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参与下双元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v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政府参与、双元创新的平衡与交互两个维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构建政府参与、双元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的模型,并采用2001—201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如何通过双元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出以下结论:整体上,双元创新的平衡与交互两个维度均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参与在双元平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分地区样本表明,东中西部之间呈现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从舆情分析视角,将多维度舆情信息纳入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分析范畴,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信息采用不同文本处理方式,基于实验研究并结合内部平台基础信息指标与外部舆情信息指标,采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方法构建网络借贷问题平台甄别模型,验证舆情信息指标对甄别模型的性能提升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综合采用平台基础信息、运营信息和舆情信息进行网络借贷问题平台甄别,准确率更高;第二,相较于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逻辑回归模型而言,神经网络模型的甄别效果最佳。本研究有助于金融监管部门科学全面地了解网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强盛不衰的生命力,从古至今文脉不断,主要在于儒家伦理所提倡的仁爱精神一直是其主导思想,它已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关注个体道德人格生成的儒家美德伦理又是其伦理的主体。儒家伦理不仅仅是一套理论,更是一种信仰系统和价值体系,所以它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曾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多个盛世的出现,至今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力。然而儒家伦理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只有对儒家伦理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沃土,成为我们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北省民政厅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精心组织、悉心安排,压实责任、深化落实,力求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开展、高标准落实,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
期刊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迅猛发展,使得蒋介石南京政府加紧对井冈山的“会剿”。1929年1月,为了打破困局,毛泽东主持召开柏露会议,作出红四军主力下山,红五军和红四军余部留守井冈山的决定。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离开了井冈山根据地,踏上了转战赣南的艰难行程。1930年秋到1931年秋,蒋介石调动全国的反革命军事力量,开始了对红军的三次“围剿”。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三次“诱敌深入”,粉碎了敌人的“长驱直入”和“步步为营”,痛快淋漓地打
6月18日,民政部举行《“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冯亚平、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陈小勇、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张伟、
期刊
哲学的直接对象是语言概念,任何领域的研究都包含同语言关系的维度.价值哲学的语言维度能否发展出语言研究路径,关键在于价值与语言是否具有本质之维的关联.在价值哲学史上,元伦理学开辟了一种语言研究路径,然而它并非基于语言视角的理论自觉,而是多重历史交汇的必然.该语言路径产生了价值研究语言形式化、价值主体语言化、价值历史虚无化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可见该路径的价值根本解释是认识论的、价值与语言的关系是独断论的,价值问题被等同于语言意义的混乱.解决价值根源阐释问题需要从认识论转向马克思的实践观,人的实践存在是价值的根源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 华北事变,民族危亡!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拒绝抵御外敌,继续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并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杨虎城率第十七路军“围剿”已到达陕北的红军。把各种要求抗日的力量汇合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敌,这一使命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
张载“苦心力索”的学术气象,表现出希腊式的不断求索的知性精神.其诗中充溢着的观念、道德和理致可以和他的生活及其他著述互相参证.张载对历史、文化的思索及其人生考量在
道咸时期,由于江南水旱灾害频发、漕运改为海运、太平天国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流民与饥民大量出现。他们为生存所迫,往往置伦理道德于不顾,不惜抢劫、抗租,甚至危害一方。为教化民众,维系社会秩序,尤其是保障佃户照常交租,苏州潘氏、谢氏与余氏等宗族借助清廷“神道设教”方略与传统的善人“殁为神明”之说,延续并扩展潘曾沂的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共同制作《潘公宝卷》,以宗族慈善教化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该宝卷于咸丰三年问世,至民国年间,流传达半个世纪之久,至今尚存30余个版本。《潘公宝卷》对晚清江南民众产生了一定的教
启蒙哲学是张扬人之主体性的哲学,通过对《启蒙辩证法》文本的爬梳,可以厘清启蒙存在走向自我毁灭以及超越启蒙之启蒙的双重辩证法。主体性视角下,启蒙的第一重辩证法表现为神话已是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得以逐步确立,但在世界被彻底启蒙的同时,主体性反而走向了衰弱。尽管如此,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对启蒙的批判并非意味着对主体与客体框架的放弃,而是通过文本本身这样一种批判性的反思形式,使我们重新实现主体的再启蒙,完成对自命为启蒙的虚假的启蒙的超越。在主体性解放的意义上,启蒙的第二重辩证法才得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