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每位教师在苦苦探寻的问题;尤其对语文学科而言,如果我们能较好地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那整个语文教学就势必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
  
  一、提高学生对自学的认识
  
  自学“说到底它是不依赖于他人,无需外界力量帮助的自我学习,是独立自主的主观能动的学习形式。”而对于语文科来说,这种能力就是自读,自作文,自练听说,主动学习等能力的综合。
  以前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法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提高学生认识,改变学习方法,我们让学生讨论“讲授法”的利弊。
  回答综合起来有三种:①优生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但束缚了他们的思维,老师替他们说了,自己得不到锻炼;②中等生认为:虽然学到了一点知识,但记忆不牢;③差生认为:听不懂,没兴趣。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萌发自学愿望,他们认识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为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自学。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学生能否熟练地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其先决条件就是愿不愿学,爱不爱学。因为,学习在脑这部机器里,兴趣是动力的组成部分,它常常决定着大脑在工作的转速,直接决定着学习效率的高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就没有学校。”他们都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教学中,我们根据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想了许多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是讲课尽量做到生动有趣,诙谐幽默;
  其次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心理,发现他们的爱好,多鼓励他们,做到以童心去结交学生;
  第三,针对学生不向的特点和爱好,组织各种兴趣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讲故事,新闻,笑话,或诵读诗文等;又如举行书法,口头作文,知识竞答等。有了爱好和兴趣,自学也有了动力,由原来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1.勤动脑筋,勤发问习惯。两者相辅相成,动脑才会发问,发问能使心灵火种在撞击中发出灵光,共享思维硕果和乐趣,从而更爱动脑。依次反复,语文知识与能力就会螺旋式上升,而且创造性的人才素质就会得到良性循环发展。
  为达到这一切,我们鼓励学生发问,多问孝思者多表扬,实行积分制度,每问一问题积一分,能通过思维解答一个问题给二分,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给三分,提问中,作业中,考试中,凡创造性思维要额外加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多读书,勤动笔习惯。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只有养成爱读书、报、刊的习惯,才能把有价值的知识积累起来,化为己有。但人脑内贮存能力有限,那就要建立贮存仓库,动笔记录,圈点批划,提要摘抄,整理心得。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学生正是长知识、长思想的黄金时代,养成多读书、勤动笔的习惯可以广采博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活跃思维,为成才奠定基础。
  为积累材料,我们鼓励学生积极订阅报刊,鼓励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多买书籍,并且每人为“班级读书角”放上五本书,供全班阅读欣赏,并要求学生积极写日记,读书记笔记,分类整理摘抄,遇到佳作全班共同欣赏。库存材料多了,听、说、读、写能力也就随着增强了。
  3.养成多练习,勤矫正习惯。语文是基础工具。要熟练的掌握这一工具,多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既要多,又要严,又要按语文新课程标准去做。对于重要环节,薄弱环节,要反复练习,达到熟练为止,因为熟能生巧。
  4.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学会读书,自读感知课文。其内容包括:审文题,掌握文学常识;读课文,识题材,识生字,掌握音形义;解新词,明作用;理层次,括段意;求主旨,归中心;编提纲,理思路;品写法,评特点。
  其次,自写,写读书笔记。读是输入信息,写是输出信息,写要经过信息的贮存和加工,因而自写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整理、综合的能力。
  第三,自讲,即与别人交流心得,是对自己写的解释。堂上自讲也是自我锻炼,自我表现的最佳时机,迅速理清思路,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必由衷,言之有理、有据、有序。
  第四,互评、补充、修正。在自读、自写、自讲中,由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参差不齐,生活经验实践深浅有异,理解课文,阐述观点必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开展互评,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利于学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利于发现自学中的闪光点,利于学生“听”和“思”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第五,自结,是学生总结的收集阶段。通过对零散知识的梳理、归纳、整理,发现事物的共性,从中获得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使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师生都要更新观念,从“应试”真正转向“应需”,从“学会”转向“会学”,从“默默聆听”转向“主动求知”,从求“他力”转向“自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真正做到“疑难能自解,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常探。”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中学生。
  (江西省鄱阳教师进修学校附中)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强调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
期刊
从教多年来,我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改革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从知识人才的培养转变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改变传统的教法,把教与学两类活
期刊
迄今为止,中外文明的最高思维成果主要集中在人文科学的经典名著上。阅读这些名著不独养眼,更在养心,养性。如果在历史课堂中恰当运用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更可以起到语文教学中起不到的作用。如果坚持下去,对学生养成教育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学习中,由于教材的编写特点,使得本该趣味横生的历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文章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可见,阅读对于语文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又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初中三年时间,学生学到的课文不下150篇,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困惑,深思。笔者觉得其根源在于语文教学的
期刊
摘要:“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确定问题是前提,合作探究是关键,分享吸纳是目标。  关键词:问题 探究 吸纳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如何适应这个变革,如何在变革中使自己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新的课程,是当前殛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如何运用“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
期刊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自学”不是指广义的“自己学习”,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也就是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自愿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在教师、家长的逼迫下,为应付考试而被动地学。一个学生不会独立自主地学习,不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不能吸收并消化教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并把他们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反之,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加快学生掌握知识、技
期刊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不断改革,其目的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985年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已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素质教育是在新形势下改变应
期刊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率。在“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下,有效教学时间成了衡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度的重要系数,而教学目标应是衡量有效教学的重要尺度。笔者结合一些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真正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有效的课时里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掌握理解与表达的方法,获取感情熏陶与情感宣
期刊
中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到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都有很多可利用的兴趣因素,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挖掘都可成为英语课的“兴趣点”,经加工后再逐个切入,以点带面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就能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兴趣点”    中学英语教材课本中有许多色彩鲜明的彩图,图文并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如Junior English for c
期刊
现代诗歌教学要充分引导学生分析诗义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炼的语言描写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可以培养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水平。诗歌教学和其他文体一样,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模式。一般说来要扣住诗歌特点,引导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