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政策“活”起来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C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皖两省交界处相隔不远的两个乡镇,发展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无锡宜兴的太华镇与宣城广德的四合乡同为山区乡镇,两地面积相当,户籍人口分别为2.6万和2.2万。截至2020年,太华镇常驻人口4.1万人,四合乡却仅为1.4万人。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四合乡在基础设施完善上投入巨大,让本就不富裕的财力更显捉襟见肘。
  人口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何两个相距不远、乡情基本相同的乡镇常驻人口数量会产生如此悬殊的差距?带着问题,四合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周锋来到太华镇跟班学习,寻找人口集聚的“密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太华镇持之以恒引导山民下山进城。由于行动较早,政府成功抓住了土地政策红利,集镇上的居民住房从传统自建房逐渐过渡到有不动产权证的商品房。目前,全镇居民大多集中在集镇、中心村和重要道路沿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得到提升。
  既要做好生态保护,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少建设用地空间怎么办?太华镇在集镇规划区内和中心村科学规划布局,充分利用低丘矮山土地空间资源,为山民下山安置提供场地,引导农民集聚。
  “江苏的干部思维理念很超前,不是机械的、片面的照搬照抄政策,而是善于研究政策、吃透政策,谋划工作不在乎是否有可以遵循的案例,而是想有没有法律禁止,只要不触法律红线,就敢大胆的探索。许多创新经过实践后进行总结和提升,更会进一步影响上级政策。”周锋说道。
  对标沪苏浙,安徽也需要一种创与闯的锐气。对此,跟班学习的宣州区文旅局副局长胡一群也深有感悟,“在工作中,我们要有创新的勇气。制定政策时不能过于瞻前顾后,要摒弃习惯性等待的路径依赖。”
  让政策活起来,不仅在于“下接地气”的灵活执行,更在于努力“上接天线”向上争取。来自黄山市农业农村局的程寄县局长在丽水体悟实训时,对此深有体会。
  按照“培育发展新引擎,建设浙江大花园”要求,浙江丽水于2018年主动开展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此前2015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公布的第一批名单中,丽水并不在其列。当时,浙江的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体制试点区之一。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赴中央深改办和国家林草局,积极争取多方支持。2019年1月,国家林草局将丽水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试验区,率先开展设立标准的试验检验。
  2019年7月,国家公园中期评估专家组对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创建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同时也指出“试点区面积小,且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浙江立足现实,创造性地提出“一园两区”建设思路,即在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基础上,与丽水凤阳山、百山祖创建区域整合成一个国家公园。这一方案得到了国家林草局的同意,同时明确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同步创建验收,有效解决了原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遇到的面积问题,也为丽水帶来了与体制试点同步创建国家公园的历史机遇。2020年,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试点结束并成功完成验收。
  程寄县表示,百山祖国家公园的创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体现了浙江锐意创新、改革赋能的精神。“我们在工作中决不能过于束手束脚,认为束缚起来是一种安全,放开手脚就会露出破绽,其实是一种‘避责思维’。必须树立创新抓发展的意识,才能对得起黄山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程寄县说道。
  创新中的试错,是成本也是收益,只有大胆尝试,才能为后面的工作积累经验。当前,安徽正处在冲一步向前,退一步落后的关键阶段,发展面临诸多难点和梗阻点,必须要有颠覆性的创新,才能撑起发展的新天地。
其他文献
一阵争当“下一个昆山”的风,迎面吹来。  近期,四川自贡、湖北仙桃等多地均开始对标和学习昆山,试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昆山之路”。  这些城市的共同点在于,都和某个特大城市比邻而居,拥有“类昆山”的区位优势。比如湖北县级市仙桃,毗邻中部中心城市武汉,近期提出要“坚定不移打武汉牌走昆山路”。四川省自贡市,地处成都和重庆之间,正面临成渝“双城发展”的历史机遇,2021年以来明确提出,要闯出一条自贡版的
上海,长三角的“龙头”,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先行先试,在“高质量一体化”中,为其他地区蹚出了宝贵经验。  安徽,长三角的“上进生”,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需对接用好上海的高能级要素,努力争当“优等生”。从这一角度看,派出干部赴上海学习,从“上海智慧”中寻找发展的“破题之钥”,更具有重大意义。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安徽干部“取经”上海,首先就是扑面而来的上海作风。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