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学效应实践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职业教育自身情况和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面临不少困难,也成为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近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尝试从不同的领域,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中职数学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笔者注重将教学心理学相关效应渗透贴合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消除心理障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方法;教育心理效应;相关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16-2
  一、“暖心”——“自己人效应”,破除学数学的恐惧
  教育心理学认为,打破和克服被教育者的心理障碍,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的学习不够扎实,对于数学的惧怕心理突出。如果刚刚开始学习中职数学就带有这样的心理阴影甚至是恐惧感,那对于之后的数学课程学习是毁灭性的,并将影响到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程。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感受、性格特征,细腻而贴切地与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自己人”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关爱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环境、数学课程内容和授课教师变化所带给他们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让学生产生对数学教师的心理认同,渐渐消除对数学课程的心理恐惧。
  连续几年来,笔者和教研组同事们都对新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状况调研,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原因诸如贪玩掉队,索性放弃,方法不对,费力效果不明显,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等等。在掌握情况后,大家及时召开各自班级的数学学习讨论会。实践中,笔者借助高年级中的学生榜样来真实呈现,让学生说出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和理解,特别是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和烦恼,引导他们说说“心里话”。再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情况,分别细致交流和引导。课上通过一个个小成功树立起学习信心,课后关心他们的学习动态和生活冷暖,“自己人效应”的心理感染力渐渐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对数学的恐惧感,建立起“温暖的心理疏导关心立交桥”。
  在“润物无声”的交流疏导中,教师掌握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困难和畏惧的深层次原因,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既然已经成为“自己人”了,那么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连续化指导和“朋友式”帮助下,学生的学习环境自然更加和谐,教学工作开展自然更为顺利。
  二、“动心”——“成败效应”,激发学数学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进而形成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思考的良好习惯。中职学生明显存在数学学习认知上的误区:普遍认为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远远大过基础学科,而属于文化基础学科中难度相当大的数学,更是学生认为可以少学甚至不学的对象。教师要运用动机理论帮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性:专业技能学习是将来就业的方向,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但专业技能需要基础知识做保证,其中数学知识更是不可缺少;具备良好的数学功底,会将专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虽然明确了中职数学学习的目的,有了基本的学习方向和动力,但因知识基础薄弱,在数学学习中仍然极易产生“挫败感过重、缺乏成就感,消极学习甚至放弃学习”等情况。此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成败效应”为学生制订合适的目标,化解学习难度,既要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而产生愉快与满足;也要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原有的失败影响,让新的努力和成功发挥出有力的激励推动作用,这一点在中职学生学习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数学课堂中,笔者进行了“特殊基础课”的教学引导,通过学生熟悉的特殊情境创设,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并注重“成败效应”的细致运用,不断提升各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授集合这一章的时候,笔者把教室作为一个大的整体来进行环境创设,而教师学生就是这个大环境中的小集合,学生、老师的数目都是可以确定的,符合集合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类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或难或易:比如男或女,高或矮,胖或瘦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所创设的不同分组,引导设问:“这些分类构不构成集合呢?”引出:“男或女这一分类就是集合,但高矮胖瘦却不是。”由这一点,让学生们从课本出发,从自身环境出发去去思考为什么。教师及时指导评点每类同学的思考过程和结果问题,随时进行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不断从解决自己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就会使得学生的成就感渐次累积,学习障碍得到克服,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不断提升。
  三、“贴心”——“霍桑效应”,破解学数学的难点
  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学习掌握枯燥的定义定理是不可忽视的难点。在解决学生普遍有所畏惧的难点时,教师要应用“霍桑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分析学情和心理动态。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换角度、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巧妙设计加入直观的感性体验,对接生活感受。让学生在尽可能丰富的体验中,顺利掌握数学难点,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到相对复杂的理论式和空间立体几何知识,可以是某个教学阶段,也可以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师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贴心”考虑、用心思考,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直观体验,化解学习难点。
  例如,在教学抛物线的定义时,先出示几个抛物线型事物,如下图: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抛物线的基本形状,体会抛物线的实际运用,然后通过动手画图来感受抛物线的形成,总结抛物线的定义。但抛物线的画法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制作flash动画来演示过程,让学生动手演示、动口表达作图过程,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实现了口、眼、手等多种器官感受,学生经历了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成功体验,抛物线的几何特征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动心”——“磁化效应”,收获数学情感
  通过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交流探究的成果、心得与体会,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升数学思维力,收获充满正能量的数学情感。
  如在上述教学抛物线定义案例中,当学生体验了flash动画演示后,提出递进的三个问题:
  问题1:作图过程中,直尺、三角板、笔尖、点F中,哪些动了、哪些没有动?
  问题2:作图过程中,绳长AC、MC、MF、MA,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问题3:笔尖对应的点M满足的几何关系?
  学生刚刚经历了一个动手、动脑、动眼的过程,思维比较活跃,有说一说的欲望,这时,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索,交流成果,轻松解决。
  再如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时,先让学生自己建系,学生中出现了两种建系方式。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你觉得那种建系方式比较好?为什么?你能给出它们的方程式吗?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倾听交流时,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引导同组的学生都来讲讲自己的想法,在互相沟通中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教师以自己的尊重、坦诚和悦人,营造出强烈的“数学情感磁场”。引导学生用心合作探索的过程中,通过他们充分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全身心地参与数学学习。在呈现着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思维状态中,学生感受着自由、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更可在体验中享受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思辨中收获成功。
其他文献
在2014年7月14日开幕的范堡罗国际航展上,MBDA公司公布了其最新的远景概念项目:CVW101 STRATUS全域全平台指挥控制系统。MBDA公司在每届巴黎、范堡罗等航展上都会公布一个远
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大方便了数学日常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笔者就《几何画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几何画板》;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72-1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初中数学不再抽象、枯燥,而变得形象生动、易学易懂起来。其中几何画板的应用尤其大大方便了数学教学。  一、《
阜阳市局 £4a 局长——_MINtkMMtgj’#lnH$B——q.M——D收束志不他只邀狲位J则【科校为先导推动地租工作.B为广为戳民U用凶盼引眯B.习.互们羹宽.互狈槽竺汹IAn.刊 办好杂志。必
壹课程是娄塘学校为改变自2006年建校以来,就由于身处嘉定北部农村,优秀师资、生源流失严重,农民工子女多,90%的家长是初中学历,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壹课程
在夏季消费电子产品展销会上,焦点集中在影像出版物——无论在什么地方,它们都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新渠道新市场在6月上旬于芝加哥举行的夏季消费电子产品展销会上,影像制
空气动力学专家戈泰特教授于1988年3月28日在美国田纳西州Tullahoma城去世。戈泰特在二次大战后到美国,不久被委派负责筹建AEDC(航空工程发展中心)的工作。对美国航空事业的
本人多年讲授本科生《激光原理》课程和研究生《激光物理》课程。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力图改革,以适应当今新技术革命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学生培养规格的要求。本文简单
利用动网格技术对导弹从点火到出箱整个发射过程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仿真,重点分析了导弹发射时弹体受到的温度和压力载荷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燃气流对导弹的载荷主要呈现三个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升格指导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期,一项名为“测测你未来的小孩长相”的小游戏在微信朋友圈引起网友广泛参与和频繁转发。随后有消息称,因该游戏中含有木马病毒,网友参加该游戏后会造成手机照片丢失。对此,微信团队进行了核实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网友所反映的情况系谣言,该应用中产生的结果为随机图片,不存在盗取用户信息的风险。事实上,虚假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不胜枚
目前,探讨企业文化理论的文章很多,散见于各种报刊。但人们普遍感到,我们还缺乏对企业文化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企业家们,对企业文化的系统了解尤为迫切。正是在选样一种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