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平均动脉压管控对游离皮瓣血运的影响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a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该研究主要探讨术中不同平均动脉压(MAP)对游离皮瓣血运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患者120例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皮瓣血管吻合结束后,不对MAP进行干预;I组:皮瓣血管吻合结束后,MAP升高0~5 mmHg;II组:皮瓣血管吻合结束后,MAP升高6~10 mmHg;III组:皮瓣血管吻合结束后,MAP升高11~15 mmHg。试验过程中测量麻醉诱导前MAP(T0)、皮瓣血管吻合完成后15 min(T1)时的MAP、CVP(中心静脉压),判断移植皮瓣色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皮缘渗血情况、皮瓣温度,并记录血管吻合结束后皮瓣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T1时点,4组CVP比较无明显差异,M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1时点MAP不断升高,游离皮瓣血运评分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I组与III组比较,游离皮瓣血运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吻合部位血管痉挛和血管栓塞事件在各组均有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后MAP较麻醉诱导前高6~10 mmHg,有利于游离皮瓣血运重建,且有可能对全身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应用骨科机器人辅助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手术流程,并报告早期治疗结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游离腓骨移植治疗17例(21髋)ANFH患者,其中男14例,女3例;右侧8例,左侧5例,双侧4例。平均年龄35(17~55)岁;特发性7例,创伤术后4例,4例有饮酒史,1例曾服用激素6个月治疗肾炎,1例既有饮酒史也有服用激素病史;Ficat I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足跟外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采用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严重创伤导致的足跟外侧软组织缺损共16例,所有创面一期先行扩创、VSD处理控制感染,合并有跟骨慢性骨感染者,行病灶扩大切除后形成的骨缺损暂时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足跟外侧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8.0 cm×5.0 cm,皮瓣切取
目的探讨miRNA-206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及其在骨关节炎(OA)模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分离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CD90、CD45,鉴定BMSCs的纯度。使用慢病毒载体将miRNA-206或miRNA-206抑制剂转染到BMSCs,地塞米松诱导14 d,阿利新蓝染色和II型胶原免疫染色检测成软骨分化的能力。MTT法检测BMSC
期刊
目的探讨位于脊髓腹侧方的脊膜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技巧、预后及电生理监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3例位于脊髓腹侧方的脊膜瘤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资料,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43例患者的椎管X线、CT及MR检查,肿瘤位于颈椎5例、胸椎38例,其中位于脊髓腹侧面右侧27例,左侧13例,正中3例。所有患者均行后正中全椎板入路,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其中13例术后行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
2018年5月7日,我院成功完成1例双手7指完全离断再植。再植过程中通过对手指的亚低温保存,依次完成了右手示指末节、中指中节、环指末节,左手示、中、环指中节,左小指末节的再植。历时20 h,术后手指完全成活。术后2周介入康复训练,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术后6个月随访,两点辨别觉为0.4~0.8 cm;患指均恢复良好,可完成抓、捏等动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评定评分为优。
目的探讨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Junior型(Lvis Jr)支架在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Lvis Jr支架治疗的前交通宽颈动脉瘤15例的治疗效果。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根据改良mRS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15例均成功实施了动脉瘤的栓塞,载瘤动脉血流无影响。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6.7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大面积Flow-through静脉皮瓣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对13例应用大面积Flow-through静脉皮瓣游离移植的患者,应用加速康复理念加强围术期护理,加强术前心理干预,缩短禁食、禁饮时间;术中加强体温管理,控制输液量;术后有效镇痛、局部氧疗、早期下床及早期功能锻炼。出院后每月门诊随访,评定患肢功能及手术满意度。结果本组11例
目的探讨使用外增压及皮瓣化技术对Yamano I区II型断指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5例(16指)Yamano I区II型断指再植病例,术中吻合离断指体内2条动脉行动脉外增压,摘除离断指体内骨块使其皮瓣化,术后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等常规治疗,门诊随诊观察再植指体血运及远期愈合情况。结果16指断指再植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成活指无畸形,指甲生长良好,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对9例下颌骨肿瘤患者实施病灶切除,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本组下颌骨缺损范围5.5 cm×3.0 cm×1.2 cm~11.5 cm×3.7 cm×2.0 cm,截取的腓骨段长6.5~14.5 cm,平均9.5 cm,皮瓣切取范围5.0 cm×3.0 cm~10.0 c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