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创业作为就业的另一种形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大潮中。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是创业大潮的主力,但在创新创业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在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教育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出现的问题
1. 对创新创业认识不清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意识到就业环境的艰难,有创业想法,但是对创新创业认识不够,一知半解。很多学生只知道要创业,但是不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对创业定位不清。
2. 经济敏感度不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是依靠父母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意识不到赚钱的艰辛。对金钱的敏感度不足导致很多高职生在创新创业中认为要赚大钱才是创业成功的表现。
3. 缺乏创业能力与社会关系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很多理论知识并不能灵活运用到工作中来,导致学生在创业中没有规划。另外,在创新创业中,高职生也面临缺少社会关系,孤立无援的情况。
二、高職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措施
1. 应树立新的人才价值观
高职院校必须利用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对人才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为自己的职业做规划,树立积极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自主学习观念,挖掘自己的潜力。
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利用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高职院校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其次,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成功的创业者举办讲座,给学生讲述其创新创业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接近创业者,并且能从成功的案例中得到前进的力量。最后,高职院校为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可以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和趣味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获取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
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学校致力于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建立了就业、创业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开展双创活动,邀请成功校友、知名人士担任相应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导师,不定期来校举行就业创业讲座,指导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开展“一对一”职业生涯个性化辅导和团体辅导活动。这些活动对转变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加强其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应注重学生的创业实践
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检验的创业。高职院校在实践方面应该多采取创建实践基地等措施。
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我校为赣州市创业培训(实训)基地,2011~2014年参加SYB创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学生累计达到414人,申领大学生自主创业证的167人。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依托社会资源与江西望诺国际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共建的“望诺国际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在校内落成,校外建有多个创业合作基地,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
4. 引进第三方督查机构提升就业创业教育水平
引进第三方督查机构开展调研活动,客观了解学生对母校的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自从实施这些措施以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10~2014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稳定在90%以上。
据麦可思数据调查公司对我校2012~2016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的调研报告显示,我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由3.6%升到5.8%,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数据均高于全国骨干院校平均数。多年的教改实践证明,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意识及实践教育颇有成效。
三、结语
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对缓解高职生的就业压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而大学生又处在创业热情和创业愿望高涨的时期。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明确人才价值定位,从而使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向哲,孙莉莉.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0):42-44.
[2]杨清波,姜涛,黄俊.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1):79-80.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出现的问题
1. 对创新创业认识不清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意识到就业环境的艰难,有创业想法,但是对创新创业认识不够,一知半解。很多学生只知道要创业,但是不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对创业定位不清。
2. 经济敏感度不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是依靠父母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意识不到赚钱的艰辛。对金钱的敏感度不足导致很多高职生在创新创业中认为要赚大钱才是创业成功的表现。
3. 缺乏创业能力与社会关系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很多理论知识并不能灵活运用到工作中来,导致学生在创业中没有规划。另外,在创新创业中,高职生也面临缺少社会关系,孤立无援的情况。
二、高職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措施
1. 应树立新的人才价值观
高职院校必须利用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对人才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为自己的职业做规划,树立积极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自主学习观念,挖掘自己的潜力。
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利用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高职院校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其次,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成功的创业者举办讲座,给学生讲述其创新创业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接近创业者,并且能从成功的案例中得到前进的力量。最后,高职院校为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可以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和趣味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获取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
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学校致力于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建立了就业、创业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开展双创活动,邀请成功校友、知名人士担任相应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导师,不定期来校举行就业创业讲座,指导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开展“一对一”职业生涯个性化辅导和团体辅导活动。这些活动对转变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加强其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应注重学生的创业实践
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检验的创业。高职院校在实践方面应该多采取创建实践基地等措施。
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我校为赣州市创业培训(实训)基地,2011~2014年参加SYB创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学生累计达到414人,申领大学生自主创业证的167人。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依托社会资源与江西望诺国际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共建的“望诺国际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在校内落成,校外建有多个创业合作基地,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
4. 引进第三方督查机构提升就业创业教育水平
引进第三方督查机构开展调研活动,客观了解学生对母校的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自从实施这些措施以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10~2014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稳定在90%以上。
据麦可思数据调查公司对我校2012~2016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的调研报告显示,我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由3.6%升到5.8%,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数据均高于全国骨干院校平均数。多年的教改实践证明,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意识及实践教育颇有成效。
三、结语
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对缓解高职生的就业压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而大学生又处在创业热情和创业愿望高涨的时期。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明确人才价值定位,从而使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向哲,孙莉莉.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0):42-44.
[2]杨清波,姜涛,黄俊.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