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zxc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以学生学法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营造浓厚的自主學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让学生真正调动起自身的学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十分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呢?
  一、课前预习指导
  用好、用活课本,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预习能力,逐步形成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不能通过自学解决数学问题,关于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但是要在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内由学生自主地通过自学课本来完成学习任务,确实困难。因此我设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抓预习开始,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这一编排特点,提前将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并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教师一开始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使学生感到预习有路,思考练习有方,如:“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补一补”,随着预习活动的开展,逐步将预习的层次从有预习要求转变为无一定要求,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反思“从课本中我能学到些什么知识?”“我能从中发现些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真正为学生做好充分参与课堂集体探究学习活动的准备。
  二、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实践证明:在愉悦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敏锐地把握机会、果敢地付之探索的行为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佳的境界;反之,紧张、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激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筑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如“乘法分配律”新知教学时的课堂实录是这样的:
  1、出示:101×147=、99×230=,让学生各自计算,待到快的学生近完成时我报出了答案,并特意表露出神气的样子。
  有位学生很不服气,说题目是我出的速度自然快些,并要求由他出题。我提了出题要求:一个因数应接近整百的数。
  2、学生A出题:98×45,让学生各自计算,我的速度比刚才又快了些。
  3、学生B出题:998×127,让学生各自计算,我的速度比刚才又快了些。
  这时已有学生议论开了,都想探个究竟。
  4、出示三个算式:100×153+2×153,(100+2)×153,102×153,让学生比较异同。学生此时才恍然大悟,还信心百倍地向我挑战。
  5、让学生出4道题师生进行比赛,我有意识地逐步放慢计算速度,让学生们尝到胜利的喜悦……
  纵观上述过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教学氛围愉悦和谐。新知教学在游戏中进行,寓教于乐,学生非常愿意学。再加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相信自己也能够学好数学,学习数学的热情会更高,主动性会更强。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未来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教学”变成“助学或帮学”,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教学改革也日新月异。学生除了在课堂和书本中获取知识之外,还有实验、观察、反思、数学化、建立模型、数学交流等等。不管是自学还是探究,都必须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模糊到清晰,从形象到抽象。凡是学生想动的时候,就让学生充分的做起来;凡是学生想说的时候,就让学生热烈的说起来辩起来;凡是学生想想的时候,就让学生大胆的猜想起来勇敢的发现起来。这样把多种学习方法都有机的穿插在自学探究活动之中,充分的调动多种学习器官,使学生尽情地体验于丰富的探究活动中。
  四、拓宽渠道联系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所以数学学习过程中许多为什么都是利用也只有利用生活实际来解释。因此,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这就需要我们吧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如“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导入可这样设计:首先让学生汇报课前在商店里调查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单价,然后让学生说说“钢笔每支3.90元”、“茶杯每只8.50元”平时我们是怎么说的,第三步得出“3.90=3.9、8.50=8.5”,最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并导入新课。
  五、发挥评价激励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自学探究活动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身始终是充满快乐的!因此,在开展自学探究活动中,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自学成长记录本》。平时坚持及时为学生的自学情况写评语,鼓励自觉学习的习惯和善于质疑的精神,经常在学情调查的同时,在记录本上写上充满激励性的评语。如:“你已经掌握了获取科学知识的钥匙”,“学会提出怀疑的问题,是科学家必备的素质之一”,“你的想法真了不起,你能在课堂上讲给同伴们听吗?”……这些真诚平等的语言让学生体验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快乐,成了我与学生们进行心灵交流沟通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勤奋好学、聪明可爱的小小探索者的未来。在自学活动中,不仅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也经常开展平等的对话,相互评价,相互勉励。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去尊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小能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学会学习。
其他文献
2017年11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西北大学主办,中国文艺评论(西北大学)基地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在陕西西安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中
期刊
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教材体系向实践教学体系转换为出发点,系统论述了“德育学分制”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实施内容和现实意义,开创了全新的高校德育育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他的《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古代士大夫“中岁以前,情感之部为婚姻.中岁以后,事功之部为仕宦”.陈寅恪的人生阶段划分以及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人生
期刊
韩乃寅是北大荒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生于1947年,1968年作为知青赴黑龙江山河农场从事农业劳动,1982年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在鸡西市政府、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龙
期刊
人机智能结合系统是一种人类独有的高层智能同计算机智能相结合的系统。本文首先概述了人的二维智能结构模型,在分析人类思维特征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机智能结合的必要
先秦“诗学”有广、狭二义,广义是指关于诗歌的整体理论,狭义是特指有关《诗经》的学问.就轴心时期而言,即使《诗经》所录作品有限,但也代表了当时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准,从这个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怎样给自己的课开一个好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该保护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因此,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课堂导入应该具备以下几点作用:(1)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2)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3)最好导入还能够与课堂内容紧密相连,顺势展开。下面我们结合常用的导入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如QQ、论坛、微博等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构成了现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促进大学生信息交流和知识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不再局限于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还要求学生追求德、体、美、劳等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音乐在初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