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十战区对日受降考略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we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胜利后,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划定了16个受降区,其中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上将被任命为该战区受降主官,主持对苏皖地区日军受降工作。根据苏皖地区日军驻防部队变化,及蚌埠战略地位重要性,受降地点由徐州改为蚌埠,日军投降主官也发生了变更。随后,全战区分为安庆区、固滁区和徐海区3个接收区展开受降接收工作,日俘、日侨进入集中营地后分批遣返回国,第十战区受降工作圆满完成。
其他文献
中原大地的漯河,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举办地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应该留有厚重的一笔.
由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栖霞区档案局(馆)合编的介绍黄质夫(1896-1963)从事乡村师范教育的《师之范——黄质夫在南京栖霞》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面世.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粮食者都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历朝历代君王关注的大事,这在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更显突出,农业税成为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在当代人的记忆里,江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少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不能适应发展形势的要求,逐步被市场所淘汰,走向"关停并转"。这些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