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语言一般从听说开始,在外语教学中也常讲要先听说后读写,但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教学对象和教学阶段以及具体的教学要求,灵活、有机地安排听说读写的顺序。十多年初中段教学体验,使我在初三段英语教学中采用了“读写领先,听说殿后。”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样更符合初三学生学英语的教学规律。听和说,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环节,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在各个教学阶段里适当地合理地安排利用,创造出教学的高效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之奋斗的目的和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读写领先;听说殿后;教学对象;教学阶段;教学规律;教学高效率
学习语言一般从听说开始,在外语教学中也常讲要先听说后读写,但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教学对象和教学阶段以及具体的教学要求,灵活、有机地安排听说读写的顺序。十多年初中段教学体验,使我在初三段英语教学中采用了“读写领先,听说殿后。”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样更符合初三学生学英语的教学规律。
一、读写在前,符合初三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李庭芗教授在其主编的《英语教学法》中说:“人有学会语言的天赋,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高度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语言上,尤其是在学习外语上还要更多地依靠思维能力,多学习语法。随着学生向前推进,教材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适当地讲授一些语言知识以发挥思维理解作用也是完全必要的。”同时李教授还指出“培养学生思维理解、自学能力在开始阶段还不是主要阶段,不应在开始阶段不适当地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是较后期的任务。”进入初三年级的学生,从生理特点看,逐渐增强,认识能力有所提高,具备了自学的生理基础。
从心理角度看,初三学生与刚步入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比,初中学生与小学段学英语比,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更多了几分沉稳、内敛和羞涩,他们的表现欲明显低于小于他们的弟弟妹妹们,读写在前,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了解,有助于扫除学生“怕说不好、怕说错、不敢说”的心理障碍,从而增加了他们听说的自信心,使课堂上的听说教学能更顺利进行下去。
二、读写在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史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思想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宗旨,尤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侧重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为目的。从初三学生知识角度讲,他们大多经过了小学三或六年的英语学习,初中一、二年级继续再学习,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英语知识,具备了自学英语的知识基础,这样抓读写在先,即要求学生独立借助工具书、课前了解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读的基础上,展开写的训练,读是吸收,为写提供了语言内容和临摹的范例。“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读写预习过程中提高了自学能力,从而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素质教育目的。
从初三英语现行教材上讲,它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有趣且与时俱进,读写在先,是充分利用现行教材的最大效用,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教师既不用另选增材料,过多占用学生时间,又减轻了学生学习压力。
三、读写在前,是初三年级学生适应高中段英语再学习的要求
李庭芗教授在《英语教学法》中将中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从时间上,教授指出:“初级阶段一般包括初中一、二年级;中级阶段包括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高级阶段包括高中二、三年级。教学阶段的划分主要根据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时间年限不是绝对的。初中三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初中三年级要把初中三年的学习加以总结,并为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做好准备。一方面,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思想指导下逐步转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过的语法和词汇的基础知识,以切实打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坚实基础。高中一年级对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要全面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为下一个阶段突出阅读做好准备”李庭芗教授精品缜密的讲述中可看出,英语自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初三英语教学中是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的。初三段读写在先,不仅可以以旧带新,以新复旧,还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培养出正确的方法和习惯。
四、读写在前,听说在后有利于课堂整体教学
课堂整体教学,就是要学生从所学内容整体入手,在整体情景,语境中学习语言,学生课前对所学内容有了充分准备,课堂听说就有了较好的基础,听说得以顺利进行。因为这样在进行课堂整体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大容量教学内容。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听说交流中去,形成较为自然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培养、提高听说能力,整体教学也就活了,读写在前有利于课堂的整体教学。
五、具体实施做法
(1)教授新课前,读写领先。读,即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预习内容和思考题。(思考题必须注意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可行性)然后布置给学生。启发性就是要为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打埋伏”;可行性就是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趣味性就是语言力求接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重难点,提出问题以备课堂上讨论。写,在读的基础上布置写得练习。学生可以写自己觉得难理解的句子或是写出一篇类似的小短文或是教师提供单词短语要求学生按自己理解的进行造句编对话。
(2)教授新课时,以听说为主,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可采用英语听写方式,检查学生课前读写情况,也可以用教师说汉语,学生说英语的方式来纠正学生课前不标准的读音或用短语造句来检查学生是否规范正确,然后教师放录音以提问引导学生以读写预习情况为汇报,围绕提出问题的讨论方式进行讲解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当然讲课中尽量做到用英语教学,这样既对学生预习做了全面检查,又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既巩固了所教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只有听说读写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结合,才能全面发展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听和说,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环节,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在各个教学阶段里适当地合理地安排利用,创造出教学的高效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之奋斗的目的和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希望我将会在实践工作中,继续总结和发现。
参考文献:
[1]李庭芗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关键词:读写领先;听说殿后;教学对象;教学阶段;教学规律;教学高效率
学习语言一般从听说开始,在外语教学中也常讲要先听说后读写,但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教学对象和教学阶段以及具体的教学要求,灵活、有机地安排听说读写的顺序。十多年初中段教学体验,使我在初三段英语教学中采用了“读写领先,听说殿后。”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样更符合初三学生学英语的教学规律。
一、读写在前,符合初三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李庭芗教授在其主编的《英语教学法》中说:“人有学会语言的天赋,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高度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语言上,尤其是在学习外语上还要更多地依靠思维能力,多学习语法。随着学生向前推进,教材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适当地讲授一些语言知识以发挥思维理解作用也是完全必要的。”同时李教授还指出“培养学生思维理解、自学能力在开始阶段还不是主要阶段,不应在开始阶段不适当地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是较后期的任务。”进入初三年级的学生,从生理特点看,逐渐增强,认识能力有所提高,具备了自学的生理基础。
从心理角度看,初三学生与刚步入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比,初中学生与小学段学英语比,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更多了几分沉稳、内敛和羞涩,他们的表现欲明显低于小于他们的弟弟妹妹们,读写在前,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了解,有助于扫除学生“怕说不好、怕说错、不敢说”的心理障碍,从而增加了他们听说的自信心,使课堂上的听说教学能更顺利进行下去。
二、读写在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史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思想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宗旨,尤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侧重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为目的。从初三学生知识角度讲,他们大多经过了小学三或六年的英语学习,初中一、二年级继续再学习,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英语知识,具备了自学英语的知识基础,这样抓读写在先,即要求学生独立借助工具书、课前了解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读的基础上,展开写的训练,读是吸收,为写提供了语言内容和临摹的范例。“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读写预习过程中提高了自学能力,从而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素质教育目的。
从初三英语现行教材上讲,它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有趣且与时俱进,读写在先,是充分利用现行教材的最大效用,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教师既不用另选增材料,过多占用学生时间,又减轻了学生学习压力。
三、读写在前,是初三年级学生适应高中段英语再学习的要求
李庭芗教授在《英语教学法》中将中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从时间上,教授指出:“初级阶段一般包括初中一、二年级;中级阶段包括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高级阶段包括高中二、三年级。教学阶段的划分主要根据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时间年限不是绝对的。初中三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初中三年级要把初中三年的学习加以总结,并为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做好准备。一方面,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思想指导下逐步转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过的语法和词汇的基础知识,以切实打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坚实基础。高中一年级对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要全面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为下一个阶段突出阅读做好准备”李庭芗教授精品缜密的讲述中可看出,英语自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初三英语教学中是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的。初三段读写在先,不仅可以以旧带新,以新复旧,还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培养出正确的方法和习惯。
四、读写在前,听说在后有利于课堂整体教学
课堂整体教学,就是要学生从所学内容整体入手,在整体情景,语境中学习语言,学生课前对所学内容有了充分准备,课堂听说就有了较好的基础,听说得以顺利进行。因为这样在进行课堂整体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大容量教学内容。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听说交流中去,形成较为自然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培养、提高听说能力,整体教学也就活了,读写在前有利于课堂的整体教学。
五、具体实施做法
(1)教授新课前,读写领先。读,即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预习内容和思考题。(思考题必须注意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可行性)然后布置给学生。启发性就是要为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打埋伏”;可行性就是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趣味性就是语言力求接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重难点,提出问题以备课堂上讨论。写,在读的基础上布置写得练习。学生可以写自己觉得难理解的句子或是写出一篇类似的小短文或是教师提供单词短语要求学生按自己理解的进行造句编对话。
(2)教授新课时,以听说为主,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可采用英语听写方式,检查学生课前读写情况,也可以用教师说汉语,学生说英语的方式来纠正学生课前不标准的读音或用短语造句来检查学生是否规范正确,然后教师放录音以提问引导学生以读写预习情况为汇报,围绕提出问题的讨论方式进行讲解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当然讲课中尽量做到用英语教学,这样既对学生预习做了全面检查,又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既巩固了所教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只有听说读写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结合,才能全面发展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听和说,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环节,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在各个教学阶段里适当地合理地安排利用,创造出教学的高效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之奋斗的目的和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希望我将会在实践工作中,继续总结和发现。
参考文献:
[1]李庭芗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