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课的能力要求及提升路径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baobao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是重中之重。要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任务,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知识性教学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外,还必须具备教学情境的营造力、问题的回应能力、知识和情感的迁移力、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育人能力等等。思政课教师这些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内在和外在两种路径来完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208-0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落实《意见》要求,高校必须把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作为当前的一个政治任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意见》中强调指出,要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大学生心理。从这一要求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绝不是一般的知识性教学,而是一种信念式教学。从教育学上讲,信念式教学与知识性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在信念式教学中,教师要把信念化的知识融入学生知情意统一的认知结构中去,即“知识只有在巩固基础上完成转化,变为信念和信仰,并同情感和意志融合,才真正化为人的内在品质”[1]。一般性的知识教学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为: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等。然而,要想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式的教学任务,仅具备以上知识性教学的一些素质和能力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教学情境的营造力、问题的回应能力、知识和情感的迁移力、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厚的理论素养等等。只有这样,思政课教师才能掌握知情意相统一的教学方法,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教学任务。
  (一)教学情境的营造力
  信念式的教学特点是,教师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因此,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式教学中,一定要激发起大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强化情感这种非理性因素在大学生认知中的作用。教师要想激发起大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就需要对教学情景进行营造。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以激发起大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起大学生价值观的情感因素,更能使大学生领会到个人的价值观与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融合之处,使大学生在情感上更能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地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式教学中,教学情景能使抽象化的价值理念化为具体为事件中蕴含的哲理。如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中,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情景营造力,就可以把社会和国家层面上较抽象的价值理念具体化为生活中蕴含的哲理。例如,教师以模拟的方式营造法院审判的氛围,并让大学生担任法律案件的当事人,不仅使大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而且在此过程中能“亲身实感”地体会到法律公正的作用和意义,进而增强对“公正”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力。
  (二)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解答学生对价值观的一些疑惑,而这些疑惑往往通过他们对社会问题的不解体现出来。教师如果不具备对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就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回应相应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然而,一些人和行业的道德水平滑坡较严重,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近几年,像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行业违规事件频繁出现;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医患矛盾不断;城管暴力执法的事件频繁出现在电视画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是非判断的标准,而且指导人们如何化解社会上的道德危机,增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涉及人们价值的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以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三)知识迁移的诱发能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式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诱发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即个体、社会和国家层面。这三个层面虽然融为一体、互相作用,层次却很分明。如何使大学生从个体层面的价值观迁移到社会和国家层面,是教师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备的一项能力。
  (四)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政治素质是行为的保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教师的思想和政治过硬是前提。没有过硬的思想和政治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就容易走偏。
  (五)深厚的理论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丰富,意义重大。教师只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和作用,才能具备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和对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诱发能力。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论,要想说服大学生,教师就要学习哲学、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等各种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精髓,从而具备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和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诱发能力。   总体来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式的教学中,教师所具备的教学情境的营造力解决的是价值观情感激发的问题;问题的回应能力解决的是学生价值观的知识建构问题;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诱发能力解决的是价值观层次跃升的问题。同时,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深厚的理论素养才能真正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任务。
  二、思政课教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内在路径
  《礼记·大学》中强调,“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3]。对于儒家来说,只有内圣才能外王,即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先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的内圣之路。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完全可以借鉴儒家的这一内圣到外王之路,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所需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培养。
  (一)对时事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时事问题的关注和反思是对思政课教师“格物”和“致知”能力的训练。教师对时事问题的关注,要选择那些反映出人们价值观的人物和事件;教师对时事问题的反思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结合起来,并反思如何以教学情景式来模拟社会问题,进而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现实作用的双“致知”。
  (二)对自身理想信念的强化
  自身理想信念的强化是对思政课教师“诚意”和“正心”的训练。教师只有不断强化自身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才能不断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诚意”和“正心”,进而能在教学中充满激情地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对自我修养的提高
  人格的不断完善是对思政课教师“修身”的训练。信念式教学的一般要求是,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使学生亲其师,教师除了加强自我修养外,别无他途。思政课教师自我修养的一般方法是:自省的方法。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教师通过自省可以不断找到自身的认识和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差距;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系统学习中外道德理论,结合自我的平日行为进行理论上的反思,找出认识上的不足;知行合一的方法,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日常自身的行为结合起来,做到爱国敬业、友善待人、不自欺、不欺人。
  三、思政课教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外在路径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培养的提高离不开外界的帮助,即培训、观摩和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等等。这些是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提高的主要外在路径。
  (一)培训
  参加业务培训,尤其针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是增强教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参加了2012年6月在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举办的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的培训,受益匪浅。在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现场式教学中,学院主讲教师把课堂放在了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的战场、会场、医院等地,学员能感受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建设的艰辛,也能体会到理想和信念对当时红军将领和战士的作用;在体验式教学中,学员身着红军衣,亲沿当年红军运粮的陡峭山攀登,体悟到信念的意志力量。可以说,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的情景式教学和现场体验式教学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这次培训,学员不仅领略了情景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在信念式教学中的优势,同时还提升了理论素养,许多学员还把这两种教学方法运用到社会主义的教学中。
  (二)教学观摩
  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观摩时,不仅要用眼观,而且要用心去揣摩。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尤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观摩,教师不仅能学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会见贤思齐,引发提高自身育人能力的强烈愿望。
  (三)优秀教师的传帮带
  实践证明,优秀教师对思政课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不仅会使青年教师迅速掌握信念式教学的要领,而且使他们的业务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时,优秀教师应重点引导青年教师培养教学情境的营造力、问题的回应能力、学生价值观的知识建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4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金良年,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和平发展是责任是担当,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和平发展内含于中国梦之中;和平发展之意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深化“两体共识”(命运共同体共识和利益共同体共识)的结果;和平发展推进了中国乃至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稳步前进,为实现中国梦激活和传递正能量。  关键词:中国梦;和平发展;两体共识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高校专业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专业大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本文引入“就业能力”作为全面考察专业大学生素质的专有名词,以就业能力的基本内容为前提,通过对广东海洋大学两届社会学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强对就业能力的认知力、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量身定做特色的就业能力培养方案。  关键词:就业能力;大学生;社会学;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佤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有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佤族伦理道德也是宝贵的,需要传承。分析了佤族伦理道德家庭传承的主体、核心观念、方法及对我国德育现状的启示。  关键词:佤族伦理道德;传承;途径;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93-02  佤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由于佤族发展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组织部分,高校后勤党组织是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重要力量,是党对高校后勤领导的组织保证。文章从高校后勤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现状和问题分析,从明确工作定位、深化服务理念、规范组织架构、健全组织生活、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活动内容,创新实践载体、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探析了高校后勤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  关
期刊
摘 要: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展示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在教育界的推进历程。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重要性在于:依法治校是保障高职院校正常运转的基本手段;依法治教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187-02  近十余年,高职院校在我国发展迅猛,其成长
期刊
摘 要:2015年8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制定了民族教育的目标、指导思想、具体办法等,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结合民族理论与政策,对《决定》进行科学理论分析与解读,提出对民族教育改革的具体建议如下:提升民族教育与少数民族连片扶贫、精准扶贫的科学匹配度;推动相关配套制度的创新与改革;加强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责制。  关键词:民族教育;民族政
期刊
摘 要:组织制度文化的研究一直是组织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制度文化弥补了组织精神文化以道德为基础的自我规范的不足,但同时也存在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后果主义的局限性。由于工具创新与普及导致原组织形态的变迁出现了组织转型,这就要求对原有的制度文化重新确认,以期达到组织制度与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再平衡,减少组织转型的阵痛和混乱,并由此构筑以制度文化为基础的组织运营系统的平台。  关键词:制
期刊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各种矛盾更容易凸显,因此,做好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尤为必要。本文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加强外宣工作,为学院发展创造良好氛围;提升内宣水平,服务学院党政工作大局;强化队伍建设,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等方面,全面详细地阐述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坚持“三贴近”,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学院改革发展大局,学院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不断提升的相关
期刊
摘 要:中文师范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应紧扣中学语文新课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革新,以构建良性发展的新课标下的中文师范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体系,切实提升中文师范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改革;新课标;中文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210-02
期刊
摘 要:川东北地区乡土资源内容丰富,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文简称《纲要》)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素材。利用红色文化乡土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川东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的路径如下:利用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运用一般性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依托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依托红色影视作品,开展实践教学。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