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白粉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a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瓜白粉病是危害甜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植物光合能力下降,引起早衰,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春、秋两季发病重,发病率为30%~100%,一般可致减产10%~20%,病害严重时可减产40%以上。除为害甜瓜外,还可为害葫芦科其他蔬菜。
  一、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茎蔓。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白粉状小霉斑,以后蔓延到叶背面,很快扩大形成白粉层,严重时会扩展至叶片背面、茎和叶柄等处。茎蔓染病和叶片一样,开始时茎蔓上出现白色粉状小点,最后整个茎蔓布满白粉。发病后期整个植株被白粉层覆盖,后白粉层变为灰白色,白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的黄褐色、小粒点,以后变成黑色,即病菌有性世代的闭囊壳,病叶枯焦发脆,致使果实早期生长缓慢。治愈后也会在病斑处留下痕迹。
  要与叶表面的白色药粉相区别:植株叶片发黄,叶表面因喷施大量农药粉剂而附有一层白色药粉易与病菌混淆疑似白粉病。查看田间整体植株,叶片并没有白色霉状物,发病黄化的现象与机械化施药有关,排除病害,应与药害有关。
  二、发生原因
  甜瓜白粉病主要由子囊菌门的白粉菌和瓜类单囊壳菌引起。病原菌的有性态和无性态均可越冬,其有性态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上或温室、塑料大棚的瓜类作物上越冬,翌年春季释放出的子囊孢子成为初侵染来源;无性态则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菌丝体可附生在叶表面进行侵染,而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产生芽管或吸器侵入寄主叶片表皮。带病种苗远距离调运是无病地区的主要初侵染源。气流是甜瓜白粉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病原孢子随气流在田间或温室中传播,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可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侵染,从叶面直接侵入。雨季来临或灌溉时,病原孢子随水滴冲刷或飞溅从发病植株传播到健康植株,引起病害的流行。另外,雨后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的繁殖和病情的扩展,容易造成此病的流行。
  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温度,以20~25℃最适合,不能低于10℃或高于30℃。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在温度高于30℃或低于-1℃的条件下很快失去生命力。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湿度范围较大,虽然湿度增高更有利于其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入,但即使空气湿度降低到25%,分生孢子仍可萌发并侵入为害。寄主受干旱影响,白粉病发生会更严重。施肥不足、管理不善、土壤缺水、灌溉不及时、光照不足均易造成植株生长发育衰弱,从而降低对白粉菌侵染的抵抗力。浇水过多、氮肥过量、湿度增高等也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三、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①引用抗白粉病的优良品种。
  ②清洁田园:甜瓜收获后应彻底清理田园,病残体不要堆放在棚边,要集中焚烧。生长期及时除草,摘除病叶,并将杂草、残留物、病叶等带到田外集中烧毁。
  ③田间管理:合理调整种植密度,科学整枝,以利于通风透光,加强肥水管理及温湿度调控,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保持科学灌溉,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防止植物徒长和早衰。温室大棚栽培,要注意通风换气,控制湿度,降低温度。
  2.生物防治。发病初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个∕克)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300~500倍液,或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800~1000倍液防治,用药间隔期4~5天,连喷2~3次。也可在发病前用诱导抗病剂进行防治,如用0.5%几丁聚糖水剂300~500倍液,用药间隔期5~7天,连喷2~3次。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应及时喷药,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7500~8000倍液、20%恶咪唑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15%抑霉唑乳油5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62.25%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倍液、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烯唑醇粉剂2000倍液、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雾一次,连续用药2~3次。由于甜瓜白粉病主要是靠气流传播,在喷洒药剂时,除了叶面喷雾,对地面和棚壁喷施药剂会增加药剂的防治效果。
其他文献
日前,农业部印发通知,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对农民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和信息化能力培训,提升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运用手机上网的能力。教农民手机上网,既丰富了农民手机网络消费和娱乐形式,更便捷地传递了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一举多得。
以Ba(NO3)2和Fe(NO3)3为原料与不同比例的柠檬酸在水溶液中形成溶胶,把溶胶滴于脱脂棉模板上,水分挥发后在脱脂棉表面形成凝胶,于马弗炉中850℃煅烧2h后制得了BaFe12O19微管,并在最佳
莲潜叶摇蚊,俗称水蛆、莲窄摇蚊,属双翅目摇蚊科,是为害莲藕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贴于水面的浮叶,不为害立叶。受害荷叶失绿、坏死、腐烂,使莲藕与莲籽的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花莲失去观赏价值。幼虫为害期在4~10月份,以7~8月份最严重。可为害荷花、花莲、藕莲、碗莲、籽莲、芡实、菱角、萍等。  一、为害特点  以幼虫潜食叶肉为害莲藕的浮叶和实生苗叶,由叶背面侵入,开始时潜道呈线形,随着幼虫的取食,潜道
针对韭菜生产上病虫害发生较重,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实际,通过选择适宜地块,选用优良品种,加强肥水管理,采取防虫网覆盖、粘虫板诱杀、糖醋液诱杀、喷施生物药剂等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可以实现产品安全、优质,提高种植效益。  1.地块选择。选择排灌方便,壤土或沙壤土地块。3~4年内未种植过葱蒜类蔬菜,前茬最好为豆科作物。  2.品种选用。选用耐寒、抗病、分蘖力强、品质好的品种。  3.培育壮苗、合理密植
灰霉病是棚室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各种类型棚室都可发病,持续时间长。主要为害第一穗果,一般损失10%~20%。冬春茬番茄因低温高湿,气候条件变化大,往往发病严重,严重棚室损失可达40%以上
双孢蘑菇生产过程中,除了杂菌感染和害虫为害之外,还存在菌种不萌发、菌种萌发后不吃料、菌丝消失、死菇等 9 种常见问题,现将其原因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菌种不萌发  1.症状。菌种块接种到培养料上,未见菌种萌发。  2.原因。①播种时连续2~3天温度高于 33℃,使菌种菌丝灼伤;②培养料内氨气浓度过大,导致菌种菌丝中毒;③菌种老化;④有螨虫为害。  3.防治技术。①气温稳定降至 32℃以下,最
制备了不同BaO含量的CeO2-ZrO2储氧材料,并以此材料为载体浸渍H2PdCl6制得三效催化剂。结果表明,不论新鲜还是1000℃老化状态下,以10%BaO添加CeO2-ZrO2储氧材料制备的Pd三效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