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全国性的农网改造工作已经结束,对农村电力客户全面实行“三公开”、“四到户”和“五统一”管理,抄收范围变宽,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也将面临新的问题,线损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农电企业的线损管理,进一步挖潜增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当前摆在农电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抓好农村低压线损管理是当务之急,应通过下列途径实行科学降损:
一、管理措施
1、线损管理应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体系
1.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降低线损提供有力保障。实行局长负责制,并成立降损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局领导小组,供电所,农村电工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各级之间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协调配合。
1.2建全营业管理分级考核,严格岗位责任制,并制订相应的奖惩办法,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每月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
2.1及时掌握线损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做好五项对比分析:统计实际线损与理论线损率的对比;理论线损与经济线损的对比;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的对比;计量总表与分表电量的对比;线路或设备之间、季度和年度之间、供电所之间的线损综合对比。
2.2实现农村供电所的线损闭环管理,即:月理论线损计算;对照月完成指标进行分析;找升降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落实措施到位;总结上升、下降原因。要建立健全农电线损营销管理制度,首先要实施抄表、管理双轨制,堵塞各种漏洞。
3、营销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3.1加强营业普查,查偷漏,查卡、帐、票、证及底册与电能表度数,查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变比,查电能表接线,杜绝无表用电。对抄表人员的管辖范围实行定期轮换,对用户实行两人抄表,以减少“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的发生。
3.2严格抄、核、收制度,杜绝漏抄、估抄、或不抄现象的发生,制定定期抄表制度,强化动态抄表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地按线路同步查抄计量总表和分表,严防偷、漏、差、错等问题的发生;认真执行抄表复核,加强内部监督,电费要及时收缴。
4、加强计量管理和反窃电管理
4.1建立并完善计量装置的抽检和轮校制度,确保电能表的计量精度准确无误。
4.2加强计量装置的管理,合理配置计量设备,计量结线准确,尤其对配有电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接线一定要连接正确可靠,端头螺丝拧紧。
4.3大力宣传依法治电,依法用电。加大巡视检查力度,保障计量装置安全运行、正确计量,不给窃电者有可乘之机,防范违章用電行为的发生。加强需求侧管理,正确指导客户对用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经济运行。
4.4重视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对于季节性或临时性的配电变压器,在投运前应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事先把用电负荷准备好;在变压器投运后,立即把用电负荷调整到某一合理值,以此保证变压器的负载率最合理,效率最高,能耗最小。
二、技术措施
1、合理规划线路结构,缩小供电半径。严格根据各电压等级的供电半径,合理确定变电所,农村地区宜采用小容量、短半径、密布点的方式进行配置,以提高供电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调整配电网络,优化接线方式,实现降损节能。优先采用由电源点向周围辐射式的接线方式进行配网架设,尽量避免采用单边供电的接线方式。
2、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对配电线路干线和重负荷的支线要优先改造,平衡三相负荷,提高线路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降低线损。
3、合理规划变压器的运行方式。根据用户的用电负荷,合理搭配变压器各相负载,保持负载平衡;根据负荷合理配置变压器,对季节性运行的变压器,如农业排灌等专用变台,在设备停运时及时退出运行,对负荷变化较大的变压器,配备相应的备用变压器,适时调整变压器容量,保持高效低耗运行。
4、重视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加强10千伏主线路的集中补偿,特别是在电压降较大的10千伏线路末端应安装有自动投切装置的升压变压器和无功补偿装置,提高电压,改善功率因数;10干伏配变应采取随器补偿的方式,对低压台区进行集中补偿,对大容量用户搞好宣传,制定相应标准,做好就地补偿。
5、提高计量准确度,以减少电量损失。加大力度,更换淘汰型电能表,选用高精度、节能型电子式电能表;对达到校验期的单相电度表、三相电度表、CT、PT等计量设备抓紧校验。
6、加大反违章用电力度。加强表计管理,所有运行的表计及计量箱都要使用统一的封印,尽可能使用具有防撬、防伪功能的封印,并对计量箱加锁,严肃处理违章用电现象。经常性地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对违章用电行为的要严肃依据《电力法》相关条款,严肃查处。
7、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线损管理中的作用,做好线损的理论计算,确保电网运行状况一目了然。用理论线损指导降损管理工作。通过开展线损管理分析活动,达到四个目的:找出当前线损工作中的不足,指明降损方向;找出电力网结构的薄弱环节,确定今后电力网结构改善的工作重点;找出降损措施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新的降损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查找出线损升、降的原因,确定今后降损的主攻方向。
农网改造后,无论从供电条件、供电质量、降低损耗、降低电价以及完全运行诸多方面,给农电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对降低线损的管理措施要求更严更细,丝毫都不能放松。
一、管理措施
1、线损管理应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体系
1.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降低线损提供有力保障。实行局长负责制,并成立降损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局领导小组,供电所,农村电工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各级之间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协调配合。
1.2建全营业管理分级考核,严格岗位责任制,并制订相应的奖惩办法,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每月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
2.1及时掌握线损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做好五项对比分析:统计实际线损与理论线损率的对比;理论线损与经济线损的对比;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的对比;计量总表与分表电量的对比;线路或设备之间、季度和年度之间、供电所之间的线损综合对比。
2.2实现农村供电所的线损闭环管理,即:月理论线损计算;对照月完成指标进行分析;找升降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落实措施到位;总结上升、下降原因。要建立健全农电线损营销管理制度,首先要实施抄表、管理双轨制,堵塞各种漏洞。
3、营销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3.1加强营业普查,查偷漏,查卡、帐、票、证及底册与电能表度数,查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变比,查电能表接线,杜绝无表用电。对抄表人员的管辖范围实行定期轮换,对用户实行两人抄表,以减少“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的发生。
3.2严格抄、核、收制度,杜绝漏抄、估抄、或不抄现象的发生,制定定期抄表制度,强化动态抄表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地按线路同步查抄计量总表和分表,严防偷、漏、差、错等问题的发生;认真执行抄表复核,加强内部监督,电费要及时收缴。
4、加强计量管理和反窃电管理
4.1建立并完善计量装置的抽检和轮校制度,确保电能表的计量精度准确无误。
4.2加强计量装置的管理,合理配置计量设备,计量结线准确,尤其对配有电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接线一定要连接正确可靠,端头螺丝拧紧。
4.3大力宣传依法治电,依法用电。加大巡视检查力度,保障计量装置安全运行、正确计量,不给窃电者有可乘之机,防范违章用電行为的发生。加强需求侧管理,正确指导客户对用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经济运行。
4.4重视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对于季节性或临时性的配电变压器,在投运前应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事先把用电负荷准备好;在变压器投运后,立即把用电负荷调整到某一合理值,以此保证变压器的负载率最合理,效率最高,能耗最小。
二、技术措施
1、合理规划线路结构,缩小供电半径。严格根据各电压等级的供电半径,合理确定变电所,农村地区宜采用小容量、短半径、密布点的方式进行配置,以提高供电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调整配电网络,优化接线方式,实现降损节能。优先采用由电源点向周围辐射式的接线方式进行配网架设,尽量避免采用单边供电的接线方式。
2、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对配电线路干线和重负荷的支线要优先改造,平衡三相负荷,提高线路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降低线损。
3、合理规划变压器的运行方式。根据用户的用电负荷,合理搭配变压器各相负载,保持负载平衡;根据负荷合理配置变压器,对季节性运行的变压器,如农业排灌等专用变台,在设备停运时及时退出运行,对负荷变化较大的变压器,配备相应的备用变压器,适时调整变压器容量,保持高效低耗运行。
4、重视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加强10千伏主线路的集中补偿,特别是在电压降较大的10千伏线路末端应安装有自动投切装置的升压变压器和无功补偿装置,提高电压,改善功率因数;10干伏配变应采取随器补偿的方式,对低压台区进行集中补偿,对大容量用户搞好宣传,制定相应标准,做好就地补偿。
5、提高计量准确度,以减少电量损失。加大力度,更换淘汰型电能表,选用高精度、节能型电子式电能表;对达到校验期的单相电度表、三相电度表、CT、PT等计量设备抓紧校验。
6、加大反违章用电力度。加强表计管理,所有运行的表计及计量箱都要使用统一的封印,尽可能使用具有防撬、防伪功能的封印,并对计量箱加锁,严肃处理违章用电现象。经常性地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对违章用电行为的要严肃依据《电力法》相关条款,严肃查处。
7、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线损管理中的作用,做好线损的理论计算,确保电网运行状况一目了然。用理论线损指导降损管理工作。通过开展线损管理分析活动,达到四个目的:找出当前线损工作中的不足,指明降损方向;找出电力网结构的薄弱环节,确定今后电力网结构改善的工作重点;找出降损措施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新的降损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查找出线损升、降的原因,确定今后降损的主攻方向。
农网改造后,无论从供电条件、供电质量、降低损耗、降低电价以及完全运行诸多方面,给农电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对降低线损的管理措施要求更严更细,丝毫都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