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安应、舒家俊作品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eeett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姜安应(1988-),四川安岳人,2015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广元市美术馆收藏研究部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元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单位:广元市美术馆。
  舒家俊(1990-),男,四川安岳人,曾任教于绵阳市伟清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现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2014级油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水墨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多个阶段,从现代水墨人物画来看,水墨画随着时代审美和个人审美不断变迁,这也是水墨人物画持续发展并始终拥有魅力的原因所在。《绘画迹象论》中所提供的绘画品鉴体系,能够提供一个很直观的视角去赏析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作品。通过分析水墨人物画的“迹”与“象”,可以分析出其变迁过程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绘画迹象论;水墨人物画;艺术作品赏析  一、 迹象论中的“迹”与“象
期刊
摘 要: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绵长,绘画的出现早于文字,从大量考古发现中就可以断定色彩绘画形式早在史前就开始了。从文献记录的资料来看,《考工记》载:“设色之工,画、缋、钟、筐。”又载:“凡画缋之事,后素功。”以上文字透露都出周人对色彩的识别与处理。从中国最早的矿物颜料讲起,简单梳理了中国古代色彩绘画的发展历程,由矿物色到植物色再到墨色的变迁,从绘画史的另一个角度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  关键词:矿物
期刊
作者简介:  李本建(1976-),男,汉,重庆人,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文学(设计艺术学)硕士。
期刊
作者简介:  胡瑞琪(1991-8-17),女,四川自贡人,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中国画。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员。  求学经历: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在读。
期刊
摘 要:以学术界对《溪岸图》的研究为例,进而归纳了学界对该作品进行鉴定与研究的不同特点,并对此进行了分类与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对书画进行鉴定与研究的过程中,是否可以进一步对书画作品所显现的“物质性”与“原境性”问题进行再认知。  关键词:溪岸图;鉴定与研究;方法论问题;反思;物质性与原境性  一  中国对书画艺术的整理、鉴定、研究的传统源远流长,大致从两汉时代就已经有此雏形,此不赘述。而在千百
期刊
摘 要:中国绘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作为中国文化精神载体的一部分,中国绘画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其独有的形式面貌与高贵的精神气质。单纯地说中国画的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可以中国画分科及立意、中国画的法则、中国画的空间处理及中国画艺术的美学价值几方面试来分析中国画传统文化精神,并就当今中国画面临的新挑战探讨中国画的包容性。  关键词:中国画;传统精神;美学价值;包容性  广
期刊
作者简介:  王晴,女,渤海大学研究生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期刊
作者简介:  寻之义,2012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画家毕继民先生。现就职于菏泽学院美术系,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
期刊
摘 要:体验式写生是创作源泉,是寻索之路,是情感栖所。在教学风景画教学中,引导绘者有意识地精神表现追求才是写生的本质内涵,它支配着客观物象成为画作的终极模样。有助于融入创作的理念。从精神母土的研究向度出发,重审写生的价值,厘清写生的元初意图,从文艺心理的精神视角解读写生。褪却写生与创作之间的町畦,发挥写生的潜在优势,全面调动绘者的情感主动性,迈向别开生面的写生之旅。  关键词:风景油画教学;体验式
期刊
作者简介:  于聪,201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现任菏泽学院美术系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