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24 h后,患者的血清IL-6、IL-10、hs-CRP、MMP-9水平分别为(14.48±1.62)ng/L、(12.26±1.74)pg/ml、(12.59±2.68)mg/L、(20.69±2.7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24 h后,患者的血清IL-6、IL-10、hs-CRP、MMP-9水平分别为(14.48±1.62)ng/L、(12.26±1.74)pg/ml、(12.59±2.68)mg/L、(20.69±2.76)pg/ml,均高于治疗前的(6.29±1.53)ng/L、(4.39±1.19)pg/ml、(7.12±1.31)mg/L、(10.44±1.5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可导致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其主要与手术医源性创伤、患者心肌细胞损伤相关,所以临床需加以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9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
目的 探索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取PCI联合血栓抽吸治疗;参照组采取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44%(2/45)低于参照组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