成烂薯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贮藏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7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马铃薯产品质量监测、检验等基础建设条件差,运行机制不完善,高新技术人才短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相对滞后,科技普及率低;马铃薯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8 马铃薯加工企业少,带动力不强
  海原县大多数马铃薯加工企业是加工初级产品,精深系列产品的开发与加工尚属空白,加之企业数量有限,带动能力弱,影响了产业链条的延伸。
  2.9 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产品效益低
  海原县马铃薯产品每年外销量不足总产量的40%。主要是产品品牌档次低,深加工滞后,鲜薯外销的营销渠道和信息不畅,所以产品在上市时价格低靡,效益提不上去。
  3 发展潜力
  3.1 优越的自然条件
  海原县种植马铃薯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品质优等特点。马铃薯是一年生茄科植物,生长期适宜气温5~24 ℃,块茎形成膨大阶段最适宜温度为17~19 ℃,要求光照充足。海原县马铃薯主产区5—9月平均氣温为20.5 ℃,昼夜温差大,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土壤含有丰富的钾元素,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并且大部分地区高寒、长日照、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特别有利于马铃薯淀粉及干物质的积累,是自治区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优质淀粉生产基地。
  3.2 日趋明显的区位优势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距离首府银川270 km,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东与固原市原州区相连,南与西吉县接壤,西临甘肃靖远县、会宁县,北濒中卫市沙坡头区、同心县。境内宝中铁路、福银高速公路、省道(S101、S202、S203、S305、S306)相互交错连接,县域交通建设实现了“1小时上高速,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3.3 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海原县遵循自然、市场和经济发展规律,立足县情,挖掘优势,大力推进马铃薯等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67万hm2,重点建成中南部产业集聚带,年产鲜薯50万t以上。产出的马铃薯薯型圆整,薯块大,品质优良,适口性好,淀粉含量高。产品主要销往北京、武汉、广东、山东、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马铃薯后续产业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品初加工渐上规模,销售市场逐步得以拓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3.4 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
  海原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优良的资源禀赋、坚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马铃薯生产高度专业化和集约化,打破常规的产业发展模式,转向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轨道,努力拓展产业功能、开发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的综合效益蕴藏着巨大的上升潜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转变,消费结构将持续变化、升级,马铃薯鲜食比例将逐步降低,加工制品消费比例在逐步提高。随着为数众多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程度的提高,马铃薯产业整体发展能力日益增强,产业集中和升级成为发展趋势。马铃薯产品深加工在开拓国内市场的过程中,将形成巨大产能和国际市场开拓前景。
  4 发展对策
  4.1 加快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提高标准化生产
  为实现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单产,必须提高马铃薯的标准化生产,扩大优质种薯的覆盖率,同时加大对马铃薯种植的补贴;加大旱作节水设施的补贴标准;建设马铃薯基地的基础设施,壮大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后劲[1]。
  4.2 完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保证优质种薯全覆盖
  建立完善的种薯繁育体系,海原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规划发展到4万hm2,为此,海原县将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1座,使原原种生产数量达到3 000万粒,建立原种基地400 hm2,一级种基地4 000 hm2,使马铃薯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100%。
  4.3 注重品种更新换代,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逐步探索适应海原自然环境并满足现代薯制品精深加工的马铃薯品种,适应现代市场消费需求[2]。
  4.4 健全病虫害防治体系,统防统治
  通过在低海拔地区建造防虫网室生产原原种,高海拔地区生产原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健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体系,控制病虫害发生几率,有效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加快海原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步伐[3]。
  4.5 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要改变传统种植经营模式,鼓励企业及大户形成规模化种植生产,并加大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加快马铃薯动力机械、种收机具的推广应用,扩大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覆盖面。
  4.6 加强贮藏设施建设,保证产品质量
  借助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大力支持,依据海原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布局配套建设马铃薯专用贮藏窖,规划建设5 000 t型的马铃薯种薯标准化贮藏窖8座,60 t型的马铃薯种薯标准化贮藏窖40座,严格执行种薯、商品薯分离贮藏,从根本上解决产业链中马铃薯贮藏安全问题,从而保证马铃薯产品质量[4]。
  4.7 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马铃薯产品质量监测、检验等基础建设条件,健全运行机制,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提高科技普及率;健全马铃薯信息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为海原县马铃薯产业提供坚实的科技服务体系保障。
  4.8 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带动产业发展
  引进大型薯制品加工企业进入海原工业园区,研发生产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适应现代消费需求,提高马铃薯产出效益,带动产业发展。
  4.9 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提高产业效益
  加大对马铃薯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扩建种薯和商品薯的外销量,开发终端马铃薯销售市场网点,健全销售网络,提高马铃薯及其产品外销能力。
  5 参考文献
  [1] 马彩萍,杨娟娟.吴忠市红寺堡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9):115.
  [2] 景彩艳,吕海霞.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和建议[J].中国马铃薯,2015,29(5):315-318.
  [3] 李树超,吴龙华,李亚俊,等.山东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推进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8):280-285.
  [4] 李玉强.庄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7):23-24.
其他文献
从大豆苗期、花荚期、鼓粒期介绍了大豆田间管理技术,以期指导大豆生产。
针对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淮安市启动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本文重点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蔬菜基地、大型交通干线两侧、重污染和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开
嫦娥是一位对彼岸世界充满了幻想,敢于逃离束缚,大胆追求幸福与理想,具有自主意识的个性化女性原型。这一原型在以后的各朝各代都有传承、转化和变异。
西部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地方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方政府必须调
本文对蒙药巴特尔—7味进行显微、理化鉴别和薄层定性鉴别等质量控制可行性,进行研究探讨。
一、历史沿革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的前身是创刊于1979年3月的<宝鸡师院学报>,1993年,宝鸡师范学院与宝鸡大学合并后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宝鸡师院学报>遂更名为<宝鸡文
政治思想在广义上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理论两个层面,是人们对一切社会政治现象的感觉、情绪、期待和理性认识的总和.政治思想总是同时具备特殊与一般两种形态的性质、规律和功
本文从购置、验收、使用、维修、档案、报废以及计量管理制度七个方面来论述如何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医疗设备,以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
进行施地佳土壤调理剂与石灰氮不同用量对酸化土壤马铃薯农艺、理化、经济性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pH值4.09强酸性土壤,施用土壤调理剂石灰氮和施地佳对马铃薯产量有明显增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