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办公区单向交通组织规划实践

来源 :交通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高速发展,在各个大型城市形成了许多高密度办公区,该类型区域往往交通出行量巨大,交通拥堵问题严重,为解决此类交通问题,以深圳软件产业基地为例,结合片区路网及交通运行特征开展了单向交通组织规划,规划后片区早晚高峰道路交通拥堵指数由7.2降至5.6,有效缓解了片区交通拥堵,对其他高密度片区交通拥堵治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交通拥堵;单向交通;高密度办公区
  0 引言
   高密度办公区域是城市系统中土地使用强度大、社会和经济活动频繁且集中的地区,片区土地开发强度大,人口密度高,交通出行量巨大;职住分离严重,交通潮汐性特征明显;路网密度相对较大,但内部道路多以双向2车道的支路为主。同时片区交通构成复杂,公共交通、私家车、网约车及非机动车出行需求均较高,易引起片区交通拥堵。
   在道路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为解决高密度办公区域的道路拥堵,提高道路资源利用效率,借鉴纽约曼哈顿、香港中环等高密度办公区单向交通组织管理模式,以深圳软件产业基地交通治堵成功经验为例,系统阐述单向交通组织在高密度办公区交通拥堵治理中的实际应用,为其他类似区域交通拥堵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1 单向交通组织的特点
   单向交通是指只允许机动车辆向某一方向行驶的道路交通组织形式。主要是充分挖掘现有道路资源的潜力,“以时间换空间”,通过简化交通组织来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路网整体服务水平,进而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其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路段通行能力。通过简化交通组织来减少冲突干扰,进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优化道路资源配置。通过设置单向交通释放道路空间,利用剩余道路宽度可设置路侧停车位、慢行交通或组织车辆上落客,重新分配道路资源;
   (3)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率。在路段上可避免双向行驶车辆在道路中心线迎面相撞,在交叉口减少左转车辆与直行车辆的对穿,提高行车安全性。
  2 深圳软件产业基地单向交通组织实践
  2.1 现状分析
   软件产业基地片区位于南山科技园南区,由滨海大道、后海大道、高新南十道、海云路围合而成,片区内高楼林立,大牌企业云集。内部路网以海天一路-海天二路为内环呈“环射状”布局,均为双向2车道,路幅宽度约10米。片区车辆出行时间较为集中且高峰期需求量较大,海天一路、海天二路等内部路段拥堵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1)沿线车行出入口密集,人车、车流交织严重;
   (2)路边违停、上下客频繁,挤占路段通行空间;
   (3)“滨海之窗”北侧临时公交站影响片区对外集散。
  2.2 改善思路与对策
   基于对片区现状交通问题的认识,结合片区“环射状”的路网结构和海天一路、海天二路路幅宽度不大,双向通行的可靠度低的路网特征,在多次现场踏勘、座谈交流、方案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片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即:对海天一路、海天二路实施逆时针单向交通组织并辅以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通过简化道路交通组织来提高路网使用效率。
   (1)海天一路、海天二路实施单向交通组织。通过海天一路-海天二路单向组织,将道路双向2车道改为单向3车道,简化路段组织流线。其中,最外侧车道间断设置49个即停即走车位及11个违停球,满足并规范车辆路边临时停车需求。同时,结合单向交通组织,同步设置海天一路、海天二路、海云路等周边道路沿线交通标志牌62块,其中,禁止标志36块,指引标志26块,引导车辆选择合理路径出行;
   (2)优化高新南九道交通组织。作为片区对外集散的“中轴”,海天一路、海天二路单行后高新南九道交通压力急剧增加。为保障路段通行效率,对高新南九道(滨海大道-高新南十道段)提出交通优化措施:①路段设置路中隔离栏,减少路段转向冲突;②高新南九道与海天一路交叉口增设信号灯,并优化交叉口车道划分与信号配时方案,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③在高新南九道与海天一路、高新南十道交叉口设置X型人行横道,并取消滨海大道-高新南九道人行横道,减少交叉口人车冲突;
   (3)优化海云路交通组织。海云路为高新南九道以东地块的主要进出道路,目前为双向2车道,且早高峰时段滨海大道与海云路交叉口交通组织混乱,交通拥堵严重。因此提出通过在滨海大道右转海云路交叉口设置柔性柱、虚实标线及指引牌避免滨海大道右转车辆强行插队,并引导部分车辆通过高新南九道进入片区,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下一步将通过铲除海云路路中绿化带设置潮汐车道以及在海天一路-海云路交叉口增设信号灯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海云路的通行能力;
   (4)优化“滨海之窗”北侧公交站点设置。将现状“滨海之窗”北侧公交站点迁回至滨海大道,并设置两个分站,途经线路均直行滨海大道,不再绕行海天一路,降低站点停靠压力以及公交车辆对高新南九道、海天一路交通的影响。
  2.3 实施效果
   虽然片区实施单向交通组织后部分地块车辆进出产生一定的绕行(最大繞行距离约600米),但通过对方案实施后片区道路运行状况的持续监测,片区早晚高峰道路交通拥堵指数由7.2下降至5.6,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有效改观,总体上改善效果达到预期。
   (1)交通组织得到简化,海天一路、海天二路沿线车流冲突点由现状48个减至4个,有效缓解了车流交织冲突的影响,路段通行能力提高近1倍,通行效率提升20%~50%;
   (2)交叉口延误显著下降,高新南九道沿线交叉口行车延误下降了20%~30%;
   (3)通过设置即停即走泊位、优化交叉口人行过街等,片区临时停靠需求以及行人安全均得到充分满足,提升整体道路通行环境。
  3 结语
   软件产业基地片区交通改善的成功实践表明,在当前土地开发强度持续增加、道路资源紧约束、轨道交通扩容周期长的背景下,实施单向交通组织是打破科技园交通拥堵困局的有效手段。
   但需要指出的是,单向交通组织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的同时也会带来片区主要进出节点交通压力增加、部分地块车辆进出绕行以及改变沿线居民出行习惯等问题。在单向交通组织实施过程中,应结合片区重要交通节点需求变化,合理优化节点交通组织与管控形式,并同步完善沿线及周边区域交通标志标牌、及时更新电子地图导航,以及做好沿线企业和居民的宣传工作,保障方案的有序实施。
  参考文献:
  [1]马晓东.天津市和平区单向交通组织优化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8.
  [2]彭佳,俞梦骁,於昊,等.小街区,密路网条件下片区单向交通组织研究——以南京市红花-机场地区为例[C].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3]李佳桐.老城区微循环路网的单向交通组织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4]刘敏,吴小龙.城市道路区域单向交通组织方案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4):178-180.
其他文献
摘 要:轨道交通系统的网络属性是支撑城市空间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再向同构网络演化的重要基础。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耦合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信息时代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城市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基于复杂系统理论,从网络空间视角研究城市与轨道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相关理论和数字技术分析方法,旨在探索轨道与城市空间的内在影响因素及其相互耦合机制,揭示当代城市动态性和
期刊
摘 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城市化步伐加速的背景下,城市中的车辆越来越多,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交通问题。如何改善城市的交通压力,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高效,是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新兴技术融入现有交通系统,构建现代化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已成为现实。本文通过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研究,对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出了一些自身的见
期刊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网的日趋完善,通畅、便利、智能的出行成为国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满足国民对于通畅出行的广泛需求,国家历年来也在不断推进城市道路设施智能化的建设工作,致力于逐步提升城市道路文明畅通的程度。随着城市经济社会进入常态发展,城市发展面临各种因素的约束,影响了公交智能化的发展。通过对江宁目前公共交通发展现状调研发现,江宁公共交通仍有些问题急需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高速路的建设能够便捷人们的生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结合高速路在建设过程中联网机电,这个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其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本次文章的研究也是以高速公路内部,联网机电这个系统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探讨,在分析其中的特点,以及具体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基础上,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高速公路建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首先建立了以高速公路、铁路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弊端,这在现阶段很难满足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改变管理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交通管理的弊端,显著提高交通管理的质量。运输管理特别解释和审查信息技术在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
期刊
摘 要:智能交通系统能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形成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构建智能交通平台效率显著提高,平台的功能更为完善,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就将分析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平台构建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智能交通;交通平台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车流量显著增加,堵车问题是很多城市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而智能交通充
期刊
摘 要: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水管理理念,是指城市和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吸收外来雨水,通过蓄水、渗透、净化等方式补充和调节地下水,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由迁移。结合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现状,可知景观绿化设计效果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当外部降雨过大时,会降低道路景观绿化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质量,本文深入分析了海绵城市理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人口爆炸性增长,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城市中机动车保有量随之急剧增多,最终导致城市交通遇到障碍和发展瓶颈。  关键词:智慧交通;体系架构;发展  0 引言   良好的交通状况对城市发展较为重要,在交通运输、日常通行中,良好的交通状况是维护城市秩序的关键。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重视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技
期刊
摘 要: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关系着公路交通的安全和通畅以及高效,能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公共秩序和人民的公共利益,需要实行重点保护。同时,可以进一步普及、推动、完善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达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要求,对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路段公司监控系统已经向集中化
期刊
摘 要:基坑作为新建轨交车站施工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轨交车站结构稳定性、实用性有着深远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器材设备对周围地层及地下水的影响较大,对临近运营轨交结构的正常使用会造成消极影响。文章从实际出发,积极探讨新建轨交车站基坑设计环节,临近运营轨交结构保护举措与方法,旨在构建起完备的保护体系。  关键词:新建轨交车站;基坑设计;临近区域;运营轨交结构;保护举措  0 前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