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状元诗书文采耀古今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文化积淀深厚。宋状元、泉州知州王十朋所撰悬于州衙门口的对联:“八闽名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对泉州的人文赞叹备至。
  百年一遇文状元
  历史上泉州状元数量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说清楚,原因是有的人是从泉州考上状元;有的人则是泉州籍人士,在外地考上状元;还有的人曾为泉州状元,但因古今地域之变化而另当别论,如原属于泉州范围中的莆田,其状元又要重新另计;另有的尚存疑问,有待进一步考证。
  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为:泉州历代状元总数是19人,其中文状元14人,武状元5人。
  泉州古代19名文武状元中,有10人是由泉州考上的;还有8人系祖籍泉州,但是从外地考上状元的,另有1人存疑。若严格按照过去说的较无争议的十大文武状元的计算方法,泉州状元可谓百余年一遇。
  若将19位状元全部计算,那么1300年间,平均下去,泉州状元大约要60年一遇。若仅是古代文状元,则平均近百年一位;武状元就更稀罕了,平均二三百年才有一位。
  陈逖:泉州首位状元郎
  泉州第一位一甲进士,系唐会昌六年(846年)名次位列第2的傅笋(一作傅荀)。第二位为唐贞元八年(792年)名次位列第3的欧阳詹。
  原本,古代泉州境内第一位状元当是出在唐代的徐晦(欧阳詹的学生),不过,由于徐晦的故乡在莆田,按照现在的地域划分,此次统计未将其列在泉州状元名录中。如此说来,泉州古代第一位状元郎,当数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状元陈逖。
  陈逖(890年~952年)字田远,号易斋。泉州晋江渎头陈洋人(今属池店),少好学敏慧善属文,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高中状元。是年共取士12人,廷试的那一天,他胸有成竹,执笔直书,一气呵成,无一败笔。
  陈逖中状元那年,泉州府文庙内皂荚树提前开花结荚显兆头。这件事情,宋《太平广记》引《稽神录》“登第皂荚”一文以记载。《泉州府志》和《晋江县志》对泉州府文庙的“登第皂荚”这一奇事也有相关记载。据说,每逢开科考试,皂荚就开花结荚,结多少荚,预示该科有多少泉州人中进士。
  陈逖有才略,为当朝宰相敬翔所荐。据史书载,陈逖曾向后梁末帝上奏指出:“国家连年丧失兵力士气未振,陛下深居殿阁之中,何以建家立业?”但未被采纳。
  他经常体察民情,了解民众疾苦。据传,他的家乡渎头连续多年遭受水灾,五谷颗粒无收,他便将自己有限的月俸资助给最贫困的农民,让他们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后梁龙德二年(922年)12月,陈逖返回家乡。后卒于家,赐谥号为“文端”。
  黄仁颖:家乡建书院纪念
  陈逖中状元的那一年,泉州府文庙内的皂荚树结一荚半,黄仁颖落选了。而相隔十年,等到这株皂荚树所生半荚复生全荚那一年,经过苦读,黄仁颖成为泉州第二位状元郎。这件奇事,在正史如《稽神录》和《泉州府志》都见记载。
  黄仁颖(900年~962年),五代泉州晋江潘湖人。幼年聪慧好学,善诗文,生活俭朴,自耕自作,每逢清晨时常登上狮山,在甲第亭中攻读诗书,后中状元。
  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一生崇奉欧阳詹的文章与德业,为朝臣们所敬重。后来辞官回晋江,卒于家。南唐后主李煜特赐谥号“文杰”,赐祭葬于狮山东侧五虎朝金狮穴。
  宋重和元年(1118年),晋江潘湖乡人为纪念这位文章德业双馨的状元,建潘湖仁颖书院,以志前贤。
  梁克家:故乡有条相公巷
  梁克家(1127年~1187年),字叔子,南宋一代名相,幼聪敏,过目成诵,少时就读泉州学宫。相传高中状元时,他所就读的学宫前池双莲并开。
  乾道初年,梁克家奉命出使金国,金人得知他是状元,很是敬重。宴请时,投射助兴,他连投数十皆命中,金人更是叹服,礼待备至。不久,金派使者来贺庆会节,梁克家主张整肃朝仪,规定金使由南门入朝,随从人等不许走近殿门。孝宗嘉许,诏令日后使者朝见时均照此办理。
  皇太子初立,他推荐王十朋、陈良翰等为詹事,中外都认为他举荐得人。为政不苟且与人同,不畏权贵,又不失和气,人称“贤相”。因他两度为相,泉州故宅里巷称“相公巷”。
  南宋一代名相梁克家死后葬泉州城东(今丰泽区草邦水库南岸)。1958年建水库时,墓被淹于水中,天旱水位低时,墓前石刻残件仍会出现。
  梁克家知福州时所撰《三山志》,是福建省现存年代最早的地方志,全书采摭丰富,体例详备,精简古雅,文笔流畅,入编清代《四库全书》。他还撰修《长乐县志》40卷。所著还有《中兴会要》《梁文靖集》等。
  曾从龙:南宋贤相井边生
  曾从龙(1175年—1236年),字君锡,原名一龙,别号云帽居士。他是南宋后期一位有所作为的贤相,祖居泉州城西龙头山,出生地在西街曾井铺(曾井巷)。
  曾从龙虽是北宋名相曾公亮的四世重孙,但由于祖上为官清廉,当他出世时,家中一贫如洗。
  相传,曾从龙之母临产时洗衣井边,急产于井盘。曾从龙状元及第后,为了纪念,后人刻石“状元井”,竖于井旁墙上。故宅已废,状元井尚在,后人称此里巷为曾井巷(在泉州培元中学边)。民间至今仍流传着不少曾从龙早时求学的趣事。大冬天,他身穿薄衣,出入书馆苦读,惹得乡人讥笑。但他对别人的冷言冷语不屑一顾,题诗于壁明志:“腊月抄单衣又单,十人行过九人看。人人笑我单衣冷,我是龙身不怕寒。”正是由于埋首苦读,他才有了日后的科场扬名。
  据说,曾从龙要上京赴试之前,梦见自己上庙烧香,神佛拿一张黄牌让他看,上面写道:“两爵并耀在今秋,一荐独行于天下。”上京赴试是春天,但因路远,曾从龙秋天就得出发,这两句诗分明是说他今年秋天去考一定会中。曾从龙就将它们写起来挂在书房。隔年开春应试,曾从龙果然金榜题名。   南宋庆元初,曾从龙任晋江县学教谕,庆元五年殿试时,旁征博引,对答如流,有理有据,神采飞扬,宁宗赞不绝口,点为状元。因“一龙”之名有犯圣讳,宁宗改赐“从龙”。
  曾从龙成名后,府第建在泉州升文山,今新门街龙头山。以前山多奇石,有类幞头者,皆为他家故物。他曾两次奉诏出使金国,不辱使命而返。
  宋嘉定六年秋,阴雨不绝,百姓生计困难。曾从龙提出“宽以从政,惠以受民”,建议“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被采纳。
  宋端平二年冬,蒙古军队窥伺南宋的襄淮地区,警报纷至沓来。曾从龙临危受命,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防事务。正当曾从龙致力于江淮防务之际,因朝中主和派官员极力反对,理宗收回成命,召曾从龙回京。
  抗元复国之志不能实现,曾从龙忧悒成疾,于宋端平三年正月十五逝世。理宗甚为哀痛,为之“震悼辍朝”,并遣使临奠,赠少师,封清源郡公,祀泉州乡贤祠。其墓在南安三十五都瓦窑丘,今称状元坡。
  庄际昌:“神童”七岁能赋诗
  “五眼开,状元来”,这是明代时,泉州的一句传言,应在了庄际昌身上。黄凤翔、李廷机、杨道宾、史继偕、庄奇显5人先后得榜眼,庄际昌其后果然夺魁。
  古代还有一句谶语“梅花开,状元来”,泉州著名的梅花书院(一峰书院),侧有一梅花石,据说明成化年间梅花石开过一次花,结果是罗伦状元来了;明成化间梅花石又开过一次,泉州人庄际昌应谶高中状元。
  庄际昌(1578—1629年),小名梦岳,字景说,号羹若。其先祖庄夏祖籍永春,举家迁泉州城,至际昌始回籍。庄际昌少颖慧,七八岁能赋诗作文,挥笔立就,文不加点,有“神童”之誉,曾参与永春童子试,被知县陈龙所拔取。明万历43年,庄际昌由永春县学推选参加乡试,中举人;万历47年中进士,会试得会元,殿试钦点状元。如今,泉州府文庙内尚有庄际昌祠。
  《福建通志》记载:“终明之世,闽人两得第一者惟际昌而已。”意即庄际昌是明朝惟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不过,他虽中状元,却没有被授予任何官职就返回故乡,直到后来才补授,据说是因为殿试进呈卷中有一笔误。
  《泉州府志》记载说因为“对策讹一字,为忌者所摘,不受职而归”。到底是错什么字,有人说是将“醪”字写做“胶”字。这个说法较难成立。因为将“醪”写做“胶”则大谬,按现时语文教师的说法叫做出现错别字。科举制度非常严格,试卷有差错绝对不取,何况是殿试,人就会上纲上线说是“欺君”。
  而民间传说就很详细了,说庄际昌已经是皇帝钦点的状元了,但有人嫉妒,发现状元卷中一个“马”字写错,遂告发。按马字的繁体写法,下面应该是四个点。庄际昌金殿写策论,因为文章写很长,时间不够用,赶紧将马字的四点写做一横。本来平时写字,不管行书草书,四点都会做写做一划,不算错,但试卷要求写正楷,一笔一划都得规范。告状的人又借题发挥,说试卷写错字,哪做得头名状元呀?
  告状的人当然不敢说是皇帝目珠没金,而是将罪过推给主考官,说主考官史继偕和庄际昌都是泉州人,徇私舞弊。虽然振振有词,但是皇帝已经钦点的状元,金口玉言,若随便让人告倒,皇帝自己也没面子。况且,主考官是皇帝的亲信大臣,皇帝没责备他。所以庄际昌的状元还是状元,只是没封官职,皇帝也没让庄际昌状元游街,而是叫他去游学,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接受再教育。
  到明天启元年,明熹宗补封庄际昌做翰林院修撰,参加修国史,后来又叫他写“起居注”。崇祯帝上台,又升他做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庄际昌忠于皇家,生病不请假,劳力辛苦不休息,58岁在北京病亡。
其他文献
黄培松(公元1855年~公元1925年)又名尔琴,字贤礼,号菊三,是清末光绪朝武状元,也是清末民初的军政界闻人。他生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祖籍南安。一说是安溪尚卿人。  魁星踢斗  黄培松少年习文,数次到泉州府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到功名。天生身材壮实、膂力过人的黄培松因此放弃以文求仕的道路,转而弃文习武。  当时的青少年多从文学科考入仕,竞争激烈,考武举的人则相对少,竞争压力也相对小,黄培松别
期刊
宋乾道二年至八年(1166年~1172年),当时的福州府永福(今永泰)县曾三度轰动朝野,因为短短七年之间这个偏远小县接连出了三科状元——萧国梁、郑侨、黄定,对于这一全国罕见的文化殊荣,当时县令曾赋诗曰:“相去之间不百里,七年三度状元来。”如今,永泰县的塔山上还保留着联奎塔与三元祠,专门纪念宋代三状元。  中国人推崇学而优则仕,因此多少有点状元情结。一介平民,十载寒窗苦读,一朝得中,便能得高官厚禄,
期刊
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海洋浩瀚无际,在面积上占绝对优势。人类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大陆上,对于黑暗的海底世界,人类的探索不过十之一二。勇敢的摄影师潜入海中,用瑰丽的画面记录了地球另一面的景象,激发了人们对海洋生态的好奇心。  海洋是我们的世界最漂亮的一部分,海洋美得让人窒息,它充满生机,色彩鲜艳,处处都是诱人的艺术。  绚烂的深海水,可爱的鱼,惊艳的珊瑚、软体动物,色彩鲜明的海洋动物吸引了无数热爱自然的人和
期刊
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郡1300多年。那么,漳州历史上究竟出过几个状元呢?答案只有一个,他就是明代时期的长泰人林震。关于林震的传说不少,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他“一笔化三千”,最终喜中状元的故事。  有“千年古县、状元故里”之称的长泰县,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漳州唯一的文状元林震,但林震的墓葬到底在哪里,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甚至连他的生卒年月都多有争议。不过,两位林震旁系后裔在一次拜访南靖林震兄弟
期刊
博饼,起源于厦门,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如今的博饼活动,博中状元的人,一年当中运气肯定非常好,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美好的感情寄托。  博饼是中秋节时的一种大众娱乐活动,起源于厦门,是闽南地区特有的由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在以前,闽南中秋博饼,一般都是传统的博饼玩法,比如,奖品一般都是用会饼。博饼纯粹就是为了图个开
期刊
枫亭游灯是福建省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始于宋代,迄今已有千年,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起,至十七日结束。宋代王十朋曾作“庆历名臣乡,端明学士里”之诗赞誉,乡人以此为荣耀,正月十三夜游灯,由霞桥村和九社村青泽亭、学士街后垅自然村等三处薛姓村居民起游,下街、兰友、学士及下街北门自然村依次进行。  枫亭元宵游灯始于宋代,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不同于各地的元宵灯节,它汇集了社火、放灯、游神、傩舞等多种古典文化和
期刊
比欧洲洞穴画还早2000年  最新研究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画作是人类一只手的轮廓。60年前,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上,一群考古学家发现了上百个石灰岩洞穴中的系列画作。当年发现的这些图画呈现不同色泽的棕色,描绘有人类手臂以及运动中动物的模样。最近,科学家们测定苏拉威西画作最起码有4万年的历史,这样一来就比欧洲洞穴画作还要早上2000年。
期刊
对我而言,绘画是我的生存方式与生存价值,也不完全是求得别人的评价或是赞美,重要的是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生性喜爱平淡闲静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也极为简单,除了读书画画就是旅行了。这诸多的安排是随机而又随性的,随性自然是我人生及创作的理念。我喜欢出发的感觉,喜欢行进感和全新的体验。无论是熟悉的田野山川,还是陌生的异域风情,每次的旅行除了积累创作的素材外还会给我带来许多生命的感悟,而这些体验也逐渐地
期刊
没有确切的统计,大多数的高考状元都没有在职场中表现得特别拔尖,原因自然很多,不过他们的“状元”标签确实在某个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更好地发展。事实虽如此,但每年高考的季节,状元的出现还是引起了公众足够的狂热。毕竟,谁不爱状元郎?  这是一个状元辈出的年代。每年高考成绩的公布,都给一些学校提供了上榜上报的机会,理科状元和文科状元都是谁?多少分?哪个学校?有何学习窍门?学生开心,老师骄傲,学校欢喜,媒体雀跃
期刊
梁丹雯的花鸟画体现了学院派绘画的经典性,画家以松动、自由的笔墨、色彩,精致地表现了南国田园生活场景,干湿、浓淡、疏密关系处理的十分精致,见出画家的修养和功力。  ——徐恩存(著名艺术评论家)  梁丹雯的创作很随性,善于在博览众长中融会贯通。她的画经常是工写结合,墨彩交融,刚柔相济,不赶新潮,不近狂怪,既有整体的雄奇博大,又有细节的精致细腻,既不失中国传统精神,又具有当代审美意识,好看耐看。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