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并发症及生长发育的比较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并发症及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VLBWI中,排除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出生时重度窒息、中途放弃治疗或死亡、混合喂养的患儿,纳入适于胎龄儿351例。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入院的168例患儿为配方奶组,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入院的183例患儿为母乳组,母乳组经口入量达100 ml/kg时添加母乳强化剂。随访至矫正胎龄40周。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从出生至生后30 d时的生长发育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配方奶组与母乳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为27.4%(46/168)与15.3%(28/18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分别为14.9%(25/168)与5.5%(10/183),母乳组均低于配方奶组(χ2值分别为7.683和8.651,P值均<0.05)。配方奶组与母乳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4.5%(58/168)与33.3%(61/183),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5.5%(26/168)与10.4% (19/18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11.3%(19/168)与9.3%(17/183),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55、2.033和0.388,P值均>0.05)。配方奶组与母乳组患儿从出生至生后30 d的体重增长分别为(304±137)与(308±123) g、身长增长分别为(2.6±1.1)与(2.7±1.2) cm,头围增长分别为(2.5±1.0)与(2.4±0.9) cm,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06、0.614和0.485,P值均>0.05)。

结论

VLBWI母乳喂养有利于降低喂养不耐受和NEC的发生率,且不影响生后早期的生长发育。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激素受体阴性、HER-2基因过表达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局部复发风险和放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2011年间294例激素受体阴性、HER-2基因过表达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239例接受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55例因各种原因未接受放疗,比较两组生存率和LRR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复发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5年样本
目的研究基于DVH目标函数设计VMAT计划的新方法,并应用到临床食管癌患者中评估所得计划的剂量学特性和计划效率。方法对1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以常规VMAT计划方式为参照,分别采用基于多目标优化DVH (MCO-DVH)目标函数和重叠体积预测DVH (OVH-DVH)目标函数设计两组VMAT计划,评估所得VMAT计划的剂量学特性、计划效率。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结果基于DVH目标函数的两组VMAT计划均
目的分析原发蝶窦恶性肿瘤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3年我院收治的原发蝶窦恶性肿瘤16例。初诊无颈部淋巴结发生转移。ⅣA期1例,ⅣB期15例。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11例、单纯手术1例、单纯放疗3例、单纯化疗1例。手术全部为减瘤手术。放疗中位剂量69.96 Gy (56.00~ 80.56 Gy)。结果全组3年LC、DMFS、DFS、DSS分别为67%、69%、44%、58%,减瘤术+放
期刊
目的探讨脊髓圆锥末端至骶骨末端距离的正常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孕妇中,纳入超声孕龄与实际孕龄相符、排除胎儿畸形、分娩后随访新生儿无异常的单胎妊娠孕妇550例。产前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并测量脊髓圆锥末端至骶骨末端距离。根据孕周分组,计算各孕周的平均值。抽取50例孕妇进行质量控制,比较甲、乙2名医师测量结果的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早产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ARF早产儿中,12例进行腹膜透析。采用连续性腹膜透析的方法,透析液不加入抗生素。比较透析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钾和pH的变化。观察堵管、渗漏、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情况,以及胃肠内营养建立情况。透
目的探讨采用国产喉罩进行新生儿复苏正压通气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中,排除严重先天畸形、胎儿窘迫、羊水胎粪污染、1 min Apgar评分≤3分者,纳入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采用喉罩气道正压通气的新生儿57例,分为进口喉罩组(n=24)与国产喉罩组(n=33)。比较2组的复苏效果及1和5 min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出生时采用延迟脐带结扎或挤压脐带等胎盘输血措施的益处和风险。方法检索1965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gov、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VLBWI延迟脐带结扎和脐带挤压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评价手册5.1.0推荐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