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类脐菇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zhen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云南省元谋县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毒蘑菇鉴定的实验结果,对中毒病因进行确证。

方法

收治中毒患者后,当地医务人员迅速开展中毒救治工作,疾控专业人员对患者携带的可疑毒蘑菇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5年8月1日,元谋县某电厂12名男性工人,一起食用了一种野生菌约100~200 g,进食后10 min到0.5 h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胸闷症状。4名症状较轻者门诊给予处理后拒绝治疗,3名患者给予机械洗胃,药用炭胃管注入保留等促进毒物排泄治疗,其他患者给予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8名患者3~4 d后病愈出院。现场采集的可疑毒蘑菇标本经鉴定确认为发光类脐菇(omphalotus olearius)。

结论

该中毒是一起由发光类脐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明确为由发光类脐菇导致的中毒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提示要加强对该种毒蘑菇的研究,并对当地群众开展毒针对性的预防和科普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四川省近5年来放疗工作发展水平,为全省放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促进放疗健康发展。方法参照全国其他省份及2009年四川省放疗状况调查方案,确定调查项目;调查对象涵盖全省所有开展放疗的医疗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结果基础治疗条件、治疗设备、辅助设备、计划验证设备、人员配备、新技术开展方面均有很大进步。相比2009年放疗状况调查时,多个调查项目取得50%,甚至100%以上的增
目的通过HT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肿瘤及OAR的照射剂量与计划剂量的差别,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对21例采用HT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于CT下定位并勾画靶区及OAR。每次治疗前均进行MVCT扫描,应用MVCT图像在HT的自适应模块上进行剂量重建,得到当次的受照剂量,并模拟出该次无图像引导下的受照剂量;将各单次剂量分布和对应的融合CT图像传输至形变软件MIM6.0中进行剂量叠加,得到总照射剂量。将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0例确诊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既往病史、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住院期间生存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Stanford A型和B型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white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联用维生素B6疗法对创伤凝血病大鼠肝脏凝血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新疗法组及对照组,而新疗法组和对照组又分为伤后4 h,6 h,12 h及24 h四个时间点处理,每组3只。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加大腿骨折与放血制作大鼠创伤性凝血病模型,正常组行颈静脉插管输注复方氨基酸与维生素B6,而对照组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
期刊
目的评估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I(point-of-care testing for 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I,POCT-cTnI)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分析性能。方法检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7例疑诊AMI的急诊胸痛患者在入院3个不同时间点(入院即刻、入院后3 h和6 h)POCT-cT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ALB)比值(CRP/ALB)在手术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进一步分析其住院期间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连续收治的10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本观察排除标准:术前未检测CRP、白蛋白,术前感染,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共83例患者符合入选条件。根据住院期间是否
目的探索亚稀褶红菇的物种鉴定、地理分布、中毒症状及救治措施,为该物种造成的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及病患救治提供借鉴。方法结合中毒案例,开展流行病学、临床救治调查分析,对毒蘑菇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亚稀褶红菇造成的中毒特征及救治方法进行系统整理。结果2名中毒患者2015年7月26日晚食用了自己采集的"火炭菌",潜伏期2~3 h。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伴有酱油色尿,肌酸激酶急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