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寿命周期下的建筑设计探索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i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标准,要实现节能化、生态化。结合全球环境与自然资源的背景和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构建一个全寿命周期的合理科学的建筑体系。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环境与资源;控制成本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全寿命周期下的建筑设计进行探索。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环境效益,而且要满足经济效益,从而让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面向全寿命周期下的建筑设计原则
  (一)建筑设计能源消耗最少的原则
  建筑全寿命周期中,运用能源消耗最多的是日常使用阶段使用的能源。
  1、降低建筑材料的生产与运输过程中的消耗
  对于建筑材料而言,它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消耗很多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在计算建筑材料能耗的时候,也需要加上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包括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如果回收回来的材料加工成新材料,那么它的原材料能耗就大大的降低了,而且也降低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对材料的选择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与全寿命周期来比较,从而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质量优质。
  ①施工建筑活动中选择生产能耗低的材料
  建筑行业是使用这些能源、资源最多的行业,目前我国的土地使用面积日益减少,环境的破坏度以及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愈厉害。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活动的时候,尽量选择生产能耗较低的材料或者是可再生、可重新加工的材料。
  ②就地取材,选用地方性的材料
  由于建筑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但是在进行这些材料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汽车等运输工具来运输这些材料,而在进行这些材料运输的过程中消耗了很多汽车汽油能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在建筑活动中需要大量建筑材料的时候,尽量选用当地的材料。如此一来,不仅减少了能源能耗,而且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
  (二)在全寿命周期下减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我国本身存在南北气候的差异,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环境有着越来越多的要求,尤其冬季比较寒冷,北方房屋建筑的时候需要供暖设备,而南方需要空调设备来取暖。从空调产量就可以看得出,使用空调设备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也直接增加了能耗以及环境污染情况。北方燃煤供暖,更是对能源大大的消耗,释放的二氧化碳不仅造成温室效应加剧,而且对环境造成直接的污染。而南方空调释放的CFC物质,不仅破坏环境污染而且破坏大气臭氧层,导致紫外线加剧从而伤害人体皮肤。
  ①通过建筑结构框架设计实现节能
  北方的住宅建筑大多注重朝向,南面受到阳光较多而其他面则受到阳光较少,因此,则通过减小这三面的窗口从而减少热量散失。而在南方,则需要注意通风与隔热,因此,在建筑布局设计的时候结合夏季主导风向来进行窗口位置的布置。
  ②改变外围护结构达到保温隔热性能
  由于我国冬季的时间较长,供暖的日数也较大,因此,不但要减少能耗不仅要节省能源,而且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来实现保温性能。由于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美观,而且还要考虑到住户的需要,因此,住宅的门窗比会变大且住宅的体形系数增大,正因为如此,才很难实现对除南面以外的窗型进行变小,给节能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利用最佳化原则
  建筑全寿命周期使用中,尽量减少使用不可再生的能源,降低对其消耗。注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用水,尽可能的使用对环境低污染的清洁能源。
  (一)清洁能源有哪些
  清洁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是可持续使用的,利用起来不仅能够替代自然资源,而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①太阳能利用可以进行发光、发热、发电等。这些都不仅代替了自然资源的消耗而且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十分的环保。
  ②风能的利用也可以进行发电、发热,它的原理就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与热能。
  (二)建筑废弃材料可回收利用
  目前建筑设计着重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在建筑活动中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建筑活动之后将所剩下的材料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经过物理、化学方式处理之后可以重新变成新的材料,从而进入下一次的使用,不仅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而且大大减轻了环境的污染。
  三、环境压力最小原则
  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运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减少自然资源破坏,减少建筑垃圾以及固、气体污染等废弃物,才能真正的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减轻环境压力。
  四、建筑全寿命周期中选用长寿的建筑材料增强多适应性原则
  (一)选用耐久性材料,从而实现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保证选择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全寿命周期同步,从而减少对材料的更换实现节约能源。
  (二)在進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将来的适应性,比如说户型在多年以后可能不适用当时需要了,即刻对其进行改建则可满足当时需求。这样的设计,所产生的环境消耗能源要少很多。
  五、经济环保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都会考虑到项目成本的控制问题,在全寿命周期活动中以最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建筑,并且实现所需的必要功能,那么这个建筑物进行成本控制的环节是比较成功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最小的。
  (一)选用环境性与经济性的建筑材料
  在建筑施工活动中,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往往是成反比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则会损耗环境利益,因此,寻求一种保持经济利益增长且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破坏的设计方案势在必行。
  (二)优化建筑投资
  对建筑投资时要考虑到后期维修资金的问题,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前期投资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到后期运行时维修的问题。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就要结合这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合理化、长期化的建筑设计图。
  六、全寿命周期下的建筑设计程序
  对全寿命周期下的建筑设计程序,主要包括明确目标、构思方案、方案备选、评价以及改进工作方案等等。第一,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明确目标,设计最终的结果要实现生态化、绿色化、环保化以及可持续化等目标;第二,方案构思这一步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例如环境、气候、建筑材料、施工条件、资金等等。根据设计目标开动思维创造力列出若干个方案,这个过程可以是草稿图记载也可以是感念式笔记等等;第三,备选方案根据建筑设计原则将构思的方案具体化呈现,包括材料的运用选择、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方案拟定等等;第四,建筑周期寿命的评价,根据前面三步骤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建筑全寿命周期,全寿命周期的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对将来整个建筑水平进行评定,而且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从而选出最优、最佳的方案。
  七、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评价方法
  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评价,包括环境效益方面和经济效益方面。环境效益方面,是减少环境的破坏以及改善自然资源,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实现全寿命周期建筑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效益方面主要是控制成本,在开发前投资、招标、设计、施工等项目内容进行成本控制,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八、结语
  全寿命周期下的建筑设计,不仅要结合自然环境能源问题,而且要考虑到项目成本的控制,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建筑,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对建筑设计需要秉承的各项原则进行了综合阐述,而且分析了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的原因。明确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环境资源问题和控制资源以及成本问题,从而实现高经济效益、高环境效益的建筑成果。
  参考文献:
  [1]余建鹏,郑泽根.城市污水处理厂全过程周期评价模式探讨[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02).
  [2]甄兰平,邰惠鑫.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03(03).
  [3]朱唯,袁春学.可持续建筑与设计方法探讨[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09).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佛山水业高明供水分公司在大口径流量仪表应用和管理的情况,通过流量仪表数据管理系统采集的流量数据,开展对流量仪表和用户用水量匹配程度的量化评估、DMA分区
  本文首先介绍了净水行业中常用的两种流量仪表:电磁流量计与超声波流量计,然后结合磨盘山净水厂中流量仪表使用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些在净水行业中流量仪表的选型与管理的实际
  本文讲述了远传抄表在供水行业的现状,远传抄表机的特点、远传抄表方案及基本原理,同时结合了GPRS技术展望下一代的抄表技术,目的是探讨一种适合供水行业远传抄表抄表方案,从
  电磁流量计是高精度、高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长的流量仪表,所以在设计产品结构、选材、制定工艺、生产装配和出厂测试等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细致讲究,智能电磁流量计测量原
负荷聚类是电力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针对高维日负荷数据时序特征提取困难,以及特征提取与聚类处理分离降低负荷聚类准确性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自编码器的日
  随着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与全市接收工作的开展,水表的数量不断扩大以及需要入户抄表,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相当多的小区已采用无线远传抄表,本
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布置点多面广、分散无序,要实现其运维数据的全覆盖采集,最佳方式为每一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均配置一套数据采集装置,由此也将面临投资成本巨大、运维任务
  本文着重探讨新型水表在水司的应用,通过详尽的案例的介绍来表述在新型水表投入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了解新型水表的性能、在我司的使用情况以及应用的场合。
  发展智能水表产业,应该明确定义智能水表各项功能,并由客观第三方实施验证。由于AMI的开放性架构,使得水、电、气三表,共用读表网络平面成为可能。如何有效处理资通安全与用
  一户一表改造实行入户查表,计费水表由总表转移到户表,这种计量装置的转变所产生的计量差额给企业带来的计量损失是多少?本文依据北京市四个城区入户居民用水量数据,分析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