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他法律行为涉他效力的制度建构

来源 :北大法律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利他法律行为产生涉他效力的问题上,存在合意模式与单方行为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存在重要的缺陷。相比之下,修正的单方行为模式能够较好地兼顾尊重意思自治与契合社会生活常态,因此可以作为建构利他法律行为涉他效力的基本模式。修正的单方行为模式,以直接对受益人产生效果,同时赋予受益人以拒绝权为制度建构的主线。这一模式可以在立法论和解释论层面引导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的制度建构。 On the issue of altruistic legal acts that have an effect on him, there are modes of conciliation and unilateral acts. Both models have important drawbacks. In contrast, the modified unilateral behavior model can better respect the autonomy of autonomy and fit the normal social life, so it can be used as a basic model for structuring altruistic legal acts concerning his effectiveness. Amended unilateral behavior model to directly affect the beneficiaries, while giving the beneficiary the right to refuse the system as the main line of construction. This model can guide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altruistic legal system at the legislative and explanatory levels.
其他文献
中国现有的民法概念体系和制度体系是对西方民法继受的结果。自清末变法以来一百多年的继受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清末对西方民法,特别是德国民法的继受;新中国成立初期对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模式决定了网络侵权应在侵权责任法中予以类型化。网络侵权可采以主体为类型化标准。侵权责任法中对网络侵权主体的内容选择时,应排除其与侵权责任法总
行政执法机关对流动商贩的敌视态度应予改变。认可流动商贩作为独立的商事主体类型,具有现实需求的迫切性和理论上的正当性。对流动商贩固定经营场所等商法规制要体现出营业
在我国,融资租赁合同是否为一种独立的合同类型,已不再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因为合同法明确规定了融资租赁合同为一种独立的合同类型。但我国《合同法》第十四章中融资租赁合同
知识产权的善意取得是一个历来有争议、但又是知识产权领域一个边缘性话题,尽管在知识产权交易中不乏重复转让与重复授权或是无权转让、无权许可的案例。本文对知识产权善意
近年来,二手房买卖纠纷频繁出现,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不同裁判者对二手房买卖纠纷有不同认识,导致同类案件的处理结果也不完全相同。本文通过对常见的二手房买卖合同案例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