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反哺教学在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提升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文章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的经验,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等方面探索科研反哺教学在培养学生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科研的辅助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关键词】科研反哺教学;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科研思维
  【中图分类号】R197.32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8-0119-04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ack-feeding Teach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ink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WU LiZHOU LinglingJIANG BaopingYU BinLU JinfuHONG MinLU Yin
  School of Pharmac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32,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this article explore scientific research back feeding from theoretic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second classroom and graduation practice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y the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teaching team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Encourage teacher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uxiliary ro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ultivate studentsscientific research thinking of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Key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back-feeding teaching;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eaching reform; Scientific thinking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重要工作内容,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有效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1-2]。目前,科研反哺教学已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中医药院校各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推广实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教育教学课题。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技术与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学科。该课程旨在阐明中医药传统理论,揭示中药防治疾病的科学本质,参与中药新药开发,指导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推进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国际化服务等实际应用问题。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基础研究促进应用转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层次。然而,如何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的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尚无现成的经验借鉴。笔者结合本校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等方面总结科研反哺教学在培养学生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中的应用。
  1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知识的热情1.1将科研成果以故事形式应用于理论教学中药药理学是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结合最紧密的桥梁学科之一,整理中药新药研发[3]、中药临床实践、中药创新性作用机制研究[4]等方面的重要成果,追踪其研究背景及具体过程,将中药药理学发展中的重要科研实践,以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理解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体会中药药理学在指导中药新药研发及临床实践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科研故事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寻找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加深知识点理解的科研故事,如在学习解表药药理作用之前,先将“山东名中医刘惠民用大青龙汤治疗毛主席所患感冒”及“中医药在新冠病毒肺炎中的作用”等实例以课前资料的方式发放给学生, 利用自主学习(Team-based learning, TBL)、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案例式教學(Case-based learning, CBL)等现代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解表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知识,在课上开展PPT汇报、演讲答辩、辩论、案例分析。通过开放、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探索中药药理学新的教学模式。
  1.1.1TBL教学指由不同的学习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为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承担学习任务,既相互合作又积极发挥每个成员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模式。   在中药药理学的TBL教学过程中,学生可组成学习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学习,成果以PPT、文献综述和汇报、讨论等形式展示,经教师、团队之间和团队成员之间评估计入中药药理学课程成绩。
  1.1.2PBL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从问题开始的,通常情况下,“问题”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学生根据“问题”充分预习、查找资料;课上在教师辅导下开展演讲、答辩、辩论或讨论,回答所提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好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可选择中药药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面临某个需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产生积极探究的愿望,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1.3CBL教学这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解析,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属于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CBL与PBL最大的区别在于以案例为主体,其教学过程一般由教师筛选和准备特定案例或病例,学生围绕该案例或病例查找资料,课堂上分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所学知识。
  在CBL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章节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不同的真实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能更有效地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1.2教师的科研实践反哺中药药理学理论教学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多数具有自己的科研方向。我校中药药理教学团队多数教师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年轻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为科研反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自己的科研实践经验融入到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讲解中,也可将科研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采用“问题”或“案例”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教学相长、科研反哺教学。
  2科研反哺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从科研反哺教学角度进行实验教学改革[5],不仅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6]。为此,我校设置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3个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块。其中,验证性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综合性实验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中药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开展中药药理学实验;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行选题开展实验。
  2.1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反哺理论教学一致,将教师的科研成果(项目)转化为综合实验,可以丰富实验内容、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为便于实验项目的筛选,可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借助第二课堂等教学平台,筛选合适的研究内容,融合到中药药理学综合性实验体系中。
  此类实验,以初步训练学生的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为主要目标。首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采用PBL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结果并给出相应的结论;最后,由指导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在实验报告中,需要学生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呈现实验结果、分析、结论及改进措施。
  2.2指导学生开展设计性实验,训练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设计性实验内容涉及选题、方案设计、可行性汇报、实验准备与实施、实验现象与问题处理、结果归纳与分析、研究论文撰写等诸多环节。经过该类实验的训练,学生可进一步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方法,加深对中药药理学理论与实验结果的理解。同时,中药药理学实验内容进一步得到创造性更新,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
  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辅导者。首先,辅导学生发现中药药理学理论部分相关的科学问题,选择实验课题,确定实验目标;其次,指导学生查阅科研文献、撰写实验方案、进行汇报答辩;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结束后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研究论文;最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所提交的实验论文开展讨论、总结和评价。
  与综合性实验相比,设计性实验的选题更具创新性,实验操作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因此,这类实验可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构建本科生科研项目库,优选创新性强的中药药理学设计性实验项目。
  此外,设计性实验一般需要学生建立研究小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系统地开展实验研究,以达成课题的研究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借助第二课堂开展科研反哺教学活动,强化培养学生的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为实现创新型中药药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除常规的理论及實验教学外,学校还需要搭建多层次平台,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进行科研反哺教学研究[7]。
  3.1依托开放性实验平台,筛选中药药理学综合性实验内容如前所述,中药药理学综合实验项目的筛选,需要进行两手准备,一方面,学校搭建开放性实验平台,为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提供实验场地、实验用药品、器材及仪器设备等;另一方面,大二开始,学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配备本科生导师,指导其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基于开放性实验平台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可用于综合性实验的教学。
  3.2借助本科生科研项目,构建设计性中药药理学实验项目库“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本科生竞赛项目,对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起到了显著的鼓舞作用。我校是“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之一,为学生参加各级比赛提供专门的项目平台,本教学团队教师有7项国家级获奖项目的指导经验[8],基于该类科研项目平台,可以筛选出适合转化的中药药理学设计性实验项目,建立实验项目库,为开展设计性实验提供参考。
  3.3利用暑期科研强化训练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提升科研反哺教学质量我校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一直重视科研反哺教学,坚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已连续九年举办暑期科研强化训练学校[9],开展包括系统生物学等交叉学科实验技术培训、定量药理学研究与分析、计算机虚拟筛选、文献检索及利用、论文表格制作、专利申请、SCI论文写作等中药药理学研究相关的技能培训,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经过多年努力,该培训课程已从针对本校学生开展的科研强化训练提升到全国性大学生暑假学校,大大提高了团队实施科研反哺教学的水平。   4结合中药学综合实验训练、毕业实习实验设计,开展科研反哺教学活动中药学综合实验是在学生完成各门专业课程基础上开展的,这需要中药药理学与中药炮制、中药分析、中药药剂等学科密切配合,开展类似于中药新药研发的大型综合实验,是重要的科研反哺教学活动。此外,本科毕业实习是时间较长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可根据教师预设的科研方向,自主选择课题,开展实验研究,其中,中药药理学研究是中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在学生完成实验研究基础上,指导研究论文的撰写,完成学生本科阶段的科研反哺教学活动。
  总之,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近年来,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给中药药理学的学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反哺教学是实现中药药理学教学创新性改革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中药学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多层次中药药理学“科研反哺教学”体系,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科研的作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促進教学与科研的互助相长和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这对于中药药理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光宋, 张弘钧. “双一流”背景下科研反哺教学的困境、对策与实践[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5):67-71.
  [2]黄凯. 科研反哺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学周刊, 2018(21):10-11.
  [3]LI T, WANG P L, GUO W B, et al. Natural Berberine-based Chinese Herb Medicine Assembled Nanostructures with Modified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 [J]. ACS Nano, 2019,13(6):6770-6781.
  [4]LU Y, ZHANG Y, LI L, et al. TAB1: a target of triptolide in macrophages [J]. Chem Biol, 2014,21(2): 246-256.
  [5]秦臻,刘霞.中药药理学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开设[J].药学教育 2020,36(4):72-75.
  [6]吴家胜, 沈岚, 沈旭华, 等.“科研反哺教学”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 25(18):44-45.
  [7]张晓利, 赵智文, 崔桂梅. 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 2018(52):165-166.
  [8]吴丽,张倩,周玲玲,等. 基于科创竞赛探索中药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思路与方法[J].高教学刊, 2020(27):28-31.
  [9]王爱云, 陆茵, 洪敏, 等. 举办中药药理学科研能力暑期特训班的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7):30-31.(收稿日期:2021-03-03编辑:刘斌)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 (2019JSJG066);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B-a/2018/01/36);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0YB007)。
  作者简介:吴丽(1976-),女,汉族,中药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学。E-mail:wuli@njucm.edu.cn通信作者: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腧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与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摘要】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on 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纳入107例NAFL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接受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观察组54例加用降脂理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肝功能及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以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
【摘要】目的:观察痤疮合剂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痤疮合剂联合丘疹挤粟治疗;治療组予痤疮合剂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丘疹挤粟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疗程结束2周后,比较两组主客观指标、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清半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焦作市中医院药学部采购的生半夏若干,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传统清半夏炮制方法,B组采用《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关于清半夏的炮制方法。炮制后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饮片成分,包括总游离酸、草酸钙针晶及矾等,比较两种炮制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B组总游离酸高于A组,并且B组草酸钙针晶和矾的含量均低
【摘要】目的: 评估腹针治疗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北京按摩医院针灸科收治的 36例患者60例CTS,随机分为腹针组和体针组两组(n =30),分别采用腹针和体针治疗,1周3次,共治疗10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评价患者
<b>Background:</b><span “=”\"> The relationship of preoperative D-dimer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
【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入95例IPF患者掷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接受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48例接受生津救肺汤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影像学检查、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及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C、TLC、DLCO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磨玻璃样影、网格样影以及小叶
【摘要】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疗法,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IVA-CPT)[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RCQ)和综合注意力商数(FAQ)]与智力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RCQ、FAQ评分与智商(IQ)值均
【摘要】目的:研究筛选栀榆洗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流速、加水量为考察因素,以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渗漉提取工艺;采取正交试验设计,以煎煮提取次数、提取时长、加水量为考察因素,以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煎煮提取工艺。结果:栀榆洗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大黄以用6倍量水溶解的白矾液以3mL/min/kg流速渗漉;其余地榆等9味浸泡1 d,加7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根据原处方中中药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