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子生物学是知识体系庞杂、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且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作为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分子生物学教学如何与学校办学定位相统一是其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情况,阐明了分子生物学的应用性,并提出了分子生物学以教材改革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地方性本科院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a)-0153-02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到枢纽的作用。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通过分子生物学的学习,既可以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又可以增强对生物科学发展的敏感性,因此,开设本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分子生物学内容抽象,需记忆的知识点多,给教与学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困难格外显著。本文结合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分析了其重要地位,并探讨了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策略。
  1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
  关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许多学者都能达成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就是要面向地方需要,参与地方建设,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应深深扎根地方,认真研究地方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的优势,主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同时也为学校自身的发展争取必要的条件和获取最大的支持[1,2]。
  2 结合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就业情况的分子生物学的应用性分析
  以河池学院为例,这两个专业的就业一般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初高中生物教师
  初高中教师除了讲授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外,还应适应当前全面实施创新性教育的新形势,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生物教师能够透彻地分析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学科、方向及问题,向处于专业选择期的高中生展现生物科学的魅力。能够引领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在初高中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处于风向标的位置,没有分子生物学的支撑,也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初高中教师。
  2.2 考取研究生
  对于这部分学生,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但是,有些学生如果考研科目中没有分子生物学,便丧失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这也是目光短浅的一种表现。在研究生教育中,涉及分子生物学的课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分子生物学知识积累为科研工作选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各种分子生物学研究法日益成为辅助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工具。
  2.3 生物领域的企事业单位
  主要包括水产公司、组培公司及各市、縣的农业技术推广等产业部门,一般从事技术员的工作。对于这些产业,分子生物学可以开拓思路,在工作中会有很多创新的机会,另外,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也可以用于实际工作中。拥有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有助于学生早日成为技术骨干。
  3 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3.1 传统理论教学的弊端
  3.1.1 教材的制约性
  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材版本多,课程内容体系不一致。有的是按照核酸代谢和中心法则系统编排,如朱玉贤等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有的是按照目前生物学前沿发展从分子水平分单元编排,涉及DNA结构、基因组织和结构、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基因工程、DNA复制、基因转录和翻译、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等。在内容上大多与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有较多的重复的内容。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庞大,这对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3.1.2 教学大纲超出了学生的掌握能力
  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快速更新让很多院校和老师逐渐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一本分子生物学教材动辄四五百页,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另外,很多地方性本科院校还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这虽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标志之一,但考虑到地方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双语教学无疑增加了分子生物学的晦涩性。
  3.1.3 被动的学习和填鸭式的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老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充其量也就是把所讲授的课本掌握。缺乏主动学习过程,从而不能真正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全面地掌握现代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能形成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杂乱、枯燥的认识。
  3.2 分子生物学教改方案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3]。综合以上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诸多弊端,笔者认为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应以教材及大纲改革为中心,辅助以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法,最终将传统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3.2.1 教材选择及教学大纲制定
  为解决教材问题,我们选定了一系列优秀分子生物学教材,如朱玉贤等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徐晋麟等主编的《现代遗传学原理》、Robert Weaver编著的《Molecular Biology》等。根据我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接受水平,认真调整授课内容,使整个内容既理论联系实际,又紧临当今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重视对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删减掉了部分内容,如基因与发育,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疾病与人类健康中关于HIV、HBV等病毒的表达调控部分;另外,为了完善知识体系,也注意知识点的补充,如真核生物RNA转录过程,补充了RNA聚合酶Ⅰ和Ⅲ的转录特点。
  3.2.2 注意多媒体的使用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收集和绘制很多生动形象的图片,选取合适的素材做成课件,同时加入一些动画,使原来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已经成功应用于多学科教学工作,但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应注意不能照本宣科,要配合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例如,注意教学过程中板书的使用,利用板书画一些简单的示意图比直接放图片更容易让学生掌握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重点。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依赖多媒体课件。
  3.2.3 教学方法自主化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及手段这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高效的课堂教学也就是探究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材提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转变[3]。
  3.2.4 以科研促进教学
  高等学校的教师决不能脱离科研而单纯搞教学,只有长期参加科研和工程实践,才能使自己讲课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具有前沿性、独创性和启发性。我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对我们的科研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多争取科研项目,多搞科研,深入工厂,在教学中利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例子来授课。科研实践也为部分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有什么意义”的疑问做了最好的诠释。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科研开发等形式,定期选送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以丰富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提高教师从事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的能力。无疑,这些举措对于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4 结语
  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改革,目前我们还处于摸索和实践阶段,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把教学工作开展地更有效果,充分发挥分子生物学在生物专业中的基础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白振飞,张敬全.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7(5):249~251.
  [2] 何万国,孙泽平.对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再认识.中国高教研究,2008,7:54~56.
  [3] 侯春,周铭东,张理珉.微生物学专业方向本科生综合实习的初步尝试[J].微生物学通报,2001,28(5):103.
  [4] 王坚毅.问题教学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5, 23(12):63~64.
其他文献
主要介绍了连续形变异常信息的综合指数 SAD值的有关研究。在连续形变观测单项异常分析方法和参量研究的基础上 ,异常综合指数 SAD较全面地综合了多种前兆参量和方法及同一测点的多台仪器观测信息 ,并顾及了不同台站之间的不同观测情况 ,所获得的结果较真实 ,更具可信度。可作为判定台站连续形变观测综合异常程度的判定值。此外 ,还对华北及川滇地区几次强震前 SAD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强震前半年
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就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创新教育下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构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新理念。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c)-0158-01  无机
摘 要: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是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两大核心内容,二者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通过知识管理来实现辅助决策是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本质特征分析,提出一个面向决策支持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集成框架,为大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知识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企业信息化 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摘 要:作为现代城市消防的难点之一,高层建筑的住户数量大、人口密集,火灾隐患多而复杂,一旦发生火情,其蔓延速度通常很快,人员也很难迅速疏散,往往会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水设计相比一般给水系统更加复杂和困难,实践中也常出现一些设计通病,使系统无法高效、及时地控制住火势,给建筑消防安全留下隐患,因此必须对可能影响消防给水功能的重点环节予以强化控制,从设计阶段消除给水系统问题
摘 要:本文在贝叶斯网络的基础上提出并讨论了基于发送者-接收者-话题,即ART(Author -Recipient-Topic)模型的语义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以人与人之间发送的对方向敏感的消息(message)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网络数据中探查隐藏在人际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通过发送接收对,不仅模拟了从一个人的实体到另一个实体的连接,还更好的预测了人的角色,从而提高了结果的准确程度。  关键词:ART模型
针对生产上品种混杂、产量低、管理落后等问题,从薏苡的生物学特性入手,从品种选择、播种、移栽、水肥管理、采收等方面剖析薏苡栽培产量形成的关键技术,旨在为薏苡栽培生产
介绍适合辽宁省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设原则与标准,并对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对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具体实施具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