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价值效能与创新路径

来源 :江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ly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块链是重构互联网信息技术格局的贯通性网络,可以对基层治理方式产生积极影响。但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实践是信息技术、制度规范与政府组织相互融合的过程,需要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价值效能在于可以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跨部门数据协同共享;打造透明政府,重塑基层政府与社会关系;减轻基层负担,促进政务服务智能化;搭建社会信任机制,共建包容性基层治理环境。未来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实践需要从制度安排层面、政府结构层面、技术应用层面、技术执行层面作出持续性探索,合理应对区块链对政府治理结构与模式带来的冲击,促进基层治理不断创新发展。
   关键词:区块链;基层治理;技术治理;价值效能;科技支撑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研究”(20STA052)、“智慧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智慧化研究”(21STA0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风险识别与防范机制研究”(16CSH064);苏州大学党史党建专项课题“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治理效能提升的策略、机制和路径研究”(21DJ0007)
   中图分类号:D035;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1)07-0079-06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彰显了科技支撑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现代科技的典型代表,区块链技术自兴起以来,已以其独特的优势突破了金融领域,开始向身份认证、信用体系建设、共享社区打造等社会治理层面扩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有的政府结构、治理方式,在基层治理创新中具有巨大潜力。
  一、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等学科关于技术治理的研究文献显著增多,以至于有学者提出“当代社会已然是技术治理的社会”①。作为一种典型的现代信息技术,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实践既是对传统电子政务的革新,也是政府管理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的过程,是技术治理的典型形态。
  区块链技术是重构现代信息技术格局的贯通性网络,本质上是一种利用密码学原理而构建的分布式数据库或者账本,是建立在P2P网络链接、信息透明、分布式账本、账本分类且可以同步复制基础之上的系列技术组合②,其突破性优势在于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智能合约以及点对点的数据传输,被看作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数字资产流通的信用载体、网络空间价值共识的基础协议③。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被美国、英国、爱沙尼亚等國应用于政府管理过程。我国自2016年10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以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对于该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的讨论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上看,现有研究多围绕着区块链技术与政府结构展开,忽视了制度的作用。区块链应用于基层治理是理性主义下的治理方式转变,不仅需要从外在层面理解区块链对政府组织的改变,也需要从内生层面理解区块链应用于基层治理何以可能,而制度作为一项链接区块链与政府组织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着区块链应用于基层治理的合法性基础与空间大小。区块链技术嵌入基层治理创新是信息技术、制度规范与政府组织相互融合的过程,需要在明确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对其价值效能与发展路径作进一步探讨。
  哈佛大学简·E·芳汀(Jane E. Fountain)长期致力于研究制度、信息技术与治理三者的相互作用。他认为信息技术和组织安排、制度安排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彼此既是自变量也是因变量,互存因果关系④,并由此提出了涉及信息技术、组织网络、制度安排及执行结果的分析框架。其中,信息技术分为客观的技术(objected technology)与被执行的技术(enacted technology),前者侧重于互联网、传播技术、硬件与软件等有形的技术;后者是用户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以及技术在具体情境中的设计与应用,既是对客观技术的感知、设计、执行与使用,也是认知、文化、结构与政治嵌入的结果。组织形式是官僚系统与组织网络的结合,融入了等级结构、标准化、规则、社会资本、信任与交换、共享资源等,与组织安排一同作为中介因素干预了信息技术的执行。制度安排源于认知、文化、社会结构、法律与非正式文本之中。整体上是客观的信息技术与制度安排共同作用于组织形式与官僚制度,技术通过被感知、设计、执行与使用重塑了制度、组织与技术,产生了一种未测定的、多重的和受理性的、社会的、政治的逻辑影响的结果。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形态,现已从金融领域扩展到了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领域,若要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仍然需要在处理好制度、技术与政府组织关系的基础上作出实践推进。
  在区块链应用于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区块链技术与制度安排、政府组织是相互关联的。区块链技术与制度安排共同作用于政府组织,在与现有的政府治理方式结合后可以创新基层治理。区块链技术是创新基层治理方式的有效工具,其去中心化、可追溯的特征不仅有助于基层政府结构扁平化,提升政府公信力,而且可以改变现有的公众参与方式。制度包含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比如领导认知、观念与文化等都会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政府结构的改变产生制约或保障性作用。而基层政府结构及其官僚形式也会决定区块链技术能否与基层治理相结合以及制度的生成与安排,特别是在我国现有体制下,正式制度安排都需要开展合法合规性审查,其中政府结构对制度安排的影响巨大。因此,总体上讲,区块链技术、制度安排和政府组织三者互为因果,共同作用于基层治理创新过程。   二、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价值效能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基层治理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探索的深化,其技术治理的特征越来越突出。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形态,已经成为影响组织结构与社会治理的关键力量,正在以全新的格局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方式与社会的运行,塑造着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新情景,也以此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新动力。
  (一)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跨部门数据协同共享
  “条块分割”是目前我国政府结构问题的集中表征。“条”是指不同层级政府间的纵向互动,有着标准化下的上下对应关系,强调不同层级政府政令的上下畅通与协同性。“块”则是指同级政府间的横向互动,注重政府结构的独立性与完整性,以及部门间的相互分立与协同。现有的政务信息可以分为“条数据”与“块数据”,“条数据”自上而下垂直分布,呈现出链状式结构;“块数据”则是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与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工作痕迹,是同一行政级别内形成的所有数据的集合。在数据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的当下,各条块会基于理性选择将数据作为各自的资产,不愿意分享,从而在基层形成了“数据孤岛”。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基层治理即可打破条块之间的部门分隔,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公众之间实现点对点的互通,因为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以及技术应用后带来了基层政府结构的扁平化。在传统的政务数据生态中,用户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而当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基层政务数据共享时,各个数据节点可以自由地链接,进行数据与信息交换,且每个节点都有完整的账本,这种新型的数据账本可以打破传统政务信息多服务器存储与分离的状态;当数据出现重复或者错误时可以通过数据补偿机制,及时识别坏数据、定位数据源、执行清理目标写入,进行数据重新计算,促进不同数据在统一分布式平台上流动,激活基层各部门信息流通,实现共享。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政府结构相互嵌入,是对科层制政府体制的革命性改变⑤,不同条块部门都可以查阅到其他部门的数据,也要承担起开放已有数据的义务,形成利益共同体与数据生态;各主体间权责一致,数据垄断部门转变为数据提供者与共享者,形成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数据运作模式。
  (二)打造透明政府,重塑基层政府与社会关系
  建立透明政府、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是增强政府履职有效性与合法性的重点。自2002年电子政府建设开启以来,国家通过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地披露政务信息,各基层政府通过网络问政等方式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努力提升政府公信力。但建设透明的基层政府不仅会涉及不同基层部门之间的业务整合与利益协调,而且也需要各部门转变治理理念,对现有的体制与制度作出系统性变革,向社会公布更多的政务信息,接受社会对基层政府工作的全面监督。这是一个持续性、常态化的过程,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下需要作出进一步努力,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会不断地推动基层透明政府建设,促进公民、企业与政府安全数据平台的访问与验证,带来新的互动形式。⑥ 因为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由多方参与的分布式存储的账簿系统,网络系统中的每一个主体都可以通过P2P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读取与储存,数据录入区块链后不可更改且可以追溯来源,通过多方数据的哈希值(Hash)加密同步后,数据都可以留下记录,无论是对外数据公布还是用户查询都可以做到客观公正,这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监管政务运作的信心。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重塑基层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凯文·凯利(Kevin Kelly)认为信息技术将会使人类社会向分布式、去中心和自组织发展⑦,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网络特征正在将这种预言变为现实。在传统的基层政府与社会关系中,社会对于基层政府部门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整个社会呈现出强依附、强控制、强标准的“中心化社会结构”,但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基层政府治理倾向于更加透明化、多元化与平等化,社会结构也将会走向弱依附、弱控制、扁平化的“多中心社会结构”。一方面,可以向社会赋权增能,社会组织、群众团体、志愿者等主体都可以广泛地参与到基层政府政策议事与公共事务决策中,摆脱过去被动参与、接受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基层政府赋能,政府回应民众需求、公共服务供给、社会风险化解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将会变得模糊,可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减轻基层负担,促进政务服务智能化
  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下放到基层。为了确保具体工作得到顺利落实,检验基层决策的正确性与执行结果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基层工作要求有相应的文字、图片以及总结性材料的记录,痕迹管理在基层治理中十分普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切工作都要有痕迹留存的“痕迹主义”问题,从而加重了基层政府工作负担,助长了形式主义。同时,“文山会海”占用了基层工作者大量的时间、精力,还容易出现假痕、懒政现象,浪费行政资源。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基层减负带来新机遇,进而引发新一轮的基层治理创新与变革。区块链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教育、扶贫、物流、医疗卫生、基层选举投票等方面。区块链上的政务信息不容易被篡改,也很难进行伪造,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痕迹管理的过度异化,防止下沉到基层的工作完成情况造假,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与客观性。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应用,政府管理与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大量人工验证、手动审批工作都可以通过区块链系统来进行。管理部门通过公钥与私钥的配合使用可以自动完成相关电子档案的收集、传输、验证与数据共享,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无纸化审批流程与组织运作,推动政务工作走向智能化。相比传统线下的纸质文本与痕迹管理,区块链系统可以帮助基层工作者减轻材料负担,推动政务办公向无纸化发展,实现痕迹管理的智能化与客观化,提高行政執法的科学性。
  (四)搭建信任机制,共建包容性基层治理环境
  信任是维护社会有序运作、促进社会整合、实现社会团结的重要机制。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信任机制经历了从农业社会的人际信任到工业社会的制度信任的演变,区块链时代的信任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系统性的信任。⑧ 在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下,双方或多方互动的信任主要建立在政府公共性或者第三方中介组织的基础之上。政府掌握着大量的治理资源,具有行政合法性,代表着公共利益,并以此维护着基层的信任机制。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利用P2P技术与智能共识算法,即使在信任不足或信任薄弱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不同的互动主体之间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点对点的分布式对等网络,进行直接互动交流,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减少第三方担保受限带来的信任耗损。同时,储存在区块链上的数据,由于每一个区块及节点都记录了前一个区块的信息,保留着所有区块上的数据,因此可以利用分布式共识算法收集存储不同的数据,在不同的记账周期内可以由不同的参与主导者进行记账,其他参与者对记账信息进行验证,且可以通过这种链式结构追溯到信息源头。任何一个参与者想篡改或删除数据,都会清楚地在区块链上留下痕迹,更新后的区块链数据被其他参与者保存,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看到数据的更新记录,因此数据的可靠性强。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重大创新,它可以通过自动化脚本代码控制数字资产,规定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当某一结果出现时智能合约经由软件系统可以自动执行。基层政府也可以通过整合公共服务、医疗、教育、住建等领域的数据,为每位社会成员建立信用档案,当成员违法或有不诚信行为时会自动上传至区块链,从而形成社会约束,增强基层的信任约束力。此外,区块链有助于解决数据产权归属问题,明确数据生产者、数据存储者、数据使用者的职责,让个体与集体、私人与公共的边界变得更加清晰⑨,在做到数据共享的同时还可以保障隐私,消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有助于一个全新信用社会的建立。   三、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
  区块链应用可以给基层治理带来颠覆式变革,但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变动性突出,创新基层治理既需要改革原有体制或制度,形成共识性价值,也要协调多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凝聚集体行动力,促进技术与治理的有机融合。
  (一)制度安排层面:明确区块链应用顶层设计与实践执行标准
  基层治理涉及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协同与发展,需要多主体间的不断沟通,特别是技术仅是导致组织变化的诱因或触发机制,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社会制度⑩,因此更需要加强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制度设计。首先,需要明确责任主体与利益相关方,根据岗位职责与要求确定不同主体间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关系,出台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职责清单,这是确保不同基层部门合作的基础条件。其次,要明确区块链技术与现行法律制度的内在关系,加强制度衔接。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以及智能合约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现行的《物权法》《合同法》相抵触的,且区块链技术对分类治理的要求较高,涉及政务信息共享、身份认证、司法应用等层面,也会与现行的《政务信息公开条例》有所冲突。为此,需要根据区块链特性与基层治理需求对现有的法律进行完善,适时探索地方性立法。同时,也要做好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行业标准建设。现阶段,区块链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索期,需要行业性标准来引导不同主体对区块链的认识与理解,加强对基层政府部门的指导,规范投资行为。{11} 不仅需要明確参与基层治理的企业准入与投资者准入标准,对相关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核,而且要从技术层面上明确建设标准,对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应用层与激励层进行规范,统一数据格式和相关的通讯协议,明确软件应用、协议制定、程序开发、算法规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要求。
  (二)政府结构层面:借助区块链推动条块分割向点对点(P2P)转变
  现阶段,基于理性主义的科层制已经深深地嵌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类组织管理中。目前,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也是基于官僚组织而形成的,标准化、部门化与任务专门化加速了政府内部的组织分工,而等级制、正式化加强了政府工作间的协调,各个不同的部门相互独立地建立链接、分享数据。但因“条块分割”,数据跨部门共享能力不足,“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区块链技术嵌入基层治理具有去中心、去信任、安全性高的优势,可以在破解“数据孤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数据一次共享、多次使用,且可溯源,极大地提升了治理过程中政务信息共享的便捷性。在实践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业务应用,打通条块分割带来的数据鸿沟,依靠区块链技术而非人员来组织信息,相应的基层政府的组织结构也要建立在区块链信息系统而非传统的人力之上。另一方面,要通过电子与非正式的信息传播,而非依靠基层官员和个人的等级机构进行沟通,促进传播结构扁平化。同时,传统科层制下文件、会议、档案材料的保管和传送是由相应的文案人员进行的,而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当下,可以借助相应的区块链传感器、条形码、二维码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维护和传输形式多样的数字化文件,通过区块链技术永久性记录、存储和即时分析、传送材料,各类基层政务信息可以通过跨部门的技术协同实现同步上传、同步共享。区块链视角下的基层政府工作人员需要有技术人员支持,且这种人员是跨功能和被授权的,工作绩效考核需要突破条块层面,立足于区块链应用政务信息的复杂程度。但技术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行为约束的边界扩展。{12} 基于区块链的组织与政府科层制一样也是以规则为依托的,规则是内嵌在应用系统和信息系统中的,处于一个看不见的虚拟结构系统中,表面上似乎较少受官僚指令的约束,事实上这种约束是从公开的科层结构转向了隐性的技术标准化的控制。要通过区块链赋有的技术理性打破条块分割带来的信息共享不及时、不可为的困境,促进去中心化、扁平化的基层政府实现政务信息共享。
  (三)技术应用层面:加强区块链技术分类应用与系统衔接及监管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在基层治理过程中,首先要从促增量的层面加强区块链技术的运用,积极打造新的治理平台,注重公有链、联盟链与私有链的分类应用。其中,公有链平台是完全面向普通大众开放的,完全是去中心化的,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获取基层政务信息的机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不限次数、不限网络地实现远程访问;联盟链则可以由几个具体的部门或者跨层级的多主体进行建设,需要在互惠共利的基础上做好组织身份、组织资质、参与程度、组织章程等方面的协同工作;私有链具有维持成本低、交易速度快的特点,可以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需要做好基础框架设定、区块联结、信息验证等工作,促进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等主体的链接。公有链的应用需要重点解决难以关闭、错识修复及安全漏洞等问题{13}。同时,也要从改革存量的角度对现有的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打破基层部门数据重叠、利益分割等困境。此外,要注重区块链在基层治理监督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传统监管模式向科技监管、全周期监管的转变。传统的基层政府治理监管是每个部门各负责一块,因此存在监管盲区。对于区块链这种新兴技术而言,需要从制度规范层面进行多部门协调,应用网络化方式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综合服务平台,明确不同主体间的权责利关系,实现共同监管。在监管过程中要注重事先预防、事中监管、事后处置相结合,做到全过程把控信息共享风险,保护参与者与全社会利益。
  (四)技术执行层面:促进利益主体协调,增强技术执行共识价值
  区块链实质上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加密分布式记账本,其嵌入基层治理是技术开发方、技术接受方、接术受益方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技术开发方、技术接受方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区块链应用于基层治理的组织生态中,企业是技术的开发方,而基层政府部门则是技术的接受方,两者存在价值张力。这也是制度规范需要回应的,因为技术创新需要平衡创新发展、隐私保护与服务安全,这些目标间存在着固有矛盾。{14} 在论证技术供给与基层政府需求可行性的基础上,仍然需要加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首先,要增强主体间对区块链技术的整体感知,凝聚不同主体的价值、态度与执行共识。考虑到基层社会治理是不同部门基于理性主义作出的选择,且需要多部门进行协调,在同级政府间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共享共识,因此更多地需要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学习与认识,协调部门间利益,统一思想,增强对区块链技术的整体感知度。在形成技术应用的集体共识后,需要发挥区块链的技术优势,注重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共识机制的设计工作,合理运用工作量证明机制(Proof of Work, POW)、股权证明机制(Proof of Stake, POS)、授权股权证明机制(Delegated Proof of Stake, DPOS),在不同类型的区块链上塑造良好的链上信任机制。应借助P2P技术加强区块链与基层治理的智能合约建设,各部门需要根据共同的服务合约,规定彼此的权责利,并以电子化形式编程,进行机器语言处理,通过不同部门的私钥进行签名,保障智能合约的合法性与有效性,维护政令的上通下达与执行效果。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既有助于形成技术应用与基层治理相结合的价值共识,也可以为区块链技术设计共识机制的生成提供便利条件。应通过主观层面的共同价值与客观层面的共识机制的建立使不同的利益主体遵守统一的协议,即使在第三方组织协调、监管与执行相互分离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形成协同一致的组织网络,促进基层治理方式的创新发展。   四、結论与展望:科技支撑下的基层治理创新
  近年来,基层治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型恰好与信息技术革命同步展开,使得技术治理在基层治理实践探索中蓬勃开展。区块链作为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变革在影响传统产业布局与交易形式的同时正在对基层治理方式产生影响,未来影响的领域与空间将更加广阔。
  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的实践是信息技术、制度规范与政府组织相互融合的过程,其价值已经突破了单纯技术治理的范畴,是技术治理与社会治理的结合,其中蕴含着对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如何平衡好技术治理的工具理性与社会治理的价值理性等深层次问题的探索。本文认为,区块链在基层治理场域中的应用促进了基层治理创新,这种创新性不仅是服务理念、技术手段带来的发展红利,更重要的是社会性的回归,主要体现在:其一,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促进了基层治理需求与治理技术的有机统一,有助于推动解决数据层面的“条块分割”“数据孤岛”问题,重塑基层治理关系。其二,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有助于形成多元共治格局。由于区块链的所有节点都遵循同一共识机制,可以自由地交换、记录与更新数据,彼此间相对独立,具有主体“自治性”的特征,能够促进“信息互联网”向“信任互联网”转变,因此有助于实现基层多主体间合作共治共享。其三,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有助于带动基层政府结构由“科层制”转向“扁平化”。传统的基层政府科层制治理结构容易导致权力寻租与官僚主义,而区块链没有统一的中心节点,这意味着上级与下级甚至基层末端间,每个节点的参与者都可以平等协商共治,因而可以提高治理效率。其四,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有助于推动基层治理模式智能化,降低治理成本。区块链可以与现有的云计算、大数据等叠加,使基层政府运作进一步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实现智能化、精准化治理,形成具有链式效应的智慧治理体系。
  但也要注意到,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基层政府部门的权威性,对科层制的政府管理与现行的法律制度带来冲击。当然,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既需要破除传统管理方式的僵化与制度安排的不合理,也需要平衡多方利益。要通过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断地转化技术发展优势,降低技术发展与基层治理创新的风险,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
  ① 刘永谋:《技术治理、反治理与再治理》,《云南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② Ana Reyna, Cristian Martin, Jaime Chen, On Bloc-kchain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Io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18, 88, pp.173-190.
  ③ [美]阿尔文德·纳拉亚南:《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技术》,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8页。
  ④ [美]简·E·芳汀:《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⑤ M. Swan, Blockchain: Blueprint for a New Economy, USA: O’Reilly Media Inc., 2015, p.25.
  ⑥ S. Taylor,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Beyond Block Chain, 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 UK, 2016, p.41.
  ⑦ [美]凯文·凯利:《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果》,新星出版社2014年版,第682页。
  ⑧ 张毅、朱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系统信任:一种信任决策分析框架》,《电子政务》2019年第8期。
  ⑨ J. Jarvis, What Would Google Do? New York: Collins Business, 2009, p.15.
  ⑩ Stephen Barley, Technology As an Occasion for Str-ucturing: Evidence from Observations of CT Scanners and Social Order of Radiology Department,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 1986, 31(1), pp.78-108.
  {11} Jonathan B. Turpin, Bitcoin: The Economic Case for a Global, Virtual Currency Operating in an Unexplored Legal Framework, 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2014, 21(1), p.33.
  {12} [美]布鲁斯·宾伯:《信息与美国民主:技术在政治权力演化中的作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13} 戚学祥:《区块链技术在政府数据治理中的应用:优势、挑战与对策》,《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14} [美]达雷尔·M·韦斯特:《下一次浪潮:信息通信技术驱动的社会与政治创新》,廖毅敏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
  作者简介:何立军,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32;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研究员,北京,100721。朱志伟,通讯作者,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江苏苏州,215123。
  (责任编辑  刘龙伏)
其他文献
摘要:依据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成果,神经美学家们对审美脑机制的组织原则提出了一些理论构想。其中,“神经美学之父”泽基基于阿恩海姆等关于大脑与艺术具有紧密联系的研究,提出“人脑—艺术契合论”,认为艺术遵循大脑的运行法则,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追求审美的恒定性,包括情景恒定性和暗示恒定性,并指出“模棱两可”和“未完成”是艺术家追求艺术本质的两种异曲同工的方式。泽基这一建立在大脑活动机制之上的美学理论,得到学术
摘要:完善政协职能是中共十八大以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作为政协的重要职能是对人民政协职能的新认识、新概括、新表述。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体现政协的综合职能,融入政协各项履职活动之中,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具体职能构成新时代人民政协职能体系,政协综合职能与具体职能是互相贯通的有机统一体。政协凝聚共识职能包括履职主体、履职内容和履职的制度机制三个要素,履职主体与政
摘要:钱玄同向来给人以偏激的印象,但他又一身而兼具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多重思想面相,且时常在复古与反复古的两极之间摇摆不定。这种“自由的偏激”与他执着于墨学的“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功利主义密切相关。墨学功利主义是促成他激进的语文观乃至偏激的行事、言说风格的决定性思想资源。具体到他的语文观中,不管是“白话”“世界语”,还是“罗马字母”“简体字”,他所坚持的新文化运动和国语运动理论的最后
摘要: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语境中,当代少数民族汉语作家具有多重文化素养,包括本民族文化素养、汉文化素养和西方文学素养,这三种文化素养在少数民族汉语作家身上交融在一起,正好契合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表达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特色, 展示了少数民族作家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努力和贡献。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作家;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大力发展资管业务有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而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但是管理人义务性质不明确一直是制约资管业务发展的障碍。围绕这一问题,学界长期存在“信托—信义义务说”与“折衷说”的论争,但两种学说都欠缺足够说服力,导致管理人义务标准一直悬而未决。其实若能认识到信义义务来源于信义关系,而非只能从信托关系中衍生,这一困局将得以解开。信义关系存在于普通法下的诸多领域,主要由“高度信赖”“代为管理财产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治理现代化展现了超越传统文化治理双轨运作的政策潜力。重新认识乡村振兴与文化治理现代化之间的价值耦合关系,可以发现文化治理构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面向,乡村振兴本身也隐含着探寻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和政策脉络。立足于由“文化”及“治理”的制度改革逻辑,文化治理现代化呈现出文化权利保障、文化制度建设的系统化和规则化、治理主体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以效率为导向的数字技术运用四重价值意蕴。
摘要:以法益衡量原则作为变量设计的思路,建立防卫过当案件罪刑关系的回归模型。第一次回归结果显示,虽然总体上防卫过当案件实现了罪刑相称,但作为基础罪量的危害结果和罪过对刑量的影响差距过大,罪过对刑量的影响极弱。第二次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即便加入了七个情节罪量,危害结果也对防卫过当案件的刑量起着绝对支配作用。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法益衡量原则向量刑结果中心主义的异化。应当树立法益衡量原则下的综合量刑观
凌晨4点,陈厚云来到童家院子的单轨基地运转值班室,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这是一个正常的工作日,作为一名轨道列车司机,陈厚云对上早班早就习以为常。今天他将驾驶轨道3号线的首班压道车,第一个开出车场。  但这天又的确与众不同。作为9514.8万中国共产党员中的一员,陈厚云将驾驶的是一辆名为“奋进号”的列车,里里外外涂装了党建系列主题的手绘、海报。  这一天,是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摘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时代逻辑上予以把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坚持创新创造、善作善成,坚持牺牲奉献、不胜不休,塑造民族精神和大党形象。新时代新阶段,必须坚守初心使命,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直面风险挑战,凝练升华新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聚合
摘要:考古发现的秦汉关中地区水井,根据井口和井壁的形状特征,可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类型;按井圈的有无及其材质特征,可分为土井、陶圈井、砖井和复合井等。由于关中地区是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稠密,生产与生活用水量均较大,故水井主要分布在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地区的宫殿区、离宫别馆、以及冶铁、制陶、铸币等手工业作坊区。此外,水井还承担着重要的仪礼功能,咸阳帝陵等礼仪场所也发现了较多的水井。秦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