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丙内酯残留量检测分析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来源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准确快速检测灭活疫苗中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 BPL)含量的分析方法。

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BPL含量检测,用外标法计算BPL含量。对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进行验证。

结果

BPL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相应保留时间内可见BPL峰,阴性对照溶液未出峰。BPL峰5次进样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且与其他峰分离度大于1.5。BPL的浓度在1.11~35.5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成线性关系。浓度分别为2.22、4.44和8.88 μg/ml的供试品溶液回收率在97.3%~106.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检测限为0.30 μg/ml,定量限为0.49 μg/ml。

结论

建立的BPL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符合定量检测的需求。

其他文献
以乙酰化纳米纤维素(ACNF)作为淀粉膜(ST)的增强相,提高ST的耐水性能和机械性能,并以Nisin为抗菌剂,赋予ACNF-ST复合膜良好的抗菌性能,从而制备出具有良好应用性能的食品包装
目的:观察基线HIV-1 RNA > 50万copies/mL的HIV-1感染者,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前后外周血totalHIV-1 DNA的变化。方法:从国家十
目的:探讨采用复苏等量分装的标准贮备菌株培养18~24 h后配制的菌悬液作为生物制品微生物验证用菌液的可行性。方法:制备等量分装的标准贮备菌株,选择保藏0、3、6、9、12、13个
目的检验热力及紫外线(ultraviolet, UV)辐照对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消毒效果,为环境消毒RV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计算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检测在热力及紫外线处理后RV的滴度变化,判断消毒效果。结果RV在37 ℃下24 h内病毒活性无明显变化。在56 ℃及以上温度下对RV作用10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常用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减毒活疫苗具有感染的可能性,故鉴别野生株和疫苗株病毒是确定病原体和进行诊断的基础。传统的鉴别方法有基因测序、PCR-限制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P1)对I型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IFN-I)应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为研究SARS-CoV-2的NSP1对I型IFN产生的影响,构建NSP1表达质粒,并通过免疫荧光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