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和毛泽东的师生情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0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锦熙先生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并且主要从事师范教育。他15岁时考中秀才,不久考入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22岁毕业。1913~1914年先后任湖南省立第四、第一师范历史教员,与杨昌济、徐特立同事,毛泽东、蔡和森等则是他的学生。黎锦熙和毛泽东不仅是师生,还是朋友。黎锦熙一生没有参加过多少实际的革命斗争,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间也比较晚。但他却在许多大事上立场鲜明,在关键时刻主张正义。辛亥革命以后,他在长沙办过《湖南公报》和《公言》等报刊,宣传民治思想,发表公正言论。就在这短期办报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些有进步思想、
其他文献
丝路重镇兰州,有一位名叫胡鄂的16岁书童,小小年纪便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书法作品400余件(次),荣获国际国内书法大奖百余项和青少年书法最高段(九段)证书,1999年5月入展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
期刊
2007年5月在德国埃朗根举行了“图书学研究与教学”学术研讨会。会议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设有图书学专业的德国高校代表作报告;第二部分是来自档案馆、图书馆和相关协会的代
<正>台湾资深出版人、皇冠文化集团社长平鑫涛先生在他的自传《逆流而上》中谈到张爱玲,不无自豪地这般写道:"从1966年四月,《怨女》在皇冠连载而后出版单行本,我们与张爱玲,
在历史教育中渗透环境意识,可健全教育对象的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确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社会责任感与文明价值观。
最初认识炳灵寺,不是佛,不是菩萨,更不是喇嘛和尚,而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关于炳灵寺的花儿:  寺沟里麻了着雨来了,  身带地草帽儿忘了。  半路上遇见尕妹了,  手拿的礼当儿忘了。“寺沟”又叫大寺沟,由于著名的炳灵寺石窟位于这条山沟里,故得此名。这一首花儿是少年放羊时,从老羊倌那里学来的。  第二首关于炳灵寺的花儿是在20年前的一部以花儿为题材的电影《黄河飞渡》中学到的一首《白牡丹》令:  左边的黄河
期刊
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作者资源的开发需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即建立健全作者档案:建立出版社自己的“马家军”;培养新作者;包装作者;包装概念;培养忠实的读者。作者资源的维护
&#39;新生代农民工&#39;的定义 学者们对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界定有多种观点,主要是:邓大才,把90年代外出务工者叫做第二代打工者,把2000 年以后的农民工认定为第三代打工者;
期刊
著名出版家,原国家出版局副局长、国家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顾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顾问、新
~~雪天遭遇八只饿狼@赵光
期刊
随着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张,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我国当地政府的债务现状及实际情况,并且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分别从借债、用债、偿债三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