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贞颗粒对腹型肥胖患者脂代谢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来源 :吉林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f0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芪贞颗粒对腹型肥胖患者脂代谢、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在饮食、运动治疗及维持原有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芪贞颗粒和对照药,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Hcy的变化,评价其对腹型肥胖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经12周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气虚证候
其他文献
郁证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初起多以肝郁气滞为主,因七情内伤,致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而成。若进一步加重,则致使多脏腑功能失调,但核心均不离肝气郁结。仝小林院士临床常以制香附、佛手、香橼三味药物组方开郁。制香附作用偏于肝,长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量多在9~15 g;佛手相较药力缓和,作用偏脾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用量多在9~15 g;香橼作用与佛手相似,均能调和肝脾,而其化痰止咳之力略胜,用量多在9~15 g。三药各有侧重,又相互兼顾,相互配伍,协同发挥开郁理气之功效。
目的:探讨青少年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和认知融合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问卷、事件相关反刍思维问卷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认为消渴病病因是七情内伤,房劳耗精,病机关键为内热烁津。叶氏基于三消学说,加入卫气营血辨证,充实了消渴病诊疗体系。善用石膏剂与地黄类方,以甘露饮、清暑益气汤、白虎汤、白虎加芍药汤、白虎加地黄汤等方清气分热盛;用清营汤合益胃汤、玉女煎等清营凉血;用加减复脉汤、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治疗消渴血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