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例弯刀综合征不同诊治方案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nwo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弯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不同治疗方案对患儿肺动脉高压改善程度的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3年至2017年收治的14例弯刀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胸部CT及心导管检查、治疗结果和随访资料。14例患儿中,男5例,女9例;年龄1岁1个月~13岁,平均3.8岁;3例体质量<7 kg。分析介入封堵体—肺动脉侧支及外科纠治肺静脉异位引流对患儿肺血流动力学影响。右位心12例、中位心怀疑弯刀综合征2例,均经超声心动图筛查。因右下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13例患儿经胸部CT检查、1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弯刀综合征。右肺及右肺动脉发育不良11例,其中马蹄肺4例。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2例。

结果

4例行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其中2例再行体—肺动脉栓塞术;6例行体—肺动脉栓塞术,其中4例再行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1例13岁无症状患儿造影后未手术尚在随访;1例心衰、重度肺动脉高压、肺部感染术前死亡;1例外科术后因心衰、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死亡;1例随访过程中失访未手术。经体—肺动脉侧支及外科纠治肺静脉异位引流均可降低肺血流及肺动脉压力(P<0.05);轻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经封堵后无明显症状,可行随访,暂时不行外科手术纠治异位的肺静脉。

结论

临床上如发现患儿中位心或右位心,生长发育迟缓,反复肺部感染,不明原因的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应考虑有弯刀综合征可能。尽早诊断,尽早行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和/或体—肺循环异常血管栓塞术,均可以明显降低肺血流及肺动脉压力,保护肺血管床,减少肺部感染和病死率。无论外科矫治或者侧支栓塞均可显著降低肺动脉血流及肺动脉压力,进而改善临床症状,考虑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肺动脉高压早期为肺血流增多引起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可能。

其他文献
期刊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严重的心血管感染性疾病,赘生物脱落往往导致脑、肺、肾脏等各脏器栓塞,造成相关脏器功能衰竭,是致残、致死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健康。传统观点认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往往需要早期内科抗感染治疗,治疗无效后再考虑外科手术。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我们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疗效显著,早期诊断,早期、规律、全程抗感染治疗以及早期手术往往能改善患者预后。
期刊
期刊
目的总结胸腔镜手术矫治Ⅲ型食管闭锁治疗经验,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新生儿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接受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12例,Ⅲa型9例,Ⅲb型15例。体质量1.9~3.6 kg,平均2.56 kg。年龄出生后1 h~8天,平均2.5天。术前均行食管造影确诊,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及腹部超声检查。结果造影确诊食管闭锁Ⅲ型,3例提示近端盲端在胸2椎体水平,21例在胸3、
目的评估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196例STEMI后2周内行CABG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STEMI发生至外科再血管化的时间间隔窗,将研究对象分成Ⅰ组(≤6 h,46例)、Ⅱ组(7~72 h,37例)、Ⅲ组(4~7天,52例)和Ⅳ组(8~14天,61例)。分析在不同手术时间窗,患者接受C
期刊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发生高乳酸血症的影响因素,以及术后高乳酸血症与并发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CABG术后返ICU的1 280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高乳酸血症,分为高乳酸血症组(术后动脉血乳酸峰浓度≥3.0 mmol/L,511例)和非高乳酸血症组(术后动脉血乳酸峰浓度<3.0 mmol/L,769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相关
期刊
大隐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再狭窄可严重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远期疗效。内膜增生是静脉旁路血管再狭窄的主要原因和基础病变。与动脉内膜增生相比,静脉内膜增生形成具有独特的影响因素。本文就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作简要综述。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