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也随潜规则转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z1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年多来,世界经济已明显有陷入危机的迹象。与以往大为不同,这次经济危机乃是“多病同发”——在粮食、石油和金融三个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世界同时遇上了大麻烦。绝大部分观察者都认为粮食和石油危机不是由新古典经济学所说的供求不平衡所致,决定这个“市场”的实际上乃是国际炒家,少数掌握着世界粮食和石油交易的人和组织,操控了世界粮食和石油价格。而在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世界金融体系乱象毕现后,粮食、石油和金融的三重危机,又合而为一体现为了金融危机。
  少数垄断性力量如何影响全球经济政治过程?以粮食危机为例。世界粮价突然之间像上了发条一样狂飙突进,长远来看当然与世界总体的粮食供求格局有关。然而,如果认为这种供求格局是单纯因为世界粮食生产能力跟不上人口增长需求,却又证据不足,它又明显受制于国际粮食巨头的有意操控。
  以数据来说明问题。在今天的国际粮食市场上,四大跨国粮商路易·达孚、ADM、邦吉、嘉吉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众所周知,在粮食巨头和农业利益集团的游说下,美国和欧洲长期以来对其农业给予巨额补贴,而对外则千方百计要其他国家开放农产品市场,实施农产品自由贸易。
  这一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造成了非常明显的冲击。美欧由于农业保护政策,在其国内保持了较高的粮食价格,但对外出口则由于予以出口补贴而对其他国家的粮食形成低价优势。相反,发展中国家普遍工业化尚未完成,需要抽剥农业剩余来补贴工业发展,结果在国内形成工农剪刀差,粮食大多被压在较低的价格水平上。这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农民逐渐丧失了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潜力因此受到抑制。不仅如此,不少原先并不缺粮的国家,还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而变成了粮食进口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缺粮国家把粮食危机的怒火发在美国和欧洲的具体“国家”身上,又是否合适呢?美欧的农业补贴政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因此得利的似乎并不是广大的美欧民众,无论美国还是欧洲,近年来社会贫富分化的程度都在提高,原先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已逐渐瓦解,社会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富人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到底是全体公民的国家,还只不过是少数垄断集团和富有者的一种谋利手段,已经成为一个问题。
  进而言之,还值得怀疑:真是通常而言的国家或者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在主导着此刻的人类生活吗?如果这个世界中的少数人和集团,真像目前所看到的一些情况那样,操纵了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那么,我们日常所理解的世界游戏规则就得重写,世界实际上是受潜规则所左右。所有大学教科书里关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叙述,无论国家主权、权力政治还是理想主义、现实主义等,都不过是人类生活中的明规则,是人们能够从表面清晰看得到的东西,在这套明规则的背后,其实还有作为“看不见的手”的隐蔽因素在对世界发挥着作用。
  在“国家”和“国际”成为少数垄断性集团的手段之后,“国家”和“国际”大概已经面目全非。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