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理工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弱势问题调查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4242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失衡与心理障碍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大一新生处于学习、生活适应与转型的关键时期,是高校心理弱势群体的高发人群,因此,正视并重视新生中心理弱势群体问题,分析心理弱势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积极有效的帮助对策,是促进心理弱势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弱势;SCL-90症状自评量表
  
  自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后,高等教育在招生数量上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伴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增多,有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1]。大学一年级新生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后期,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并有上升和加重的趋势[2]。因此,了解大学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分析新生心理弱势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通过对某理工院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发现大一新生心理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变化并为高校今后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江苏省某理工院校2010级大学一年级新生,共收回有效问卷2548份,普测率为96.11%,其中男生1924人,女生624人,平均年龄19.05±0.86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SCL-90症状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症状自评量表[3],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量表,此量表包含有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等。该量表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饮食睡眠及其它10个因子组成,采用5级评分制,1表示没有该症状;2表示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发生的并不频繁、不严重;3表示自觉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轻度到中度;4表示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度到严重;5表示自觉常有该项症状,频繁出现,程度十分严重。每个因子得分高低反映出症状的级别,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症状越严重。
  对调查对象进行团体测试,当场收回问卷,整个实施过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统一指导下进行。数据采用Excel进行录入,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方法主要有方差分析和t检验。
  
  2.调查结果
  
  2.1 大一新生阳性者因子分分布情况
  严格按照SCL-90筛选阳性标准,各因子中高于2分,表示被测者在该项中呈现“有症状”,即存在轻度心理异常,高于3分者被认为可能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对在此等级范围的平均因子分的频数分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低分人群人数较多,高分人群人数较少,说明大一新生中大多数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符合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规律。表1显示,强迫和人际关系因子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处于第一位和第二位,忧郁、敌对和焦虑次之。
  2.2 大一新生3分以上最常见的10个症状
  从表2可以看出,在单项题目得分在3分及以上的人数最多的10道题目。即表示在上述10条症状上较多的人做3分及以上的选择,表示被测者呈现“轻到中度以上的”的症状。“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端正”、“感到要很快把事情做完”、“您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这些项目上选择3分及以上的人数均在20%以上,而高达18%以上的学生在“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您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这些项目上选择3分及以上,说明新生在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方面存在障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方面存在问题。在以后要特别针对人际关系交往与沟通对学生来开展工作,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自卑、懊伤以及不自在感,使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在“忘记性大”、“做事必须反复检查”、“做事必须做的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这个项目上选择3分及以上的人数也占了17%以上,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明显的强迫症状,如不及时引起重视并想办法解决,就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2.3 大一新生SCL-90均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大一新生的9项因子分与1984-1997年大学生综合样本相比,其平均值都低于全国大学生综合样本,且P<0.01,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3。
  2.4 不同性别大一新生SCL-90均分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女性大一新生与男性大一新生相比,在抑郁、焦虑、恐惧3个因子得分上,女性大一新生显著高于男性大一新生;在敌对因子得分上,男性大一新生显著高于女性大一新生。
  2.5 大一新生SCL-90均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该校大一新生的SCL-90因子分与1984-1997年大学生综合样本相比,其平均值低于全国大学生综合样本,且P<0.01,说明我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有明显差异,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说明大一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详见表5。
  
  3.讨论与分析
  
  3.1 高校新生心理弱势问题影响因素
  本调查发现:该高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有明显差异,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这与国内的其他报道有差异[4,5]。可能原因是,调查采用了实名制,减少了随意填写的情况。本次调查还显示,SCL-90因子得分最高的前两位是强迫和人际关系,说明大一新生心理弱势群体对于学习和人际关系不适应,在这两方面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关注,这与国内相关研究基本一致[6,7]。
  3.1.1 生理成熟与心理未成熟之间的矛盾
  高校大一新生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这个阶段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关键时刻。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未成熟之间的矛盾导致个体对于自己的认识超前,但由于缺乏对现实问题的系统性认识,因此在面对现实困境时不知所措;而这阶段的学生又处于“延迟偿付期”,思想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依赖,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社会性成熟的滞后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从年龄上看,大学生到了应该是自立的、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但校园相对单纯的学习生活又使他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时间上向后延续,这就导致这部分群体社会经验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在面对新的环境时出现角色转换和适应障碍,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失衡、心理弱势群体问题的出现。
  3.1.2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引发的消极心态
  大学生群体是高自我价值感人群,对自己个人价值的判断和期望值很高。然而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高期望值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的种种制约。大一新生入学后发现现实中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大学差距太大,学校不满意、专业不喜欢、老师教学水平一般、学校办学条件不足等,从未引发不良心态的产生。
  3.1.3 家庭教养及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及社会环境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的不良教养方式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家庭溺爱教育下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弱势的因素之一;学校环境中不良心态的负面影响及社会上种种不健康思想、行为,严重毒害着大学生群体的心灵,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发展,一旦不能很好的适应便会出现心态失衡。
  3.2 高校新生心理弱势问题性别差异比较
  根据SCL-90男女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大一新生,在抑郁、焦虑、恐惧3个因子得分上,女性大一新生显著高于男性大一新生,此调查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8,9],说明在新环境中,女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可能由于女性受到特有的生理特征及女性细腻、羞涩、依赖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情绪情感上天生比较敏感、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同时,女性较男性而言又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件小事就很容易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而且很少向别人表露自己,因此体验的心理冲突比男性多,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相对于男生而言自然较多[10]。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时可以针对男女性别差异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给予女生一些关心和帮助,多和班级上的女生沟通交流。
  
  4.建议与对策
  
  4.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对心理弱势群体问题高度重视
  该理工院校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心理问题症状中人际关系和强迫症两项因子的分数位居一二外;二是抑郁、敌对和焦虑三项因子得分也很高,处理不好或不能及时处理此类心理问题,就容易引发自杀性恶性事件。这一状况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网络体系,加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做到防微杜渐,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中,维护好大学生心理与生命安全。
  4.2 对心理弱势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测试结果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对测试结果中筛选出的心理弱势学生进行约谈,通过约谈后如发现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可到学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作进一步咨询,以便判断其测试结果不理想究竟是测试当时正处于情绪低潮期,还是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4.3 举办新生心理委员专题培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危机预防工作
  针对新生心理弱势群体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通过对新生心理委员专题培训,使心理委员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工作方法。通过心理委员开展同伴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
  
  参考文献
  [1]柳忠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67-68.
  [2]白剑波.不同类别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273.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4]张远,李华锋,张巍,韩霞.2034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31):
  78-79.
  [5]吴善玉,全贞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3):505-506.
  [6]吴明霞,齐晓栋,刘衍玲,罗琴,陈丽.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强迫症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50-651.
  [7]何心展,张林,尤海燕,等.7763名大学新生心理症状调查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
  81-83.
  [8]丁静.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8,64-68.
  [9]雏力静,朱屹,李春报,何随富.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9,32(5):1265-1266.
  [10]骆伯巍.女性高焦虑倾向原因初探[J].心理科学,1997:378–379.
  
  基金项目:2009年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底层视角的弱势学生群体德育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JKTY2009082)。
  
  作者简介:
  刘爱楼(198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程荣晖(1979-),男,江苏盐城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而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还存在很多亟待解
发展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是当代全球城市公共治理变革的核心指向,是提升城市品质发展实践的重要趋势,也是提高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手段.分析了城市公共治理变革
Indian Prime Minister Manmohan Singh is scheduled to visit Beijing in October. In a joint interview in mid-September in New Delhi with Chinese media, including Beijing Review, Indian External Affairs
期刊
【摘要】社会发展要求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我国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这主要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生自我认识以及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所导致的。就此,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第一,创新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人文氛围。通过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完善
神华准能大准铁路公司自临管运营以来,截止2013年3月1日实现安全生产6799天,再创国内单线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行纪录.本人做为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在心感欣慰的同时,也身感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毕业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本文以“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实
近年来,随着金融风险的加剧,银行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也日趋凸显,本文从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充分揭示其内部控制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有助于农
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也在不断强调社会特色主义政策的重要性.在此前提下,我国步入了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更新和扩张的时期.因此,我国社会保障政策需要以公共心声为前进方向,推
“很多人刚认识我时会认为我是家族企业的继承者,是个富二代。”其实在柯桥打拼了11年,作为凯亨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郑凯旋所做的并不仅仅是“继承”两个字,这个富二代过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