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愚公何志发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mlp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巫山、大娄山蜿蜒的山岭间,有一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二十几年前,这个县四处散落着零星的田土,农民种地、喂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穷日子里熬着……
  二十几年后的今天,石柱县戴上了一顶顶令人羡慕的桂冠——全国最大的长毛兔基地县、全国绿化建设百佳县、中国辣椒之乡、重庆最美的草场……
  变化并不是由时间的简单积累而成。“那是一届届团结、奉献的领导集体带领土家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历尽艰辛创业的结果。”现任县委主要领导饱含深情地对记者说。
  远的不说,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好几届领导群像中,不能忽略一个不起眼更不像“官”的身影——何志发。
  今年3月31日,记者在龙沙镇石柱辣椒基地见到了他:一双旧解放鞋,一身灰蓝的衣服,蹲在辣椒育苗的塑料大棚里,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每一株种苗……在一片鹅黄的新绿之中,他的矍铄和无言,闪烁着一种光彩。
  这位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引进了德国优良长毛种兔的副县长,曾在荒瘠的土地上劈山改河、造出千亩良田的县委副书记,曾在全国奔波,为乡亲寻找优质辣椒种苗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这位即将退休的县委副巡视员,仍执著地推进着他带民致富的事业。
  
  殚精竭虑哺育“石柱红”
  
  认准了的事就全副精力钻进去。他是一个善于将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转化的新愚公。
  2004年夏末,福建省龙岩市崎岖的山路上,一辆车艰难地行进着。何志发凝重地看着前方。为了一个辣椒好品种,他们已经行程近万里,在成百上千的辣椒种贩中,何志发到处询问。终于,他了解到,在离龙岩县级公路90公里外的大山里,有二三十户种植这个辣椒品种的农户。何志发和同行的县辣椒办人员历尽艰辛找到了这里,他们钻进蒸笼一样的地里,仔细查看辣椒的整齐度、高低度、生长性状……一户一户,何志发硬是把几十户人的辣椒地看了个遍,并从中选出几户最好的。
  这一去就是18天。正是依靠这个品种,后来选育出石柱自己独有的辣椒品种:朝天红1号、2号、4号……
  去福建那年,是何志发由黔江地区农委副主任调回石柱任职的第7个年头。
  之前,这里还有一些农民过着“种粮吃饭饱不了肚,杀猪过年开不了心”的日子,作为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这里的贫困人口还相对较多。这位新到任的县委副书记,苦苦摸索着让农民通向富裕的门。
  2000年,何志发偶然从电视上看到贵州绥阳农民种植辣椒致富的消息,不禁一喜。他立刻让人到绥阳作深入调查。根据调查的数据和自己的调研,何志发算了一笔账,种一亩辣椒的收入相当于种两亩水稻。西南是辣椒消费的大市场。辣椒用途广泛,可以食用、入药和生产涂料等。辣椒还可以延长产业链,带动加工业。在重庆,本地辣椒的市场占有量不足2%……要发展辣椒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何志发激动地把自己的想法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支持。
  一个月后,何志发亲赴贵州深入考察辣椒加工业。
  2001年,石柱划出了500亩地,开始试种从绥阳引种的辣椒。
  2003年初,何志发当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由于他对发展辣椒产业的执著和对这项工作的了解,县委让他继续分管辣椒产业的发展。
  要把一个传统的小“产业”发展成为一个“支柱”,反对的声音不时出现:领导干部中,有人质疑;一些人专门收集辣椒生产的负面消息,打“小报告”;有的乡,接受了任务根本不落实,示范片工作考核为零分;有的农民种辣椒时套种苞谷,一亩地该种4000株辣椒,他只种1000株,套种的苞谷严重荫蔽,影响了辣椒的生长,何志发去做工作,农民不依:“我的地,管你屁事,我爱种啥种啥!”……
  为说服龙沙镇石岭村新月组村民马泽州种辣椒,何志发一次次上门,还自掏腰包为马泽州买化肥。2004年,悦崃镇划出1200亩地作为全县的辣椒种植示范点,按要求,必须在9月以前将1200亩水田放干。农民却不理睬,8月底,40%的水田仍原封不动……苦口婆心的何志发当场拍胸口:年收入每亩上不了1000元,县里补贴;肥料钱、种子钱由辣椒办垫付……
  2005年,石柱辣椒大丰收,悦崃镇新城村古城组60岁的农民马培贵的2.4亩辣椒,卖了6300多元,他专门编了个辣椒歌逢人就唱:“党委政府好领导,带领农民种辣椒,辣椒枝上挂满果,古城人民笑开颜……”
  丰收,让“摸着石头过河”的农民信了这位“从根根脚管到叶叶上”的带路人。
  何志发是执著的,而且他的执著中闪现着学习、实践积累起来的智慧。重庆农村的辣椒收获后一般靠晒干,但重庆天气潮湿,辣椒易烂。县农机研究所耗资12万元,设计了煤电混合动力烘烤机。但投产后,一斤辣椒烘烤成本竟要一元左右……
  2003年,何志发亲自设计,画了设计草图上百次,主持反复研制24次,终于,他的“无烟热风干燥机”研制成功。这样,可将鲜辣椒大规模烘烤成干辣椒,既克服了鲜销时间短的矛盾,又拓宽了市场。如今,他的“无烟热风干燥机”已在周围8县推广使用。
  何志发是用智慧壮大了一个产业的发展之路。为提高辣椒品质,2004年,何志发亲自着手品种比对实验,他要在七八十个品种中选出三四个适合石柱种植的顶尖品种进行推广。耗时三年,他和同事们选育出了石柱自己的品种:朝天红1号、2号、4号,南繁3号。在专家指导下,他建起了全国首个“辣椒品种资源库”。
  2005年,石柱辣椒出现“烂市”风波。何志发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在县委领导支持下,提出了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来实现品种、价格、销售的调控和自律:辣椒品种由合作社统一调供、合理布局;收购价格由合作社根据全国各大市场的信息,由政府统一规制;建立辣椒最低保护价;专业合作社筹资,县财政按一比一配套市场风险保障金……这些规范,当时在全国都具有开创意义。
  石柱辣椒从2001年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18万亩,产品不仅畅销西南地区辣椒主要市场,还远销广东、北京、福建和台湾。德庄、小天鹅、怡留香等餐饮名企纷纷将原料基地落户石柱。
  红红火火的石柱辣椒产业感动了市领导,得到了市里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2006年2月,重庆市市长王鸿举亲自为石柱辣椒题名“石柱红”。自2001年以来,“石柱红”累计创收7.95亿元,椒农户均收入18358.1元。
  石柱辣椒,成了土家人一张叫得响的“红色名片”!
  
  盯住国际市场的“兔县长”
  
  在国际市场中迷上长毛兔后,他立志成不了专家也必须成行家。他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思维的新愚公。
  
   1983年,时任石柱县沙子区区委书记的何志发告别沙子,走马上任石柱县副县长。
   没变啊,从沙子到县城,何志发眼前不停地晃过一片又一片贫穷的荒坡!站在山岭贫瘠的土地上,何志发有种难言的痛。小时候挨怕了饿,母亲总是安慰他:孩子,等桂花开了,稻谷收了,我们就能吃上饱饭了……
   何志发对饥饿刻骨铭心:爷爷、奶奶和父亲都是在灾荒年被饿死的啊!
   他没想到这条被饥饿碾压过的命,还有机会带着一方人向前奔:当大队支部书记,他想的是让一个村的人不挨饿;当了乡党委书记、区委书记,他想的是让一个乡、一个区的人不挨饿;当上了副县长,何志发越发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
   因为分管财贸,何志发经常找外贸部门的人交流。一次,他从聊天中得到一个信息:国际市场上兔毛价格18元一斤。而当时,一个普通干部一个月工资才三十几元。一只兔子可以剪6两左右的毛,一家喂30只兔,一年的吃穿不就都有了吗?
   那时,石柱没有一户养长毛兔的,何志发对长毛兔也不了解。“要带领大家养兔,自己成不了专家也必须成行家”,何志发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长毛兔养殖的资料,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兔毛的国际市场行情:全球需求量、化纤比、混合比……越深入越让他心花怒放。
   视野开阔和思维开放的何志发敏锐地意识到,发展长毛兔对石柱大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个天赐良机。
   然而,刚开始动员工作就碰了钉子。习惯了“粮猪型”经济的乡镇干部们,一说养兔就带头反对,农民更是“怪话”连篇。
   要让农民的日子好过起来,是何志发憋在心底的一股劲。农民不理解,他常常走二三十里山路,到农户家跟农民讲养兔增收的好处,一讲就是三四个小时;干部不理解,何志发带他们到试点的长毛兔养殖户家,现场逮兔子、剪毛、称重量,一笔笔算帐……三个多月,副县长何志发磨破了嘴皮,跑酸了腿。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认同了他的想法,并让他具体分管。
   刚说服群众养兔,兔种又成了大难题。那时,全国只有上海有优质长毛兔种,用火车运,兔子容易死,用客机托运,每次只能运几十只,远不能满足规模养殖的需要。农民开始埋怨:“没有兔种,我们修的圈不是浪费了?”
   何志发比乡亲们更急,他立下“军令状”:一个月内,保证大家的兔圈里有兔。于是,他亲赴上海,打算请航空公司专机运送。有人讪笑:“飞机专运长毛兔?硬还没听说过。”
   何志发也晓得自己在“做梦”,但急切的愿望让他创造了奇迹。他让县里的通讯员根据上海机场曾用客机托运的方式为石柱空运过少量兔种的事实,写了篇新闻登在《光明日报》上,然后他拿着报纸,找到上海航空公司负责人,请求专机空运种兔。对方看了报纸,高兴地说:“支持边远贫困山区的人民致富,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啊!”何志发最后如愿得到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专机空运长毛兔”的批文。安排好运兔的专机后,何志发又火速赶回重庆,做接机准备。
   次日上午10点,3000多只兔子从重庆机场转运到朝天门码头,一溜柳条筐沿着石梯从江边一直摆到大街上,等待上船运回石柱。这一奇特的场景引来无数市民围观。饿极了的兔子乱拱乱跑,一只兔子刚关回笼子,另一只又咬断柳条跑出来……两个“农民”在码头上上下下忙着追兔……等把3000多只兔装上船,已经忙得两天没有吃一顿囫囵饭的何志发一下子瘫在了船上。
   就这样,为引进优质长毛种兔,何志发多次赴上海、北京和西德,引进种兔两万余只;为了收回340万元兔毛款,他腊月二十七日从石柱出发到大连,一瓶酒、几个盐茶蛋在火车上过了除夕;1985年,兔毛价格从每斤120元跌到十几元,何志发带着干部在大歇乡调查兔毛市场时,养殖户见了何志发破口就骂“你要发展长毛兔,那你把兔毛全收了”,说完,抓起几把兔毛就朝何志发脸上扔……
   农民的痛何尝不是他的痛。为了打开兔毛销路,他带着人从广州一直“叫卖”到青岛、大连;为了发展长毛兔产业,何志发还放弃了去西南财经大学深造的机会,那时,他手上已经握着入学通知书……
   何志发晓得,要发展壮大一个产业,要懂行,要有点倔劲,更要有开放的眼光。
   在长毛兔发展的鼎盛时期,石柱县长毛兔圈存量达到两百多万只,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长毛兔基地县”,兔毛远销意大利等国,养殖总户数达2万多户。累计为农民增加收入二三十亿元。
   后来,到石柱来参观学习、买种兔的人络绎不绝,何志发“兔县长”的美名,就这样传开了。
  
  巧治山水的“小老头”
  
  为在江河头上“动土”,他多次去暴雨洪峰中识“水性”。他是一个有胆有识、敢想善干的新愚公。
   “两山夹一槽”的石柱,山多地少,耕地集中在沟河两岸,一遇暴雨,就洪水泛滥。
   1998年全国洪灾,石柱龙沙河山洪暴发,马武镇下栏坝被淹,洪水淹到屋顶,庄稼全部绝收,洪水所到之处满目疮痍,在龙沙镇油房村,一位六旬老农老泪纵横:“年年水灾,我们年年都吃救济,这日子怎么过啊?”
   长期在野外奔忙,酷似“小老头”的何志发紧紧握住老农的手,说:“这水,要治!”
   年近半百且患有严重胃病的他,怀揣着药瓶、水壶和干粮,连续一个多月徒步调研,把龙沙、马武、都会等乡镇洪水肆虐的村组走了个遍,为治水收集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998年,石柱声势最大的一场拦河造田工程开工了。除了县上开会,何志发就在鲤塘坝、龙沙河、黑羊池和下栏坝四个“战场”间来回奔波。他受唐朝“海河赈灾”的启发,提出效法古人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动员灾民改河造田,既解决了工程劳动力,又赈济了灾民。经过一年多连续鏖战,最终把龙沙河这条“千年害河”变成了全市闻名的“红旗渠”,河道两岸变成了“金土地”;黑羊池400多亩良田和上百户人家再也不受洪灾之苦;在下拦坝,硬是劈开一座山,让江河改了道,新增良田300多亩。
   何志发敢想敢干早就出了名。还是在1998年秋,何志发指着弯弯曲曲的龙河,把在心中酝酿了很久的想法向县里的干部和盘托出:1982年龙河发大水,把县城都淹了。如果我们把S型的河道改直,既能防洪,又能增加土地面积。
   简直石破天惊,在场的还有水利、农业和财政等各部门负责人及乡镇干部、群众。何志发还没讲完,一些干部就强烈反对——“大江大河动土,没那么简单!这有可能是给县城四万人头上安一颗定时炸弹!”;“江河流向有自己的规律,动土犯忌!”;“要挖山改河,一时哪来那么多钱?”……
   面对质疑,何志发胸有成竹,因为在带大家实地考察之前,他已花了近一年时间对流经宇城坝的龙河水量进行了实地记录。一次一次的大暴雨,何志发固执的身影总会出现在宇城坝的龙河边,风雨交加、浪涛怒吼,肆虐的风雨常让何志发站不稳脚跟,但他必须站在河边等待洪峰来临。洪峰来时,何志发一手抓住岸边,弯腰探向河面,仔细地在河岸边做下记号,记录下准确的水位线。旁边的工作人员常常吓出一身冷汗,但他却坚持了整整一年。何志发还到防汛部门专门找来了近20年的数据资料。经历过“农业学大寨”、基本农田建设的他,已经在心里描绘出了一幅治洪蓝图。
   经过何志发详细讲解,在场的干部心服口服,大家表示:“这个事,看来可以搞。”
   2000年冬,宇城坝的拦河造田工程正式开工了,何志发没睡过一次好觉,躺在床上,想的全是工程,一想就是大半夜,想到什么好点子,就翻身起床记几笔。
   一次,极度疲劳的他晚上十点多回家,猝发心脏病,一下昏了过去。家人把他送到县医院,医生当场下了《病危通知书》,并马上将他转到涪陵的医院抢救。
   脱离危险后,负责该项工程的同志来探望他,何志发睁眼的第一句话却是:“先莫问我的病,把工程进度说来听。”
   病情刚好,医生叮嘱安了心脏起搏器的何志发回家好好静养。但何志发大手一挥,连家门都没进,直接去了宇城坝施工现场。他忧心忡忡地说:“工程如果出了问题,我对党和人民都无法交待。就是有再大的病,我倒也要倒在工地上。”当工作人员扶着他出现在工地上时,大家流泪了。
   每逢断面截流,何志发更是时刻不离现场,常常在工地守候到下半夜,冬夜雾大,雾水顺着皮衣往下滴,一同监工的同事劝他回去休息,何志发不干:“我不放心啊,回去也睡不着!”
   何志发亡命的镜头,又何止这几个。经过长达5年的拼搏,宇城坝改河造田工程劈开两座山,截弯取直河道8公里,筑起石坝7公里,动用土石约1000万立方米,新增良田1000多亩,被国土资源部列入部级重点工程。而今的宇城坝,放眼望去,上千亩平坦的土地上,金灿灿的油菜花张扬着何志发当年的胆识和魄力。
   不仅治水,何志发还治了山。
   2006年夏,石柱的千野草场被老百姓誉为“重庆最美的草场”。而开发千野草场的功臣之一,便是何志发。
  千野草场原来叫大麻坪,缺水缺电,是个穷旮旯。
   1997年的一个晚上,何志发来到村里,看到村民点着油灯坐在一起,围在靠村里唯一的手摇发电机供电的黑白电视机前看电视节目,他的心震撼了:即将进入21世纪了,没想到石柱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
   回到县城,村民那种渴望的神情时常浮现在何志发眼前。他想,大麻坪那一片片荒坡,如果开发成高山草场,既放牧养牲畜,又搞成旅游胜地,该多好!
   于是,他八下大麻坪调研选址,五上重庆争取立项,最终,“中国南方草山草坡开发治理项目”落定大麻坪。
   项目立起来了,但推进却很难。没钱,7公里的路,请不起人测绘,何志发就自己走一路,看一路,定一路;为了扯杂草、挖草头,何志发和数千名群众一起干,把手都磨脱了皮……
   几年后,这里建成了1.02万亩人工草场,大麻坪成为重庆第一个大规模改造荒山、退耕种草养畜的牧业专业村,群众收入成倍增长,生活迅速改善,村民既安上了电话,又看上了电视。
   风景如画的千野草场,如今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记者离开石柱时,何志发仍在辣椒大棚里忙碌,“春天怕辣椒育不出苗,秋天怕辣椒卖不起价”,只要一天没离开岗位,他心头的牵挂就一天放不下。是啊,这位在县级领导岗位探索、苦干了26年的“小老头”,在带民致富的路上,焕发出了超过一般人的能量。
其他文献
5月11日,将是一个载入重庆金融业史册的日子。这天,美国私募巨头亿泰证券集团与我市签约,创建了中国西部首家外资私募基金——重庆亿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众所周知,世界金融巨头进攻中国市场时,都喜欢把目光投向北京、上海,但这一次,亿泰为何选择重庆?  亿泰欣然入渝的背后,是一场不见硝烟的制度之战。    ■ 入驻受阻    亿泰与重庆结缘,始于2006年的一次“工作”。  2006年,国际玻纤行
看一看种子的发芽过程,看一看死去的植物又是如何焕发新生;再想想神秘的未来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怎样的速度来到我们身边的,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伤春悲秋,尽是庸人自扰。  《我有一个花园》  作者:[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文、[捷克]约瑟夫·恰佩克、 [英]露茜·格罗史密斯 绘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年9月  页数:198  定价:68.00元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错的工作,
美国一项“新冠病毒反应追踪研究”调查显示,仅14%的美国成年人感觉“非常幸福”,而2018年同期这一比例为31%。  美联社近日报道,在这项由芝加哥大学研究中心开展的调查中,2000名调查对象中有一半表示最近几周经常或有时感觉“孤立”,2018年同期这一比例为23%。  在全国民意研究中心开展的另外一项历时近半个世纪的“综合社会调查”中,感觉“非常幸福”的美国成年人占比从未低于29%。这项调查从1
人无德不立。为官只是一时,做人才是一生。为官如品行不端,迟早要翻船。那么,为官如何讲官德呢?  首先要有崇高的信仰。官德的基础是信仰,一个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党员领导干部,必定能够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因此,领导干部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其次要有强烈的公仆意识。领导干部只要发自内心地把自己当作是人民的公仆,就能正派做人,扎实工作,清白为官,
“良禽择木而栖”说明一个道理:人才生态环境缺失会制约“凤落梧桐”。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对栖息场所的要求特别高,就像凤凰只在梧桐树上落脚一样。  2010年3月,在一项针对外籍人士居住条件而进行的最新城市排行榜中,新加坡再度蟬联“外籍员工在亚洲最理想的居住城市”,连续11年高踞榜首,中国香港在亚洲排名保持第5位。在中国内地城市中,上海排名最高(第77位),重庆排在第154位。  直辖以来,重庆人
开栏语:  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做好一切工作,都离不开相互交流、借鉴,党建工作也不例外。重庆要构建我国内陆开放高地,离不开坚强的组织保障;党建工作要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服务,必须打造开放型党建。为此,本刊特在“党建新苑”栏目中新设“兄弟省区市党建亮点”子栏目,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组织系统的同志,通过这一窗口及时了解、学习兄弟省区市的好经验,以博采众长,提升重庆党建工作水平。    “晴天大樹下,雨天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契约书上摁下自己的手印,把小岗村推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最前列。  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中国农村30年改革的序幕——由此开启。  30年,农村改革跌宕起伏,中国农民是真正的主角。  30年,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亿万农民发挥无穷才智,不断探索,推动着农村改革破浪前行。    ■ 家庭联产承包责
朱爷爷90岁,耳不聋眼不花,能自由出门喝茶。细究他长寿的秘密,有几个小口诀——  一是“赚到了”。他说,生命是一种偶然,偶然的机遇下生,偶然的状态下死。对于一个高龄的老人来说,每一次入睡都可能是一次死亡,而每天早晨能睁开眼并利索地起床,便是赚来了一天。你说,我能胡乱潦草地混过这一天吗?  二是“够吃了”。别人给他添饭,他这么说;别人问他的工资,他也这么说。即使在落实政策以前,他没有工资,只靠妻子微
叶挺(1896—1946),男,汉族,广东惠阳人,中共党员,北伐名将。  1918年,叶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他率部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首次打出了“红军”旗号,叶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
2月15日,一个遭欧美垄断多年的千亿级市场,被重庆洞开一条口子。  这一天,全球垃圾发电业最发达的美国,破天荒从中国进口了一批焚烧炉。  焚烧炉制造商,正是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从默然而生到坐上中国垃圾发电头把交椅,三峰卡万塔只用了十年时间。  “十年铸一剑”的背后,蕴藏着一串怎样的密码?    立足高点    三峰卡万塔的诞生纯属偶然。  十年前的夏天,时任重钢总工程师的董林受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