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现状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蛋白酶体是细胞内的一种复合酶,它可以降解泛素标记的蛋白,调节细胞内蛋白水平,在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新型靶向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应用,使MM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一步改善了骨髓瘤的治疗疗效.硼替佐米是首个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MM临床治疗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它能可逆地抑制26S蛋白酶体糜蛋白样活性.但是,大多数硼替佐米初治后缓解的患者因产生耐药而最终导致疾病复发,因此,人们开始寻找与硼替佐米作用机制不同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目前研究发现了一些能特异地结合蛋白酶体活性位点并且不可逆的抑制其功能的抑制剂,这些药物正在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对已用于治疗MM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进行讨论,并对正在进行前期临床试验的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进行概述,旨在解决硼替佐米的耐药性问题。

其他文献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以无效造血和易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为特点.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报道了大量MDS发病相关分子机制(如ASXL1、Dido1突变等)以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的一系列报道.治疗方面,分子机制的进展使临床新药不断出现,但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MDS的唯一根治方法,大会也报道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最新进展。
自从人类基因组密码被破译以来,基于全基因组的高通量技术发展迅速,这些高通量技术在肿瘤领域的成功应用为淋巴瘤发病机制、新药研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继基因表达谱和二代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毛细胞白血病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中取得重大发现后,研究者继续将基于全基因组的不同高通量技术应用于各类淋巴瘤发病机制、预后等的研究,研究成果在2012年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被大量报道。
目前,早期霍奇金淋巴瘤(HL)可通过化疗联合受累野放疗或单纯化疗的方式被治愈,但对放疗在早期HL治疗中的必要性仍有争议.而复发、难治HL的治疗仍存在着巨大挑战,除了大剂量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如brentuximab vedotin的应用将有助于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预后.中期PET(PET-i)检查对早期和晚期HL患者都具有重要预后价值,尤其是在化疗2
心脏是高血压最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压长期慢性压力超负荷必将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改变(心脏重塑),心脏结构的改变主要为左室肥厚(LVH),LVH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
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已被深刻认识及掌握.但是由于MM高度的异质性,有部分患者合并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出现明显的髓外浸润、静脉血栓形成与重度MM骨病,使疾病的诊疗复杂化,应引起注意。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浆细胞疾病.虽然靶向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MM的缓解率及延长了生存期,但治疗的疗效仍难以长期维持,几乎所有的患者最终都会出现复发及耐药.在复发时,如何为每例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一个挑战,疾病和患者双方特点都需要加以考虑。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的疾病预后差异很大.遗传学异常是对MM进行危险分层的主要依据之一,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基因变异及信号通路失调以及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荧光原位杂交、基因表达谱及新一代生物测序技术的发展应用下,MM的危险分层不断得到修正.在此基础上,有望制定多元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提高MM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的:了解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对脑白质损伤早产儿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脑白质损伤早产儿35例为观察组,正常早产儿36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儿生后1、7、14天用酶联免疫吸附
新型药物如免疫调节剂(IMiD)沙利度胺和雷利度胺及蛋白酶体抑制剂(PI)硼替佐米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预后.但是,也有患者对这些新型药物耐药或不能耐受.多种药物包括新一代IMiD(泊马度胺)、新一代PI(如卡非佐米、MLN9708及marizomib)、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如帕比司他及伏林司他)、信号转导调节剂(如哌立福新)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它们表现出良好的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海西腾飞的关键性一年。“凝心聚力促发展,开局之年谋新篇”是福建安监人共同的心声。为了更好地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回顾安监系统的重大新闻热点,凝聚福建安监人的力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的基础建设、队伍建设,以更饱满的热情和高昂斗志投身“十二五”建设。近日,本刊精选出2011年福建省安全生产十组重大新闻。  1 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