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方法,指向成长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zhe_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略读与精读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略读是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单元整合与课文编排上下足了功夫,指向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区别对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统编语文教材   略读课教学
  略读与精读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略读是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单元整合与课文编排上下足了功夫,指向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更注重阅读方法的习得、迁移、总结,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明晰的方向、具体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区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难以有一个质的飞跃。对此,在开展略读课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单元语文要素,把握略读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语文基本功迁移到阅读实践中,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稳步提升。
  一、深度解读教材,准确定位略读课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习作构成单元的主要板块。精读课文一般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维度进行课后习题的设计,着重于阅读方法的习得。而略读课与精读课的呈现方式不同,不安排字词学习,也不设置课后习题,而是在课文前安排“学习提示”,明确指出需要思考的问题,或给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略读课与精读课的目标定位也有所不同,精读课侧重习得方法,而略读课则重视方法的迁移,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读自悟。那么,在略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回归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回顾阅读方法的过程中大胆开展阅读活动。
  例如,在教学《在柏林》这一课时,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首先引领学生回顾小说《桥》和《穷人》,并结合交流平台的提示,让学生举例说说在读小说时,读者应该关注些什么,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人物形象走进小说。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在初读文本的过程中关注小说情节、环境和人物,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从而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拓展话题,开展高质量的交流。例如,有些学生关注环境描写,对结尾的“静”进行了阅读分享,笔者便顺势引导学生将其与开头的“静”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结尾的留白处理,让学生深入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可怕灾难。
  二、落实语言要素,实现方法正向迁移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它给单元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略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迁移的方法是什么?学生要实现的阅读目标是什么?答案就是语文要素的习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能够回归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并根据略读课文给出的思考方向及学习建议,设计指向思维发展、能力训练、方法迁移的阅读教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略读课文时,笔者考虑到本单元非常特别,是以“走进鲁迅”为主题的单元内容,语文要素是要求学生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两大探究任务:第一个任务要求学生以概括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第二个任务要求学生以完善学习单的形式,开展自读自悟活动,自主选择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件事,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文本,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更加饱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还穿插了巴金先生《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一文的解读,以群文阅读的形式,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当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感想,分享自己的学习单后,笔者在总结时,以课件的形式呈现了巴金先生《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的节选部分,帮助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笔者在课堂上说道:“就是这样一位亲切和蔼、关爱后辈的先生,悄然与世长辞。”与此同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了相关的视频:在万国殡仪馆中,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聲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三、关注阅读体验,倡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略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小试身手”,将所学的阅读方法迁移到略读课的学习中。在学生开展阅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无谓的干预,尽可能地不要提出过多的问题,或者做出太多的解释,而应以学习单、阅读任务、小组交流等学习形式,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这样的课堂也许没有精读课的内容多,但是能听到学生翻书的声音,也能听到学生独特的见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要活化阅读形式,以任务探究、微课教学、整合课外阅读等形式,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展略读课的教学容量。
  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一课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扎根本课的阅读任务,就“如何指导学生画旅游路线图”及“如何当小导游”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笔者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及互联网平台,用思维导图、景区路线图生成软件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设计属于自己的故宫路线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画路线图的重点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方位”这一关键点,找出景点的各个方位。而在“选择一两个景点为家人讲解”的活动中,笔者则引导学生聚焦景点的介绍,以“分发导游证—设计导游词—小蜜蜂导游直播”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有机会进行现场解说。
  总之,在略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大胆地将阅读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迁移运用阅读技巧。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阅读习惯,不对目标的达成或文本的深度挖掘做过多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实际要求,给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空间,让每个学生在略读课中都能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混合式教学设计是针对线上与线下教学诸要素的优化安排,目的是用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教授相应的内容。混合式教学设计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类,本文基于知识分类理论,根据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概论》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的性质和认知方式分为陈述性知识——机械记忆、陈述性知识——理解应用、程序性知识——机械记忆、程序性知识——理解应用,说明在混合式教学中四种类型知识所
期刊
《教育的目的》(1929)是怀特海在教育领域的代表作,该书阐述的教育思想意蕴深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的节奏”主要体现在该书的第二章节和第三章节,认为传统教育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呼吁教育应遵循智力发展的节奏。那么,“教育的节奏”的基本內涵有哪些?当前,我国的教育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应该如何改善?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教育的节奏”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节奏”是怀特海
期刊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自然与更有效地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呢?教师可以尝试与文学作品相整合,通过引导学生讲述故事、编演剧本、模拟法庭,让学生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中深化体验,升华意识,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以此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讲述故事,自我教育  讲故事这种形式,既能淡化讲学的痕迹,又能起
期刊
摘要:学生的学习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要驱动学生深入探索,需要教师对数学学科本质的把握,以及对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材料,以任务驱动学生深入学习。  关键词:教学实践 驱动 感知  教学“认识比”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化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理解
期刊
提问是小学英语课堂中最关键的师生互动环节,是教师引导、组织、参与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必经途径。那么,针对小学英语学科的特性,提问应该做到哪些方面,才能更好地實现课堂的高效呢?本文从提问的层次、渠道及反馈三个方面入手,提出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给其他教育工作者带来参考。  一、多层次,提问由浅入深  有效的提问可以为课堂互动与教材内容架起桥梁,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思维
期刊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幼儿在面对新游戏的生成、开展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其间教师应怎样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呢?本文以“邮政快递”游戏的开展为例,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指导策略,从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面发展。  一、 游戏前,做好准备工作  (一)让幼儿成为游戏主题的设计者  开展幼儿喜欢的创造性游戏,需要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幼儿园教
期刊
“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统计”部分的内容。这一课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设计的过程,并借助表格进行简单分析,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站在儿童的视角,如何让统计回归数据分析?如何提升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笔者认为,教学中要让统计内容的“过程味”增强,还要让课堂中的“统计味”浓起来。  一、如何激发表格合并的内需  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统计表之后的内容。教材通过将四张单
期刊
摘要:为了打造卓越的小学科学课堂,需要教师注重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方式的优化,对此,本文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有效落实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探究 卓越课堂  小学科学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组织实验探究活动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逻辑思维等,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信息技术被运用在教育中。信息技术不断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和英语应用的道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微课开展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的互动性、生动性和共享性,并且可以将英语课堂无限地延长,构建起一个英语教学新模式。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一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在班上试行翻转课堂模式,并将课前导学作为重点。微课因其场合限制少、设备要求低、技
期刊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适时、适当地提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很多教师在提问时,从问题“预设”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学情,问题过于“假大空”,缺乏内在的联系,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思考的价值。久而久之,教学就浮于浅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解析文本内容,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