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ma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因素.方法 DESIRE注册研究(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记录我院接受血运重建治疗患者的临床、血清学、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情况.主要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结果 DESIRE研究共入选3763例患者,仅进行PCI治疗的2144例患者入选,平均随访(811.3±360.7)d,随访率84.0%.共发生死亡58例(3.2%,58/1801),其中院内死亡12例(0.6%),随访死亡46例(2.6%,46/1789).年龄、血肌酐和住院时应用他汀类药物与总病死率相关(年龄:HR 1.058,95% CI 1.012~1.105,P=0.012;血肌酐:HR 1.652,95% CI 1.059~2.578,P=0.027;住院时应用他汀类药物:HR 0.380,95% CI 0.179~0.807,P=0.012).另外,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病死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0.964,95% CI 0.929~1.001,P=0.054).结论 行PCI患者远期预后佳,病死率较低,年龄、血肌酐和住院时应用他汀类药物可分别独立预测PCI术后死亡的发生。

其他文献
对28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病的重要表现和诊断线索包括:突发胸背疼痛,但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不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休克样表现,但血压反而增高或正常;四肢血压、脉搏不对称;新出现主动脉瓣反流杂音以及主动脉分支受累致相应脏器(脑、心、肾等)缺血和功能改变.X线检查、CT、B超、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可靠证据.提示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处