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tta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印两国是边境线长达1700公里的邻国,又同属于世界重要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中印两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依然步履蹒跚。中印双边贸易额在2004年才突破百亿大关;2010年中国取代阿联酋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国; 2016年两国的贸易总额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总额为711.8亿美元,这对于中印两个大体量的经济体而言是很低的水平,两国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2017年6月,印度军人为阻止中国在洞朗地区修筑公路,越界进入我国境内进行干扰,中印关系成了焦点问题。中印两国经贸关系何去何从,本文将对其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梳理,以作参考。
  一、中印经贸合作的特点
  1.双边贸易规模逐渐扩大,但贸易水平不高,贸易差额大
  中国进入WTO后,中国和印度签订曼谷协定,关税下降明显。随着印度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印经济贸易已经延伸到农业,加工食品,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业等领域。2015年前三季度,印度自华货物贸易进口额占其进口总额的15.6%,对华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3.6%。这样的比重,同两国的人口、经济总量以及巨大的市场相比还很不相称。而2016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达到476.8亿美元,逆差进一步扩大。
  2.双边贸易密切度不高
  中国是印度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而且是印度的最大进口国,但中印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却很低。在商品结构方面,根据《2016年中印双边贸易报告》的数据,印度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有:天然珍珠、稀有石头和金属、棉花、矿石、矿产等,主要为初级产品。而中国出口印度的主要商品有:电子机械、声响(电视)设备、核反应堆、机械部件、有机化学品等,主要为机电产品、核工业、化工产品等工业制成品。中印贸易商品虽然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总体贸易密切度不高。
  3.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
  由于中国和印度的优势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向都是发达国家,所以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出口方向和出口产品种类上,而且双方在能源进口上也有竞争关系。由于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同样享受这人口红利,同样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原材料和能源。这注定了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
  4.中印经贸关系依赖于政治关系
  中印经贸关系依赖于中印的政治关系的融洽程度。在当前我国开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印度作为重要沿线国家之一,也表达出了积极参与的意愿,这一点从印度较早积极加入亚投行创始国成员可以看出。但同时,印度在很多领域又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近2年来时长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给我国制造麻烦,正如当前造成局势紧张的印军越界事件。兩国政治关系不稳定,经贸关系一定也会裹足不前。
  二、中印经贸合作的影响因素
  1.中印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整个边界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涉及争议地区总面积达12.5万平方米,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这种消极影响阻碍了周围地区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边境合作中的成本费用。另外,地区消极的政治经济氛围也不利于边境区域经济发展。即使大的政治环境有利,地方利益的不同也会导致边境阻力。中印之间边界问题是影响两国长期经贸合作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2.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
  2017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美国智库大西洋委员会在政策文件中说:“印度不仅是平衡北京在该地区影响力的一个地区支柱,而且还应该是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中之重。”在西方国家眼里,印度在南亚的地理位置优越,一方面可遏制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牵制俄罗斯向南亚扩张的力量。同时,日本、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与印度均加强发展防务关系,以求军事合作推动政治合作。对于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来说是名副其实的负面因素。
  3.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
  中印两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重要力量,均有很强的经济发展活力,这一平台是两国重要的沟通交流渠道。此外,印度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印度的响应与合作,印度也需要依靠参与发展其国内经济。在这一战略下,中印两国在贸易、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都将孕育巨大的利益。
  三、结语
  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度,中印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今,两国既是邻国,又同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种种因素导致两国政府和人民继续扩大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的信心不足,路途坎坷。作为以合作共赢为大的发展战略的中国,不应被冷战思维所左右,仍然以发展为重心。印度也应认清事实,放眼大格局,融入经济全球化。两国应尽量搁置政治上的争议,谋求经济上的共赢。两国之间经贸合作机遇大于挑战, 潜力很大。(作者单位为宁夏理工学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