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缺血损伤后大鼠肝脏移植后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

来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冷缺血损伤条件下,大鼠肝脏移植后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冷缺血1 h、8 h和16 h组.观察各组的生存率,并在术后90 min、1、2,4和7 d收集标本,观察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信号转导激活蛋白3(STAT3)等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和肝细胞摄取溴脱氧尿核苷情况.比较实验各组肝脏移植后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分析实验各组移植术后48 h溴脱氧尿核苷染色阳性的肝细胞数.结果:冷缺血1 h、8 h和16 h后肝脏移植物的存活率均为100%(>14 d).移植术后90 min,与冷缺血1 h组相比,冷缺血8 h和16 h组大鼠移植肝内TNF-α等因子表达明显增加(P<0.05).移植术后90 min,与冷缺血1 h和8 h组相比,16 h组IL-6的表达亦明显增强(P<0.05).冷缺血8 h和16 h组STAT3活性明显增强.冷缺血8 h组细胞周期素D1在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有表达.冷缺血16 h组细胞周期素D1仅在核内表达.肝细胞复制活跃.与冷缺血1 h和8 h组相比,冷缺血16 h组术后48 h溴脱氧尿核苷染色阳性的肝细胞计数也明显增多(P<0.05).结论:大鼠肝脏移植物经受16 h冷缺血损伤后仍然能够启动,完成肝脏再生,修复组织损伤.大鼠肝脏移植后的肝脏再生可能通过TNF-α/IL-6/STAT3/cyclinD1/DNA合成的途径调节.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应用声学定量技术(AQ)对妊高征患者进行左室功能的测定,为妊高征患者的左室功能测定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方法.方法:应用AQ技术对50例妊高征患者左室功能的指标与50例正
主动脉夹层分离过去称为夹层动脉瘤,又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是一种常见的主动脉急症.本病一旦发生,病情往往发展凶猛,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现将我院近期诊治的两例主动脉夹
目的:探讨小鼠皮内注射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基因组DNA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是否被激活以及激活后氮氧化物的产生、抗结核细胞因子的表达,比较研究结核分枝杆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彩超检测32例正常人,4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和31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结果:高血压患者的粥样斑块的发
目的:研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谷胱甘肽(GSH)合成的限速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催化亚单位(GCLC)基因转录调控.方法:通过PCR的方法克隆GCLC基因的部分转录调控区基因,
患者,男,13岁.门诊以“心脏杂音”申请彩超检查.查体:一般状态稍差.无紫绀及杵状指.胸骨左缘第二、第三肋间闻及粗糙、响亮的双期杂音.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左室长轴切面及心尖
目的:研究长期体力运动和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中枢海马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五-羟色胺(serotonin,5-HT)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2种神经递质在运动减缓应激性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CA1、CA3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灌胃)、实验1-3组(分别以8 mg·kg-1·d-1、4 mg·kg-1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增生症声像图特点,提高彩超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7.5 MHz.于病变部位多方向扫查,测量增生的乳腺腺体厚度及观察有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与术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提高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诊断率.方法:对215例患者,行术前B超检查,术后病理对照.结果: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