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慎独与大学生道德自律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ch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传统道德规范并不能安全涵盖人际交流的价值尺度,道德规范的相对弱化,主体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意识的降低、符号语言与情感淡漠消减了传统社会中的人际温情,虚拟与现实造成的人格二重分裂以及不道德的网络行为的兴起等等一切现象都无不呼唤着继续和发扬网络慎独精神,提高网络道德自律,从而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网络网络道德理想,最终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 新媒体 大学生 道德自律
  道德自律所要求的主体性意识是道德主体激活自身的自我需求、自我教育,在面对道德情境、道德问题时做出自觉的理性思考、判断和选择,从而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践行道德,并对自己的道德行为及其结果负责。而“慎独”讲求的是个人理性自觉。理性,一般指人们内在的通过法理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的意图意向。理性自觉是指人超出人自身的本能去意识他自身及以外的东西,自觉的理性意识到了自足及自足的欲望需要满足,所以就出现了为自足而自足的行为自觉。“慎独”精神所强调的理性自觉就是要求一个人通过内化道德规范以达到自我约束的理想道德境界,这与网络道德自律通过对主体意识的培养,所要达到的道德标准是相一致的。
  一、.借助“慎独”,让道德自律主体性完善
  网络社会,道德领域已经大大的拓宽,网络道德主体有着很大自主空间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的机会,主体的道德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大大的加强,“我的地盘,我做主”,道德主体的主体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但是,主体只有真正地做到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完全的管理自己,能够对自己的网络言行慎思明辨、理性思考,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真正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这样,最终才能成为网络道德实践活动中真正意义上的主体。独处无人时,对自己的言行谨慎小心这是“慎独”精神强调的,也是符合网络社会网络道德主体要遵循的。这种精神的实质就是要求人们要注重主动性的发挥,通过自觉地解剖自己,认识自我,不断清除有悖于社会伦理的东西,逐渐使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二、“慎独”蕴涵的自律精神完善道德自律所追求的自律目标
  1.“慎独”自律目标对道德自律的目标补充
  慎独精神的最终落脚点是慎微慎隐,隐处自律,做到毋自欺,勿欺人。网络道德自律要求在网络环境中,在外部的干预、监督和控制较少的情况下,人能够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遵行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道德力量并不能创造奇迹,但它却驱使人们去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行为,才创造了奇迹——建设文明或毁灭文明。所以网上的道德言行主要是依靠个人内心信念来维系,是一种儒家强调的以“慎独”为核心的自律性道德。用“慎独”所追求的毋自欺,勿欺人,做到隐处自律,才能实现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自律目标。
  2.借助“慎独”,道德自律的目标实现
  用通俗的话讲,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加约束。唐朝张九龄在《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道:“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在道德领域内,自律就是要求道德主体要依据客观规律,选择、认同并坚持履行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网络社会,虚拟性,自主性等都构成了人们缺少现实生活中的外部监督,缺少他人监督的一种环境.网络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形成道德自律精神并发挥道德保障作用。“慎独”讲求一个“独”字,正如网络环境下,个体也是独立的,因此,个体在独处的时候,在网络空间中独行的时候,也要能够恪守“慎独”。这样,一旦独处独行的时候,内在的道德规范就自觉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调节,真正发挥主体的道德自律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慎独”精神显示出来的自觉自省的自律精神与网路社会道德自律精神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三、“慎独”强调的自主性加强道德自律所培养的道德责任意识
  1.“慎独”的自主性对道德责任意识培养的补充
  网络道德教育将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让人们知道在网络中也有权利和义务,也存在自由和责任的关系,这种道德责任反映在个人身上就是指包含了道德认识、道德实践和精神风貌的可贵品质。“慎独”强调一个“独”字,这要求一个人在独知独觉、独立独行、独处独居时始终要意识到自己是责任和义务的个体,在独立自主的处理自己的行为过程中将道德规范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慎独”思想所体现的个体独立自主的精神与网络道德教育要完成的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内在统一的。
  2.借助“慎独”,道德自律与道德责任意识增强
  道德责任反映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道德原则规范。通过“慎独”精神的培养,要让在网络中的人们能够接受道德教育,使其在网络社会中遵循道德的责任与义务;要让网络道德主体也明白,在网络中享受方便。便捷的信息时,也要主动承担相应的网络道德责任,时刻做到对自己的网络行为的控制,不违背网络社会的道德准则。正如“慎独”所讲的,个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始终能清醒地认识自我,片刻也不能放松自己,对言行能够做到自我监督,严格要求,不靠外在力量约束和他人监督,而是靠高度的道德觉悟和自觉精神来实现行为理性选择。因此,道德责任是自我主宰精神形成的基础,同时,在网络环境中人们承担自己的道德责任,通过不断地自我主宰使得自律行为最终形成。
  四、“慎独”至德至善君子品格塑造道德自律所要求的道德人格
  1.君子品格对道德自律的道德人格的补充
  “慎独”精神强调至德至仁、至诚至真的理想人格,完成“身恒居善”、“真善一体”的完美道德人格。道德人格决定主体的道德全貌,是主体一切道德思想和行动的起源和归宿。追求崇高的道德人格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人的自觉性、主体性、自制性等健康的道德人格,从而实现道德目标。“慎独”精神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和网络道德教育追求的道德人格是相一致的,两者最终在落脚点上达到契合。
  2.借助“慎独”,道德自律人格品质升华
  在技术崇拜的时代,人们的道德的滑坡,道德失范行为的屡屡发生,已经使得人们漠视自我的道德人格的塑造,甚至最严重的是,有些人把网络社会作为发泄自己不良道德和情感的空间,借助于网络把现实生活中不敢违的恶,全部放到了网络中,貌似网络是一个不需要道德的空间,从而使得个体的人格扭曲。因此,在网络社会中,要达到“慎独”所追求的“至德”理想人格,就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时时纠正自身错误,处处以正确规范要求自己,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在反躬自省、解剖自己、克己自律修身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培养个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制性等道德人格,以健康、积极、向善的心态参与网络生活,主动地履行网络道德规范,严格自律,“慎独”精神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崇高的道德人格,在这个层面上,“慎独”所要求达到的理想人格的修养境界与网络道德建设所要形成的自主型网络道德人格的终极目的也是明显统一的。
  总之,“慎独”精神与网络道德建设有着多层次、多维度的,不可割裂的统一关系,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将“慎独”精神融入网络道德建设不仅是应该的,而且也是可能和可行的。
其他文献
国家质检总局已于2014年10月30日发布了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至此,新版《特种设备目录》(以下简称新目录)发生法律效力,而旧版《特种设备目录》(以下简称旧目录)同时
摘 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因此情境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导致部分学生会写不会说,学的是“哑巴”英语。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场景,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感受英语(feel English)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并乐于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决策支持的任务在于为指挥员的作战决策提供实时的战场信息服务、提供基础的定量计算工具和手段辅助指挥员生成决策方案,提供有效的工具评估作战方案,以此来提高指挥员决策的
【摘要】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这里所说的表象是外部事物的形象在头脑里的保留。它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理解,即不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职教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职教;生物教学;形象思维;培养  人类大脑左右两半球信息交换的生理结构是胼胝体,它由两亿条神经纤维组
摘 要:生物是一门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注重生物课堂的生活化,能更好地發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将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
就低速磁浮车辆限界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对车辆限界应该计及的因素进行了研讨和阐述,为低速磁浮限界标准的出台提供了参考。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low speed maglev
基础理论对体育专业技术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该把教育学原理贯彻教学计划制定及教学过程实施的始终.
除了剪除林立的诸侯国,抵抗匈奴的骚扰,杀戮专权的宦官外,外戚的干政也是对整个汉朝来说是一个大问题。汉朝妇女地位的提高,这就为她们干政减少了来自各方的阻力。后妃大多来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