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157
围生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期病死率很高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措施对于降低病死率、减轻迟发性神经损害和改善预后收效甚微。近年来,人们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亚低温对HIBD可发挥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现将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作一报告。
资料与方法
对象:①胎龄37~40周;②出生体重>2500g;③出生1~5小时;④生后Apgar评分1分钟<3分,5分钟<5分;⑤由于呼吸窘迫使用人工呼吸>3分钟;⑥生后短时间出现兴奋、易激惹、呕吐、嗜睡、肌张力异常、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⑦无严重的先天性异常和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把65例符合以上标准的入选病例分为两组,亚低温组35例(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30例(对照组)。治疗组需家属知情并签署亚低温治疗知情同意书。
方法:两组患儿均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接受治疗,均给予三维持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采用TS Med 2000低温治疗仪,降温冒置患儿头部,微机自动控制降温帽温度,以鼻咽温度为温控标准(维持在34℃±0.2℃),并持续72小时。低温治疗结束后6~12小时内给予患儿自然复温并每1小时监测1次肛温,使肛温上升不超过0.5℃/小时,12小时后仍不能自然复温者可用热辅射辅助升温。
观察指标:临床监护指标包括神志反应、心率、呼吸、血压、肛温、经皮血氧饱和度、皮肤硬肿情况等。实验室监测指标包括血糖、血气分析、血电解质、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
神经学评分:采用Thompson等的研究结果,根据患儿的肌张力、意识状态、惊厥发作次数、姿势、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呼吸状况、前囟等情况来评价。每项评分有3~4个分度(0分、1分、2分、3分),分数越高,提示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越明显,最高分数22分。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要求24~26℃室温、半暗的安静环境中进行。其内容包括20项,分别为行为能力6项,主动肌张力4项,被动肌张力4项,原始反射3项,一般状况3项,每项评分有3个分度(0分,1分,2分),总分40分,<36分为异常。分别于生后7天、14天和28天时进行。
结 果
两组在治疗不同时间点神经学评分比较,见表2。
3组患儿NBNA值比较,见表3。
讨 论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可使体温降低,保持鼻咽温度34℃±0.2℃,有报道体温降低1℃,可减少氧耗量6%[1],亚低温实施越早,对脑保护作用越明显,疗效越好。Maier等发现[2],缺血后6小时内开始低温治疗可使神经元损伤减少50%,12小时内开始能明显减轻神经元损伤,而超过24小时的低温治疗无脑保护作用。
亚低温可升高的颅压降低,降低脑组织代谢,延长因血流量不足所造成的脑损害时间,亚低温也可以降低维持组织细胞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脑血流量。本研究采用神经学评分和NBNA评分来评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亚低温组患儿在治疗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神经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亚低温可减轻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短期保护作用,新生儿NBNA评分能够早期发现新生儿脑功能异常,其敏感性强,特异性高。从结果中看出,两组患儿在7天时NBNA评分均低于正常(正常>36分),14天,28天时评分有所提高,低温组患儿14天,28天,NBNA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短期神经保护作用。
[CSX]
参考文献
1 范金凤,席凤英.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现代护理杂志,2003,9(6):444.
2 鲍秀兰.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预报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2):84-8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157
围生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期病死率很高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措施对于降低病死率、减轻迟发性神经损害和改善预后收效甚微。近年来,人们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亚低温对HIBD可发挥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现将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作一报告。
资料与方法
对象:①胎龄37~40周;②出生体重>2500g;③出生1~5小时;④生后Apgar评分1分钟<3分,5分钟<5分;⑤由于呼吸窘迫使用人工呼吸>3分钟;⑥生后短时间出现兴奋、易激惹、呕吐、嗜睡、肌张力异常、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⑦无严重的先天性异常和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把65例符合以上标准的入选病例分为两组,亚低温组35例(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30例(对照组)。治疗组需家属知情并签署亚低温治疗知情同意书。
方法:两组患儿均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接受治疗,均给予三维持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采用TS Med 2000低温治疗仪,降温冒置患儿头部,微机自动控制降温帽温度,以鼻咽温度为温控标准(维持在34℃±0.2℃),并持续72小时。低温治疗结束后6~12小时内给予患儿自然复温并每1小时监测1次肛温,使肛温上升不超过0.5℃/小时,12小时后仍不能自然复温者可用热辅射辅助升温。
观察指标:临床监护指标包括神志反应、心率、呼吸、血压、肛温、经皮血氧饱和度、皮肤硬肿情况等。实验室监测指标包括血糖、血气分析、血电解质、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
神经学评分:采用Thompson等的研究结果,根据患儿的肌张力、意识状态、惊厥发作次数、姿势、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呼吸状况、前囟等情况来评价。每项评分有3~4个分度(0分、1分、2分、3分),分数越高,提示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越明显,最高分数22分。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要求24~26℃室温、半暗的安静环境中进行。其内容包括20项,分别为行为能力6项,主动肌张力4项,被动肌张力4项,原始反射3项,一般状况3项,每项评分有3个分度(0分,1分,2分),总分40分,<36分为异常。分别于生后7天、14天和28天时进行。
结 果
两组在治疗不同时间点神经学评分比较,见表2。
3组患儿NBNA值比较,见表3。
讨 论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可使体温降低,保持鼻咽温度34℃±0.2℃,有报道体温降低1℃,可减少氧耗量6%[1],亚低温实施越早,对脑保护作用越明显,疗效越好。Maier等发现[2],缺血后6小时内开始低温治疗可使神经元损伤减少50%,12小时内开始能明显减轻神经元损伤,而超过24小时的低温治疗无脑保护作用。
亚低温可升高的颅压降低,降低脑组织代谢,延长因血流量不足所造成的脑损害时间,亚低温也可以降低维持组织细胞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脑血流量。本研究采用神经学评分和NBNA评分来评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亚低温组患儿在治疗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神经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亚低温可减轻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短期保护作用,新生儿NBNA评分能够早期发现新生儿脑功能异常,其敏感性强,特异性高。从结果中看出,两组患儿在7天时NBNA评分均低于正常(正常>36分),14天,28天时评分有所提高,低温组患儿14天,28天,NBNA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短期神经保护作用。
[CSX]
参考文献
1 范金凤,席凤英.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现代护理杂志,2003,9(6):444.
2 鲍秀兰.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预报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