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书馆的发展与变迁

来源 :流行歌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就是现代化、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社会化和国际化。面对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扩张,作为服务行业的图书馆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业的进步将融入时代变革和发展的浪潮之中。本文主要对电子图书馆的发展与变迁来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电子图书馆概述
  电子图书馆,是随着电版物的出现,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出现的。电子图书馆,具有存储能力大、速度快、保存时间长、成本低、便于交流等特点。光盘这一海量存储器、能够存储比传统圖书高几千倍的信息,比微缩胶卷的容量要多得多,而且包括图象、视频、声音等。将电子技术应用在图书馆建设中,我们能很快地从浩如烟海的图书中,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这种图书馆,保存信息量的时间要长得多,不存在霉烂、生虫等传统图书馆所存在的问题。利用网络,即使远在几千里、几万里的单位或者家中,都可以使用这种电子图书馆。目前,中国的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已经建成了电子阅览室,里面有450多种光盘和30多种数据库,如“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总的数据量已达亿条。这一电子阅览室是我国电子图书馆的雏形,电子图书馆是对未来图书馆形态的一种预测,它的出现是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为基础的。
  电子图书馆有如下特点:第一,图书馆主要收藏电子出版物,这种出版物是利用大容量电子存储技术生成的,和印刷型出版物不同,它不再用传统的纸张为载体。它的体积很小,价格低廉,信息存取方便;第二,读者只能通过计算机或终端来使用这些电子出版物,如通过显示屏幕来阅读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和视频数据等;第三,读者需要的文献(包括一次文献)和数据可以打印出来或存储在个人存储载体上,使用传统的手工借还方式已不复存在;第四,由于电子出版物的上述特点,每个图书馆除了自己入藏的电子出版物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使用其他图书馆和信息检索服务系统的电子出版物,图书馆已由个体的概念转化为群体的概念;第五,图书馆在读者和计算机检索部门之间起中间人的作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更加多种多样,情报检索、参考咨询等服务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电子图书馆的发展将使图书馆管理员的责任和作用出现很大改变。他们在其中将会扮演着新的社会角色:可能是善于交流的知识经纪人,不断开发读者资源,把图书馆构建成可分享的知识信息公共空间;也可能是社区居民的知识主管和社区知识信息的采集者,对社区居民进行信息技能的培训;更可能是博学敏捷的知识咨询师,随时都在经受考验,他们往往熟知馆藏,学识渊博,善用检索工具;他们可能是某一领域或者众多领域的知识鉴赏家,他们是拥有某种或者某几种知识服务特长的人,是未来社会的知识工作者。哈贝马斯说:“现代社会的功能系统依赖于专门化的知识;”或者他们是业余自修的学习辅导员等。他们将把更多精力用于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如担当顾问、开展读者教育进行情报分析、帮助读者建立提问档、组织个人电子文档、提供最-新的情报源等,图书馆员将成为信息专业人员或某些学科的信息专家。目前电子图书馆的一些特点在某些发达国家中已初步呈现出来。可以预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图书馆必将以崭新的、高度现代化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电子图书馆的发展
  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必须依靠电子计算机系统技术,它的运行必须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语言建构来操作实现。
  1.规范化的受控语言继续存在和发展。
  当自然语言也能够应用于检索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规范化的情报检索语言与世长辞,当我们面对着发展迅猛的网络时代时,特别是面对海量的Internet信息,也有人提出情报检索语言已经今非昔比。但是事实上,不论自然语言应用在网络技术上会有怎样的发展,规范化的受控语言都会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和不断发展的空间。面对Internet的信息检索,规范化的检索语言将是保证检索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2.分类语言、主题语言和自然语言联系在一起。
  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作为两大规范语言体系,在其结构和功能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检索语言结构功能变的更加完美,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共同经历了合并在一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分类主题一体化。规范语言和自然语言在网络检索中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这两种语言各有各的优点的同时也各有各的缺点。实现分类号(类目)、规范化主题语言以及自然语言入口词汇的互相转换,对推动信息图书馆建设的自动分类和自动标引技术有很大帮助。
  3.自然语言技术将得到大量应用并不断的向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在一个检索系统中可以同时使用情报检索语言和自然语言,这两种语言放在一起被称之为“混合系统”。也有一部分的检索系统独立使用自然语言检索,这种独立的系统我们称它为“自然语言系统”。规范化情报检索语言将继续存在和发展自然语言与情报语言的结合体,但并不排斥自然语言检索技术的向前发展和广泛的推广应用。自然语言也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包括吸取情报检索语言的控制技术和在检索技巧上不断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情报检索语言电子化以及网络化。
  如今有大部分的分类表和词表都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制,实现了编、管、用一体化。情报检索语言利用电子计算机编制与管理技术已逐渐的走向成熟。即使是传统的情报检索语言也都应用了电子版,这样一来,不但能大量减少情报语言编制与维护的工作量,而且更加科学、合理。然而,最主要的是电子版的情报检索语言和计算机系统要能够结合在一起才行。现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的快速发展,情报检索语言应用于电子图书馆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要形式。
  5.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技术不断完善并已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推广应用。
  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技术研究开发已有很多年的历史,各种实验系统被不断研发出来,在许多关键技术上也都有大的突破,但多年来自动标引技术是“机器鸟”,不管它的外形再怎么逼真,它的梦想再怎么美好,它始终还是飞不上蓝天,也就是说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技术还一直停留在实验室中。尽管如此,对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的研究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因为种种迹象不断表明,自动标引、自动分类技术与搜索引擎技术的结合势必会有一片大好的前景,随着这一技术的突破,我国电子图书馆将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6.情报检索语言国际化、标准化、兼容化。
  Internet把整个地球的距离缩短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眼下,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这种背景下,情报检索语言的国际化、标准化以及兼容化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自身的重要性,这对消除网络信息检索的障礙是有很大的帮助。令人振奋的是,如今情报检索语言的国际化与兼容化在很多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不可小觑的成就与进展。但面临全新的Internet技术,要实现图书馆电子化得发展,仍需要解决相当多的问题。
  电子图书馆的变迁
  在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电子图书馆必须采用现代高新科技支持的数字化信息系统,以信息传播为中心,以电子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的主要馆藏形式,对文献、文本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工,进而面向全国的读者甚至是全球读者提供网上服务。概括来讲,电子图书馆是运行在互联网上的一个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超大容量的知识、文化中心,并且不受时空限制。
  电子图书馆的出现是图书馆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它的各个方面发展都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一系列固有的形式,但是它的发展前景却引来了很多业界人士的争议。电子图书馆建设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且还要求广大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搜索技能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才能完成文本的提取、阅读和下载等事宜,再加上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阅读习惯等因素,使得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图书馆并没有发展和建设起来。然而图书馆的变迁模式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浪潮中却出现了电子信息载体和印刷文本、文献相结合的过渡模式——复合图书馆。
  复合图书馆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初步的将电子信息和数字技术应用在传统图书馆的设计中,实现两者的技术共存和优势互补,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复合图书馆成功地发展了自己的空间,扩展了自身的服务范围,它既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场所,又是一个相对虚拟的广阔空间。它把传统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结合,对印刷型、电子型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并对其进行加工、转换、储存、检索、传递、输出等一系列的管理,从而达到文本文献的资源共建和共享,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需求,实现快速高效的信息交换和存取。
  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初,美国有九成以上的大学图书馆都已经完成了学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的建设。到90年代,各个学校的图书馆的书目记录已经实现了网络共享,同时一些出版社也陆续加入电子文献资源的服务体系中。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各馆自己建设或合作建设的有特色的电子文献、电子档案以及博物馆的资料都能够实现网上共享。大型的、研究性的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自动化水平虽然已经很高,但还是远远达不到读者的要求,他们急切的需要从资源共享网络中得到更良好的服务,而相比较小型的大专院校图书馆他们更是需要从共享网络中得到好处。
  总的来说,电子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网络化遍及各类型图书馆,并把图书馆局域网作为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一般使用一根或多根T1专线与地区网络、全国网络联接,很多公共图书馆都有一根T3速率的专线网络联接于大都市。2.电子图书馆是21世纪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方向。现如今有很多的图书馆正在进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它代表着21世纪的图书馆自动化技术水平,能使图书馆之间做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并能让读者以最快的速度获取自己所需资料。3.建立各种类型的地区(州)或专业的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对信息的发布和资源的共享。
  |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编校:韩占雷
其他文献
以华双5号为材料,研究了叶龄和密度对油菜免耕摆苗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龄和密度及其互作值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在4叶、5叶、6叶范围内,油菜摆栽叶龄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