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当代西方文论批评方法对圣经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殖民女性主义圣经诠释即是在过去二十年逐渐兴起的圣经解读进路,它不局限于对后殖民主义文论和女性主义理论的批判性结合,倡导从种族、阶层、社会处境等层面关注两种批判理论所忽略的问题。本文选取穆萨·杜比和郭佩兰这两位有代表性的非洲和亚洲妇女神学家,以其对《马太福音》15:21-28和《马可福音》7:24-30中"叙利腓尼基妇女"和"迦南妇人"的解读为例,分析她们是如何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解读策略,对这段历来富有争议的经文做出去殖民化和去父权化的双重诠释。本文详细分析了二人各自的后殖民女性主义释经者的身份立场、解读前提和诠释重心,指出她们虽属同一的第三世界妇女"诠释社群",但寻求的释义构造和阅读目标仍有差异。本文在评判这两位妇女神学家对该外邦妇女故事所达到的积极诠释效应之外,也格外强调对圣经的社会政治解读不能脱离传统的历史批评方法,后者恰好为当代激进的多向度经文解读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历史文化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