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新闻教育:溯源、理念及本土选择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性新闻教育理念可追溯到西方新闻教育初创时期,其或隐或现于其新闻教育始终.在欧美,媒体、NGO组织和大学之间业已形成社会力量为主导的建设性新闻教育三螺旋创新格局;其教学内容创新了西方新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但其底色依然是西方新闻教育核心价值;其教育目标指向人类社会"公共善"的人文主义,试图以人文主义教育挑战非人文主义的教义.与西方社会政治文化制度不同,我国新闻教育"建设性"实践应立足本土,创新三螺旋教育模式,构建本土"建设性"话语体系,目标指向国家、人民,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创新发展中国特色新闻教育.
其他文献
融媒时代动画正在以不同面貌广泛参与到各种媒介中去,动画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与主流文化之间呈现出"破壁"形态并逐步占领各大平台,但同时也出现一些负面问题.青年群体作为动画短视频的主要受众和创造群体,因其对数字技术的依赖呈现出群体性特有的行为特征和认知特点,其群体性文化不断被解放和扩张.如何打破主流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对峙状态,真正形成文化流通,确立主流价值观的地位,是主流动画短视频所肩负的责任.思考主流内容和主流受众之间深层次的连接逻辑,摸索叙事策略,是主流动画短视频为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出的
针对许昌学院教学中存在的科研与教学失衡、“科研反哺教学”欠缺实践、科教融合相关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依据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从提升科研反哺教学意识、加强科教融合实践和完善健全相关措施三个层面分析“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路径。
钧瓷作为中国历史名瓷,越千年而不衰,历久弥新,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特色与器物文化,铸就了丰厚的钧瓷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前者包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千锤百炼,凤凰涅槃;慈悲为怀,善待万物。后者包括:超越平凡,追求出彩;崇尚个性,张扬自我;天生我材,必有其用;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共享共荣。深入发掘钧瓷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对于新时代钧瓷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品牌传播实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修辞能够将艺术化的创意与科学化的形式统一于品牌传播行为之中,使得技术的发展优势与内容的创意生产、整合传播产生叠加效应.这全面提升了传播的效力,为个人品牌、企业品牌与国家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品牌修辞是品牌传播研究领域里一个全新的认识视角与知识概念.它以修辞为认识视点,以品牌传播过程中的修辞现象与修辞问题为研究内容,以符号与技术为认识维度,包括了四个基本问题:主体问题、策略问题、情景问题以及受众问题.其中概念是品牌与修辞融合的起点,问题对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国家水资源调配的战略性民生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河南省淅川县在做出巨大牺牲的同时,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后“南水北调”时期,淅川需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力,强调渠首品牌,注重反哺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定位,建立反哺旅游长效机制,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形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淅川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全新的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新闻传播、媒体环境等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闻记者在获得生存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各种挑战。为适应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新闻记者应从自身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着手,改进采编方式、内容等,充分发挥新闻采编工作应起的作用。本文深入研究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编工作,深度剖析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合融媒体时代背景,探讨应对策略。
用户的身份建构贯穿于社交媒体发展过程之中,并随着技术可供性的变化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以BBS、博客、微博、微信和泛社交媒介为代表的五个发展阶段中,社交媒体的技术与功能特性为用户建构网络身份提供了多样性可能.从社交媒体的七个关键特征分析,一方面用户依托技术框架形成了不同的身份展演行为,另一方面也会通过主体性实践突破既有框架而呈现出身份的创意表达形式.在社交媒体演进过程中,群体身份的自我呈现逐步让位于个人身份的自我呈现,但多维度的群体身份呈现仍将长期存在;单维度的群体身份建构也逐步向个人化的多维身份建构发展
PPT版面布局有秩序美和有视觉焦点呈现的设计,能使受众赏心悦目地对PPT的要点进行快速捕捉和解读。PPT的制作者应该在知觉选择理论指导下,找出PPT在视觉焦点呈现方面的问题,分别在PPT文字元素、图片元素、色块元素的视觉焦点呈现上下功夫,优化PPT背景、合理利用版面空白以及三分法等版面构图来凸显PPT视觉焦点,吸引受众注意并使其持续关注,从而更好地提升演讲或教学效果。
《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是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天下三大行书。可以说,三大行书浓缩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华,涵盖了中国书法的两大流派,标志着中国书法尚韵、尚法、尚意的三座高峰,千百年来滋养了无数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引领书法潮流与书法发展,成为历代书家、学者研究书法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三大行书带给我们的教益实在是太多太多,单从自然书写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书写环境、书写情感、书写技法还是书写美学等方面,都堪称典范,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我不是潘金莲》讲述的是李雪莲在自己被指摘为潘金莲时,试图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20年来坚持上访、寻求公道的故事。小说显示了作家刘震云在自身创作序列上开始求新,从前期的“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系列转向了新时期的“说话”系列,小说中李雪莲“说不上话”的困境其实就是生存的困境。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为电影,小说影视化的过程也是再阐述的过程,在影片中,李雪莲的符号性指认更为明显,反而冲淡了原小说文本中借由李雪莲形象切入的对于现代权力运作的反思。但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旨在借由李雪莲这样一个弱势地位的反抗者形象,揭示乡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