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八个问题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ery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首先要建,但是只靠建是不行的,还要靠积淀。一所学校的文化需要时间作沙漏,去掉虚伪与轻浮。此外,还要靠管理者以智慧作催化剂,从悠远的历史中把校园文化结晶析出。建设、积淀、结晶,是一所学校文化建设的三要素,建设是起点,积淀是过程,结晶是关键。如今,我们在起点上,似乎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笔者就隆阳区各校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八个问题,与同行商榷。
  一、不宜过多使用印刷字体
  在学校景观建设中,我不主张过多使用印刷字体。印刷字体有规范性,但缺乏独特性和艺术性。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不仅有审美的功能,还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书法本是一種文化载体,学校为什么要拒绝呢?
  二、校园中各种命名要有教育意义
  一所文化氛围浓郁的学校,校园里的每一幢楼、每一个广场、每一条路,都会有它独特的名字。这同样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比如保山八中的金杯广场、蕴韬楼、文心楼、不墨轩(男生宿舍)、得渔轩(女生宿舍)、涵德院(教师公寓)等,其名字所反映的是学校“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那种以其功能直呼其名的“教学楼”“男生宿舍”“女生宿舍”缺乏教育理念的渗透,应尽量摒弃。
  三、校园景观要有故事
  2015年6月,保山八中老师在下乡招生过程中,在山区偶遇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在与其聊天的过程中,老人指着院子里一个上百年的石杵臼对老师和自己的孙子说:“我们农村人过年舂糍粑,一定要下力,舂出来的才好吃,孩子们读书也一样,要下力才有出息啊!”老师们很受启发,于是学校把这个村子废弃不用的石杵臼收集了24个在校园里做了一个“石臼园”,以铭记老奶奶的教诲。现在,石臼园已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文化景观了。
  四、校园景观要能承载特定的历史
  隆阳区的不少学校有特定的历史景观,特别是碑刻、寺庙、祠堂等,这是学校文化的宝库,学校领导要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把学校的办学思想融入其中。如保一中的大成殿、实验小学的先师殿、第三小学、第四小学、杏花小学等,都有过去的祠堂、寺庙或会馆,都可以做些文化的文章。一些新建学校,也要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通过碑刻记述等方式来反映当地的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些学校的一些历史遗迹是D级危房,按要求要拆除,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学校要与文物部门联系进行备案保护,另一方面,一定要拆除的,也要存留一些可以珍藏记忆的东西,通过重组、另存的方式,保留历史。
  五、学校文化景观应赋予一定的教育内涵
  隆阳区第七小学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做了一个水景观的假山,后来在我的建议下,在水流处放置了一块巨大的磨石和一根铁棒,组合成“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育内涵;白塔小学则在水景观上放置了一块自然生成小洞的怒江石,从上而下的水滴恰好滴入洞内,形成“滴水穿石”的教育内涵。笔者拟用古桥铁链配三个圆环打造一个文化景观,取意“连中三元”,既承载当地历史,又表达对学生的美好期许,这也是一种文化内涵。
  六、学校的建筑设计要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
  其实,校园文化的魅力关键在于学校是否有明确的教育思想。以保山八中为例,人字形教学楼、书院牌坊、大门等设计,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方圆文化为主线的,也正是在这个主体文化设计之下,学校提出了“居正教育”办学思想。在最近新设计的综合楼中,同样体现了这个文化主线,以“八”字形为外形,八字形中间设正八边形通道,与教学楼形成呼应。
  七、关于校园文化的识别系统
  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自己独特的识别系统,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服以及学校的建筑主色彩等是视觉识别系统,要有自己的独特性。这方面,我们尤其要向企业学习。我们注意到,有的学校建筑色彩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很突出,有的学校色彩轻浮无深厚感,有的学校色彩过冷,有的学校色彩甚至与寺庙无二,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此外,还有一种“行为识别系统”,也就是师生区别他校的日常行为,这是学校特质的重要标识。
  八、学校文化要用校本课程来引纳
  有一段时间大家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做几个景点,写几个稿子。显然,这是校园文化的内容,但绝不是全部。校园文化还需要这所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接纳这种文化。例如,在本校办学思想指导下的学校活动课程、以社团为载体的学科课程等,都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计算机文化”素养的信息时代,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