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取舍与运用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198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不要使用谐音字和近音字,要尊重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
  中学生选用流行语,底线是不能使用错别字。网络虚拟世界里的流行语中有大量谐音字或近音字。有的谐音字,最开始的时候是使用者在用电脑键盘打字时无意识错打的,后来就被网民们有意错用。如把“我”写成“偶”,把“导弹”写成“捣蛋”,把“什么”写成“神马”,把“非常”写成“灰常”,把“喜欢”写成“稀饭”,把“同学”写成“童鞋”,把“孩子”写成“孩纸”,把“没有”写成“木有”,把“这样子”写成“酱紫”,把“知道吗”写成“造吗”,把“肚子疼”写成“杜子滕”,等等。
  諧音本来是汉语运用中的一种修辞,用得好可收到独特的表达效果。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简单的一个“丝”(谐音“思”)字就比较隐晦地表达了织妇对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其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但网络上的这类谐音,除了“好玩”以外,显然没有任何有意义的表达效果。从规范的汉语表达看,将流行语中的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各种符号混杂以及将流行语中的谐音字、怪字、错字、别字写进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中,对自己的成绩是极不负责、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摒弃“新四字成语”,要保持语言美感和交际功能
  中学生在作文中使用流行语时,应谨慎选用,尤其是所谓的“新四字成语”,比如意为“细细想来,恐怖至极”的“细思恐极”,意为“男人沉默,女人流泪”的“男默女泪”,意为“虽然不明白对方什么意思,但觉得很厉害”的“不明觉厉”,意为“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的“十动然拒”,意为“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的“人艰不拆”,等等。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网络热词,除少数因其特定语境而流行一时外,大多数都有炒作之嫌。
  那些源于某个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热词,对强调即时性的媒体可能有利于概括或更好地击中大众的心理。于是“生造词”“自造词”也成了某些媒体食髓知味的下意识行为,借由一种语言的狂欢,达到传播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成语特别是四字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并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而那些打破语法常规组合在一起的“新四字成语”,不仅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而且它们本身构词形式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显得牵强、生硬、别扭。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语义不够明确,容易造成误解”。
  我们的现代汉语不仅具有交际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传统成语的最基本特征包含高度和悦的视听感性,精致独到的结构形式,深刻巧妙的意义蕴涵和精心铸造的审美意象,这正是“新四字成语”所不具备的,所以中学生作文里必须扬弃这类没有生命力的流行语。
  三、应抵制低俗化和粗鄙化,要拥有积极向上的时代气息
  众所周知,社会流行语或者网络流行语中夹杂着各式各样的粗话和脏话,不仅污染了整个社会的语言环境,也必将影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随着网络越来越成为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刚需”,低俗化和粗鄙化的流行语也逐渐入侵中学生的日常用语和文章写作中。这些流行语既无语言智慧,又无内容形式,甚至动辄进行攻讦谩骂,对全社会的语言生态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这些格调不高的词语,折射出使用者的一些心态,或是无伤大雅的自嘲,或是无奈之下的自我矮化。而现实社会部分人群审美价值的偏离和价值观的异化,则让粗鄙成为“时尚”,庸俗成为“流行”。当然,我们确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语言文字终归会朝着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
  另外,“俗”和“雅”是相对的,有的“俗”不是粗俗,而是指约定俗成。那些充满活力的语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可以接受。如“点赞”“土豪”“秒杀”“女汉子”“打虎拍蝇”等。
  四、不要随意跟风、盲目模仿,要追求真情实感和文化底蕴
  网络流行语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非常大。信息爆炸的计算机和智能手机时代,网络和中学生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而网络流行语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而中学生的判别力、自制力又相对较弱,如果不加限制,盲目学习运用网络语言,势必影响自己对正确字词的学习以及规范语言的掌握。
  广大中学生要提倡自律,不盲从逐流,自觉学好规范的语言、用好规范的语言。首先,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与发展的,如果中学生长期接触那些句式简单、句法杂乱的流行语,中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次,写作中的推敲斟酌、炼字造句的过程也是中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培养和发展的过程。经过思维提炼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当中学生在写作中习惯性地去复制别人的话语,以程式化的方式表情达意,必然会忽视个人体验,无法形成和表达真情实感,从而使作文失去个性。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秀的语言之一,它饱含丰富发达的汉语语汇,词义丰富、容量大、表现力强,并拥有相当丰富的同义词。这为考生运用语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些众多的语汇材料中选取最能表达思想的成分组成句子、篇章,使语言表达得精确、形象、生动。而流行语说到底是一种“快餐语言”,是无法和传统语言相比的。同时,写作讲求语言技巧,高考作文还是要靠深度、文采和灵气取胜。
  总之,在某种程度上,流行语的出现和发展也是现代汉语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中学生还是应当大量阅读名篇佳作,到古代诗歌、现代美文中去汲取營养,接受美的熏陶,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对流行语的鉴别能力。
其他文献
很多国家都意识到要在母语教学中追求语文的多维度目标,制定了系统的语文标准和测评方案来实现这一目标。随着研究的深入,教育界日益意识到提倡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语言文字是语文的基础,其中承载了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多维度的功能。这在今年的语文试题中也略见一斑。  前些年很多学校由于偏重应试教育,写作教学几乎“全线崩溃”,教的大都是“宿构”和“套作”的技巧。去年高考出现“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结果大家几乎都在
期刊
“任务驱动型作文”自2015年出现之后,在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可谓全面开花。作为一种命题提法,主要源自于英美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国内部分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學。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张开明确提出“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
期刊
周国平说:“一个不能融入现代潮流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流者。”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得先准确理解“潮流”一词。所谓潮流,即社会变动或发展趋势。既然是一种发展趋势,其潮流所代表的肯定是社会多数成员的意愿,显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与时代性,恰如手机已基本取代传统书信,计算机进入各个领域,进入千家万户,全民环保意识日渐增强。  曾记否,电脑出现之初,很多人拒绝使用,包括李敖、余秋雨
期刊
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认真选材。  一、新颖生动,推陈出新  俗话说:“隔夜好茶不好喝。”新颖的材料往往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考场作文,阅卷老师一天要批阅很多的文章,如果遇到的文章都一个样,打的分数自然不高,如果有新颖生动的文章,阅卷老师自然会“手下留情”。  材料要新颖,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发现新生活、新事物。要做到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眾不
期刊
1962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学生樊锦诗第一次来大漠之边的敦煌莫高窟实习。之后的50年,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樊锦诗说:“开始我也没想在敦煌待一辈子,可能是命中注定吧,就得待着。待得越久,越觉得莫高窟了不起,是非凡的宝藏。”  1998年,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一個尤为迫切的命题摆在她面前:在自然环境破坏、
期刊
近日,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同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2016)》。调查显示,在就业的理想去向中,外资企业、自主创业和事业单位最受青睞,分别占23.4%、21.1%、20.0%,而将公务员视为理想职业的比例仅有8.6%。  “铁饭碗”不再是“香饽饽”,反映的是大学生就业去向选择的多元化,也是近年来“国考”降温的真实写照。90后大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
期刊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它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公园。  近几年,中国的主题乐园热潮汹涌,各家都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分得一杯羹。有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国内主题公园数量达到2000多家,是美国近60年开发数量的70多倍,但亏损的主题公园高达70%,盈利的主题公园不足10%。中国的主题乐园存在“主题”不明确、重复建设过多、过于依赖门票收入、衍生产品开发
期刊
2016年4月9日,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而就在4月4日,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曾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两地分别祭祀同一人物,燃起抢夺祭拜黄帝“正统之地”的硝烟。  中国如今已是旅游大国,各类大小长假让旅游行业赚得盆满钵满。“正统”意味着将某种文化符号看作具有排他性,继而带来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正是在经济利益刺激之下,历史人物、虚构人物和热点人物才会被无休止地争来争去。比如《琅琊榜》火了
期刊
思路导航  一个人既要融入潮流,又要有所坚守,才会拥有完整的人格。有太多人丢失底线去追逐所谓新潮的事物、时尚的生活,结果折戟沉沙,得不偿失;也有很多人过于守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排斥新鲜事物,结果被时代渐渐淘汰。  针对本文题,考生要弄清两个关键点,一是要融入什么样的潮流?要融入的应该是“正潮流”,如新知识的传播,新时尚的认同,新理念的接受。二是要堅守住什么?是道德底线与独立人格,还有正确的价值观
期刊
人们在长期研习太极拳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太极拳文化,包括太极拳套路、拳理、技击健身理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等等。太极拳文化具有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双重特性,弘扬太极拳文化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树立环保理念以及濡养民族精神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太极拳文化不仅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在调适心理、愉悦精神方面亦具有重要价值。如果人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长期不能调试和舒缓,就容易诱发心理和精神疾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