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历史观再探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7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断定董仲舒的历史观为“三统三正”的循环论,并以此来证实董仲舒的天道观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这几乎是以往有关董仲舒论著公认的定论。我认为,这一论断虽然确实抓住了董仲舒历史观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但却只是抓住了它的表面现象,而不是本质。我以为他的历史观同他的天道观一样,其主导方面不是循环论,而是一种具有螺旋发展形式的进化历史观。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说明。
其他文献
人民陪审团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制度,为完善现有的不足、更好发挥陪审员的审判、调解和宣传的作用,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办法》体现其创新方向在于人民陪审员由精选走向
一    美育课程是一门讲解和传授美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各类美学现象,在美的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美的欣赏与创造的学科。由于这门课程能够对人们的审美观和人生观起着直接的影响和导向作用,所以,目前它除了作为高校中文系学生的专业课之外,还常常作为一门通识性的课程在高校中兼对文理科学生开设。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文科类课程,在传统的美育课程的教学中,人们一般采用的是讲授式教学法。所谓讲授式教
唐诗小传与唐诗人生  唐诗,当我们说出这个词时,我们不禁要问,它出生何处?它是什么样子?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犹如长江黄河是从最初的一滴水开始的那样,唐诗漫长的故事(或出生)也有一个开头。  第一声唐音是从隋末卫州黎阳的一株神秘之树奏响的。黎阳城东十五里处,有一户人家叫王德祖。相传这一年,他家一株林檎树生了一个巨大的瘤子。三年后,这瘤子朽烂了,德祖见状,将那裹在瘤外的树皮撕开,其中蹦出一个孩子来。
今年9月是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诞生110周年纪念,写此短文以表达对先生的怀念之情。记得那年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燕南园正值春色满园的时节,绿树成荫,翠竹摇曳,桃李芬芳。在那座
中国审美文化史近年来一直是国内美学界最富有生命力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常见的审美文化史建构方式有“主张与美学思想史相结合的审美文化史”、“强调建构有别于审美思想史
谈“人的本性”,不能不涉及“人的本质”,因为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本性亦即人的本质。
美是多种多样的,是同个人感受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在审美活动中很难用语言来概括出具体的美。美具有不可言说性,主要体现在为了保持意境之美,体现含蓄之美,语词或其它艺术形式
周哥周嫂两口子隔三岔五总吵。吵架时,总要我登门苦口婆心地调解,仿佛这世上没我,他们早就分道扬镳了。吵架的焦点是卫生问题。周嫂嫌周哥埋汰,周哥嫌周嫂唠叨,这两件风马牛
<正> 中国文化一脉相承,渊深流长,在世界文明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对它的源头和现代意义产生了兴趣。在上下五千年历史中,中国社会的伦常文化和政治文化大体
因教学与研究的需要,读过一些有关中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论著。读毕李甦平同志的新著《圣人与武士——中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