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乙肝疫苗第2针接种时间与免疫效果关系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happy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首针“0”和第3针“6”保持不变,将第2针分为30、40、50、60天组,于第2针免后和全程免后1个月各采血检测,各组抗—HBs阳转率和滴度均无组间差异。不论HBsAg阴性和HBsAg阳性母亲组的新生儿抗—HBs消长变化均与0、1、6程序结果相似。提示对山区、海岛等受客观条件影响大的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第2针接种时间可在30~60天完成。

其他文献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了我国部分伤寒高发省份在不同年代分离到的335株伤寒菌的七种染色体编码的多位点代谢酶。结果发现这七个酶位点均有多态性。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4(2~19);平均遗传多态度为0.498(0.198~0.833)。335株伤寒菌的七个酶位点电泳结果通过排序和数值分类可分为147个不同的电泳型(ETs)。根据对ET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聚类时不相似系数曲线变化情况,把1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笔者提出标准化预告值(SPV)新概念及相应标化方法。本文将不受患病率或样本构成影响,而是在一个指定的标准构成条件下获得的理论预告值定义为标准化预告值,它只随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变化而变化。标准化预告值的意义在于用统一标准去解释、判断和衡量诊断试验的诊断价值。
期刊
期刊
本文报道286株临床分离G-菌对10种抗菌素的药敏测定及R-质粒检测结果。实验发现目前主要流行的耐药菌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耐药谱为Ap、Cb、Cm、Gm、Fb、CPV型,286株菌中272株对不同抗生素耐药(95.1%);178株菌为多重耐药菌(62.2%);53.3%的耐药菌携带R-质粒,13.3%的耐药标记为整传递,86.7%的耐药标记为部分传递。有意义的是来自不同时间、不同病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